4-3-1.jpg 


現在要跟大家分享的,是用健走的方式來進行有氧的訓練。


走路好像很簡單,可是常常在路上,看別人走路的姿勢,其實會令我們有點擔心。

如果你要專心的、認真的要用健走的方式來加強你心肺的功能、燃燒脂肪,建議你身上準備的東西輕便一點,或者找可以專心的健走一個時間,找一個田徑場、公園或學校的操場,甚至到後期還可以去走一些山路。

那我們先以走操場的方式,來做一個引導跟示範。


 →→(建議)目標設定 

幫自己設定運動目標是個很好的方式,可以考慮準備一個記步器來確認自己這次的健走走了幾步。


 →→健走前的準備:水跟毛巾 

在這個運動的過程中,健走的時間可能會稍微比較長一點,所以水分的補充非常的重要。你可以拿在手上,或者是放在輕便的包包裡,也可以放在操場一個固定的地方,走完一圈或者是走10到15分鐘後,就回來補充一點水分,不要停留太長的時間,再繼續的往前進


 →→合適的工具:運動鞋 

記得要先穿舒適、透氣的運動鞋,沒有刻意要限定的鞋款。如果不知道該怎麼選擇的話,現在的運動商品社其實都會有一些專業的人員來為你做介紹,那其實簡單的慢跑鞋就非常好用了。

透氣性要佳,不要穿太膠感的鞋子,塑膠的鞋子不透氣。因為在有氧運動的時候

身體會冒汗,包括你的腳掌、腳底都是會冒汗的,所以記得要選擇透氣性較佳的、走路的過程能夠穩定的往前進的。


 →→健走的姿勢 

手臂的擺動方是,你可以想像在量身高、手肘微彎,自然的前後擺動,幅度不用很大;也可配合你腳的步伐大小,慢慢就會找到比較適合自己的感覺。

所以手肘微彎、拳頭可以自然的放鬆,有些人喜歡握拳、有些人喜歡把雙手張開,有些人還喜歡健走的時候邊跳舞都有。有一些很活潑的老人家也有屬於他自己的方式。

腳的步頻你可以先從比較小的步頻,這是指步伐的頻率比較快、比較小一點來做行走。腳掌的帶動是從腳跟→腳掌→腳趾頭,每一次的行進都要記得「不要用腳尖去戳」,也「不要墊腳尖走」。


 →→擔心膝蓋? 

健走可以不用擔心膝蓋的問題,因為在健走的過程,雙腳一定會有其中一隻腳會碰到地板。跟跑步的姿勢不太一樣,跑步的時候可能會有腳掌離開地板的時候、會懸空,所以如果你真的膝蓋是在比較發炎或比較不舒服的狀態,建議先不要跑步,可以先用健走的方式來慢慢的恢復,並加強你的一個心肺。

當然健走時膝蓋不要鎖死關節、不要壓得太緊,如果真的覺得膝蓋不穩定的話,你也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護膝,來保護你的膝蓋,避免過度的伸直或彎曲。


 →→健走的時間 

建議每次健走的時間至少要20~30分鐘以上若選擇在喫完飯了以後健走,由於喫飯後是很好、讓食物幫助消化的時間,所以不要走得太快、太急,如果你運動太激烈,身體就會讓血液流到四肢,就沒有辦法專心的消化了。

所以剛開始你可以先慢慢的行走,那等到覺得身體的感覺,慢慢熱起來、比較舒服沒有負擔的時候,再開始加一點點的步伐或加一點點的速度。


 →→健走的強度的評估 

如果你沒有心跳錶來協助確認現在的強度到底是在什麼階段的話,你可以用唱歌或說話的方式,來辨識現在運動的強度到底會不會過高,或者是太低、沒有感覺,好像沒有運動的效果。


 [中等強度] 

通常比較建議的強度是在65%到75%左右,在這個偏向中等的強度時,大概以你可以跟你身旁的家人或朋友進行比較自在的聊天,會有一點點的小喘,但是不會喘到沒有辦法正常的說話,你還是可以說完整個句子,甚至還可以唱唱歌。


 [增加強度] 

那如果你今天想要讓運動的效果好一點,而且你也有很好的健走基礎,時間也可以走得比較長的時候,請你把你的目標再設定高一點到75%到80%左右。通常這個強度,你可能已經沒有辦法很自在的唱歌,說話要講完一個句子也會有點勉強,因為你必須要很專注的把注意力放在你的姿勢、你的動作、你的強度上,那這時候是比較不建議太分心的。

所以這時候強度高一點,當然運動效果也會加倍,但是不要太急,你一定要有前面要先有很好的基礎,再開始做強度比較高的練習。

如果你今天發覺身體比較疲勞,或有一點小小的流鼻水,又或者是身體有一點點生病的感覺時,那建議那一天 你就不要管到底有沒有運動的經驗,都先以中等的、比較輕鬆舒服的強度,反而能幫助身體恢復;太高強度有時候反而會抑制你的免疫系統恢復。


--

以上是健走的要點,記得配合運動前的暖身及運動後的放鬆伸展喔!



Vivian老師BLOG照片.JPG 









脊椎力學教練/運動激勵達人 李苑玲Vivian



歡迎訂閱身體智慧YouTube影音頻道:https://www.youtube.com/user/bodylearning3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