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三部分理解:

知、行、得三境界

第一境界: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晏殊《蝶戀花》

解析:昨天夜裡西風慘烈,凋零了綠樹。我獨自登上高樓,望盡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

對應「知」這一個境界,西風凋零了碧樹,代表著深處環境的惡劣,即使深處於一個不利的環境下,我依舊獨自登上高樓,這裡的高樓我個人認為是個人學識或者認知通過自己的努力到達了一定程度,望盡天涯路,發現學海無涯。

第二境界: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鳳棲梧》

解析:我日漸消瘦也不覺得懊悔,為了你我情願一身憔悴

第二境界概括了一種鍥而不捨的堅毅性格和執著態度。我知道路漫漫其修遠兮,但是依舊為了達到自己想要到達的天涯路盡頭而努力,儘管我知道,所謂的天涯路沒有盡頭。為你我心甘情願,這裡表達的是一種「行為」態度,鍥而不捨的精神,堅持不懈的努力!

第三境界:

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辛棄疾《青玉案-元夕》

解析:我在人羣中尋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頭,她卻在,不經意間卻在燈火零落之處發現了她。

我在浩如煙海的知識海洋中遨遊,尋找自己的真理,卻總是也找不到,我知道自己的目的,我付出了努力,幾經周折,卻在一個偶然的機會,驀然回首,彷彿是一種水到渠成的事情,原來有些東西是不能刻意去尋找的,積累到了,時間到了,改懂得總會懂得!


王國維的三種境界並不是晏殊、柳永、辛棄疾的三種境界。讀過王國維人間詞話的人,幾乎都深深的在腦海里刻下了三種境界之說:

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 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一、作者未必有,而讀者未必沒有

以前聽說過某作家的文章被選入的考試試卷中,用於讓考生閱讀理解。原作者看到答案後哈哈大笑說,我寫這篇文章時可沒有這個意思,這些出題的老師真能搞..........如果您也聽說過這個故事,併當作一個笑話看,可以先讀讀下面這段話:

年逾四十,益明於古樂之似在樂府,樂府之餘在詞 .........而後側出其言,旁通其情,觸類以感,充類以盡。甚且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而讀者之用心何必不然.........向之未有得於詩者,今遂有得於詞。 。

上面引用的這段話 ,來自於晚清譚獻的《復堂詞錄序》 。西方的文學理論也和我們前人觀點有異曲同工之處。就是說一個文學作品寫完以後,只完成了一半,另一半需要讀者來完成,而不同的讀者有不同的理解和認識,他們甚至會聯想到作者都意識不到的內容。

二、 王國維與張惠言的區別

文學作品的最終完成是和讀者的二次加工分不開的,但是讀者之間還是有所不同。常州詞派是清代嘉慶以後的重要詞派,其代表張惠言強調比興寄託﹐他認為溫庭筠《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是"感士不遇也,篇法彷彿《長門賦》",還認為"照花四句,《離騷》初服之意"。 王國維就笑話其「深文羅織」:

「固哉,皋文之為詞也。飛卿《菩薩蠻》 、永叔《蝶戀花》 、子瞻《卜運算元》 ,皆興到之作,有何命意?皆被皋文深文羅織。「

但是王國維自己卻從晏殊、柳永、辛棄疾作品中品出了人生三種境界,王國維與張惠言的區別在於,張惠言認為作者溫庭筠有「初服」之意,而王國維只是」自己「看出三種境界,並沒有說作者一定有這三種境界,因此王國維說道:

然遽以此意解釋諸詞,恐晏、歐諸公所不許也。(註:蝶戀花作者有歐陽修、柳永兩說0

就如同上面說的試卷一樣,出題老師選了這篇文章,未必認為作者一定有這個意思,但是作為考生來說,身為讀者的你能夠看出什麼,卻不是作者能夠完全控制的。

三、王國維三種境界

王國維所說的三種境界, 初聽起來玄而又玄,實際上是說的是開始、過程、結果三個階段,您可以放在事業、生活任何一個領域。

1、第一境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人生沒有理想 和鹹魚有什麼區別?

周星馳在電影中有一句經典的臺詞:做人如果冇夢想,咁同條鹹魚有咩分別呢?同樣一個意思,放在晏殊那裡就文雅得多: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這是一首閨怨詞,男性以女性的口吻寫作,不僅僅是中國的古人,西方也是如此並且有相關的文學理論基礎。我們在屈原的《離騷》中就能夠看著這種手法:「眾女嫉餘之娥眉兮,謠諑謂餘以善淫! 」表面上是思婦或者怨婦、棄婦,但是經常用來表達賢人臣子懷纔不遇的心情。

「燕子雙飛去、昨夜西風凋碧樹」,表明秋天來了,秋天是給離家的徵人遊子準備冬衣的時候,杜甫秋興八首寫過: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遠方的情人」山長水闊知何處?「連寄信都不知寄往何方。即使如此,思婦仍舊要」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望斷天涯路「,卻只看到」山長水闊「,但是人生無論處在多麼困難的低谷, 心中也要有一個目標。人不能」做一條鹹魚「就滿足了,王國維的」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第一重境界說的就是理想 。

2、第二境 不拋棄不放棄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裏,無言誰會憑欄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這是柳永的《蝶戀花》,和晏殊詞相同之處都是登高懷遠,宋詞中的「伊」有男有女,這不重要。

」望極春愁「之後,仍舊」無言誰會憑欄意「,不但等不到歸來的人,而且也沒有理解的人。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這種時刻,看不到前途與光明,也沒有知音同行,就如同《荒野獵人》中的小李子一樣,孤獨地前行在曠野之中。

即使如此,」衣帶漸寬終不悔「,仍然要」為伊消得人憔悴「。這麼堅持能夠成功嗎?賀鑄有一首古詩《望夫石》,結尾寫道:玉質委淵沙,悠悠復安在。也許很多人即使堅持到最後,化身為石,也等不到情人的歸來。

但是蘇軾說過:「古之成大事者,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屈原說過: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用許三多的話說,堅持的過程就是:不拋棄不放棄。

堅持有兩個結果,有屈原的沉淪,也有許三多的成功。

3、第三境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眾裏尋他千百度,是方向不對?是付出不夠?是時機未到?無論是什麼,大多數人的成功必須經過千辛萬苦的磨難,也只有經歷過這種磨難,結果才越發的珍貴。

那個人也許一直在身邊,只是過去的你還沒有把她感動;這份事業原來就在你的身前,只是過去的你還不能駕馭。因此我們才會被感動,才會永遠忘不了「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美好時刻。

結語

這首歌你會唱嗎?

把握生命裏的每一分鐘,全力以赴我們心中的夢,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 。

王國維的三種境界沒有那麼深奧,就在我們的身邊。古往今來有多少文學作品,寫的都是歷經磨難走向成功的感悟。下面再讀一首七律《長徵》吧,一樣是寫的是」成大事業者「的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

紅軍不怕遠徵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第二重境界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第三重境界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老街味道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