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基金報記者 張燕北

 

外資又“跑路”了?

 

今天市場未能扭轉頹勢,延續震盪格局,概念板塊多數下跌,資金觀望情緒濃厚。滬深兩市合計成交額僅超4000億元,較前一日再度縮量。截至收盤,三大股指全線走跌,滬指跌1.48%。

 

 

作爲引領市場上漲的重要力量之一,北上資金淨今日流出56.81億元。自4月22日市場陷入調整以來,除4月29日外,北上資金均爲淨流出狀態,合計淨流出近262億元。包括貴州茅臺、中國平安、格力電器等在內的白馬個股均被北上資金靜賣出超10億元。

 

與此同時,期間A股市值大幅縮水近8萬億元,平均下來滬深投資者每人損失超5萬元。

 

主要股指跌幅均超10%


據Wind統計,A股自4月22日調整以來,11個交易日上證綜指收穫8根陰線,主要股指跌幅多數超過10%。


具體來看,上證綜指累計跌幅已達12.84%,深成指跌14.79%,創業板指跌幅亦超14%。另外,深成指、中小板指跌幅相對較多,均超過13%,上證50跌幅相對較小,爲9.3%。



從行業板塊漲跌幅看,幾乎盡數下跌。媒體、資本貨物、技術硬件與設備、電信服務、多元金融、軟件與服務、汽車與汽車零部件等行業跌幅均超過15%,僅食品與主要用品零售因受近日人造肉概念提振,微幅上漲。


從個股看,部分個股出現深度回調。Wind統計顯示,截至5月9日,股價上漲的公司僅171家,佔比不足5%;股價跌幅在10%到15%之間的個股有759家,佔比超五分之一;股價跌幅在15%到20%之間的個股超過1000家,佔比超3成;股價跌幅在20%到30%之間的個股有925家,佔比26%;此外,還有近百家公司跌幅超過30%。


據統計,跌幅超過15%公司有2192家,在全部A股上市公司中佔比超6成。


北上資金10個交易日淨賣出262億

 

市場跌勢不止,北上資金接連撤退。

 

4月22日港股因復活節假期休市,4月23日至26日,北上資金連續5天淨流出。4月29日,北上資金出現45.33億元的淨流入。然而僅維持一天後,4月30日到今天,北上資金連續5個交易日淨流出。

 

整體來看,10個交易日北上資金淨流出261.61億元,其中滬股通淨流出202.29億元,深股通淨流出59.67億元。其中今天淨流出金額最大,滬股通淨流出43.54億元,深股通淨流出13.27億元。


 

Wind活躍個股資金流向統計數據顯示,部分醫藥、家電、白酒等大消費股遭北上資金拋售。在近10個交易日港股通前十大活躍個股排行榜中,北上資金淨賣出貴州茅臺59.85億元,中國平安、格力電器則被淨賣出近30億元。此外,北上資金累計淨賣出平安銀行、美的集團、五糧液等10億元。


 

4月以來,北上資金淨流出天數明顯多於淨流入的天數,累計淨流出超300億元。據瞭解,北上資金加倉被視爲推動2019年以來這輪上漲行情的一個重要特徵,作爲風向標的北上資金動向,具有較大的參考價值。

 

A股市值蒸發7.7萬億

 

據wind數據統計,4月22日至5月9日期間A股市值蒸發7.73萬億。



其中,5月6日成爲可以載入A股史冊的一個交易日。


受外圍因素影響,當天A股三大股指低開低走。截至收盤,上證指數跌5.58%,深證成指跌7.56%,創業板指跌7.94%。具體來看,兩市3466只個股下跌,其中1146只個股跌停,千股跌停再上演。當日,A股總市值蒸發3.58萬億元。


具體到個股來看,4月22日至今期間,中國平安、建設銀行、貴州茅臺、工商銀行、中國人壽5股市值縮水最多,均在1000億元以上,縮水額分別爲1517.3億、1175.1億、1135.5億、1104.9億、1096.7億元;中國石油、中國銀行、中國石化3股緊隨其後,期間市值縮水均超過700億元;另有包括農業銀行、中國人保、工業富聯在內的9股,期間市值縮水也比較多,均達到600億元以上。


根據中國結算最新公佈2019年3月A股投資者統計數據,截至3月末,滬、深兩市投資者數量爲1.51億,歷史上首次突破1.5億。據此計算,4月22日以來,滬深投資者每人損失5.12萬元。


機構:暴跌後可以積極樂觀一些


中泰證券表示,近期市場的大跌使得我們對於市場震盪調整的判斷時間縮短了,大跌之後,站在目前的位置可以更加積極一些。

 

中泰證券認爲,在流動性邊際收緊的預期之下,疊加最近年報季報黑天鵝衆多,市場本身在目前的位置上是有調整壓力的,如果一季度上漲有非基本面因素方面消息的因素,那麼週一的大跌把該因素已經跌回去了。也就是說如果即使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非基本面因素方面出現反覆對市場的邊際貢獻已經下降了。從另一個角度看,談成有助於市場上漲,談不成預計不會導致市場大幅下跌。按照我們宏觀組的判斷,談成的概率大,因爲談成雙方獲利,談不成兩敗俱傷。因此,我們對於市場的判斷是可以更加積極一些。


中泰證券表示,從歷史上大跌之後的市場表現來看,統計了2000年以來歷史上上證綜指跌幅超過5%後市場的表現情況,總共出了47次。暴跌後的第一個交易日和第一週交易日,我們沒有發現太強的規律性,但是如果持有一個月,那麼賺錢的概率是比較大的(歷史上除了三次大跌和2008年熊市這個規律不成立)。中泰證券判斷,目前既不像08年的大熊市,也不像2015年和2016年的大跌,屬於正常的調整。


我們需要關注些什麼?市場化的交易機制正在逐步形成,比如說股指期貨鬆綁,比如說政府投資行爲的市場化等等,這些在長期內都是有利於提升市場風險偏好的。另外,6月份MSCI將被動加倉A股,外資是否會加速流入A股,是可以重點觀察的。緊密關注官方的表態,少看小道消息。那麼,大跌之後買什麼,我們認爲核心資產+硬科技是配置方向。對於擅長價值的投資者,大跌之後是買入核心價值股的機會,對於擅長成長的投資者來說,大跌之後的反彈,成長股的彈性更大,繼續建議加大硬科技的配置方向。


國信證券發佈策略月報指出,整體上看,4月份A股市場出現了小幅調整,上證綜指止步月線三連升;但結構性行情顯著,上證50連續4個月上漲。


展望5月,認爲影響市場行情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點:一是此前股市快速大漲之後,技術上也確實有調整需要,從幅度上看4月底到5月初的調整應該說已經比較充分。二是貨幣政策存在收緊跡象,同時疊加一些外部事件衝擊,對市場產生了不少的擾動影響。三是陸續公佈的經濟數據及上市公司一季報顯示,經濟復甦與基本面拐點的漸行漸至,判斷大概率上市公司業績的拐點可能已經出現。


綜上來看,認爲市場年初以來股市運行背後的趨勢性邏輯並沒有改變,市場運行的主要矛盾也將從利率下行政策友好轉向經濟復甦和基本面拐點,從分母項轉向分子項。結構上看,2019年在完美延續2017年的行情邏輯,龍頭公司溢價是確定性最強的投資機會。


中國基金報:報道基金關注的一切

Chinafundnews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中國基金報

萬水千山總是情,點個 “好看” 行不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