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氏電影在邵逸夫的主持下,在20世紀50年代迅速在香港崛起,最初依靠李翰祥的黃梅調和宮闈片打下市場,在60年代中後期隨着胡金銓的《大醉俠》和張徹的《獨臂刀》先後上映,邵氏電影也開啓了他的武俠時代。在邵氏電影的帶動下,香港電影迎來了黃金髮展時期,被外界譽爲東方的好萊塢。這段時期邵氏電影各種大咖雲集,但是因爲各種原因,邵氏的幾個知名導演也先後出走,這其中最先離開邵氏的是武俠片的開創者胡金銓,他到臺灣創業,先後導演了《龍門客棧》、《俠女》等經典的武俠作品。

邵氏電影帝國的覆滅:拒絕李小龍和許冠文,也拒絕了下一個時代

但是因爲張徹的支撐,以及後來由楚原加古龍的創作模式,這段時期的邵氏電影的地位依然無法撼動。但是在這段時期有兩個絕佳的機會被邵逸夫先後錯過,第一就是李小龍希望和邵氏電影合作,因爲片酬的問題沒有談攏,結果李小龍後來選擇和嘉禾合作,推出了他的第一部電影《唐山大兄》,開啓了香港電影的功夫片時代。而這還不算結束,後來《大軍閥》的主演許冠文帶着自己編寫的劇本《鬼馬雙星》找邵逸夫,希望能夠平分影片的利潤。被邵逸夫斷然拒絕,許冠文帶領許氏兄弟離開邵氏,成立許氏兄弟電影公司,轉而和邵氏的叛臣鄒文懷的嘉禾電影公司合作。而這部被邵逸夫以劇本太差爲由拒絕的《鬼馬雙星》打破了香港的票房紀錄,超越了同期的邵氏楚原的《七十二家房客》,並且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許氏兄弟的喜劇引領了香港那個時代的電影。

邵氏電影帝國的覆滅:拒絕李小龍和許冠文,也拒絕了下一個時代

而此時的邵逸夫還依然繼續着以張徹等導演原有的套路,加大特技的投入來挽救危局,但是因爲這些老導演的故事套路早就被掏空了,很難給觀衆帶來更多新奇的東西。反而嘉禾這邊,依照李小龍和許冠文的成功模式,在整個80年代披荊斬棘,屢創佳績。邵氏這個階段隨着李翰祥、張徹等老一代導演的出走或者逐漸老去,電影急劇減產。而一個輝煌的邵氏電影的時代,也漸漸爲了回憶。

邵氏電影帝國的覆滅:拒絕李小龍和許冠文,也拒絕了下一個時代

邵逸夫不虧是商場老手,見電影行業大勢已去,便尋求在電視行業有所突破。薑還是老的辣,雖然被迫退出了電影市場,但是邵逸夫並沒有窮兵黷武,而是選擇在新的領域繼續保持着在香港娛樂業的霸主地位,這個時期的邵氏相繼推出了《上海灘》、《射鵰英雄傳》等經典電視劇,並且繼續自己的無線培訓班,後來香港的一線巨星,幾乎都是邵氏培養的。

邵氏電影帝國的覆滅:拒絕李小龍和許冠文,也拒絕了下一個時代

但是是什麼讓如此龐大的電影帝國在短時間內潰敗呢?這個值得剖析一下,這和觀衆對電影藝術的需求是離不開的。電影第一次出現在銀幕上引起轟動,拍攝的是一個火車入站的鏡頭,在銀幕前的觀衆以爲火車要從銀幕上開出了。所以電影誕生之初,就是一個讓觀衆有新奇感的地方。無論是商業電影還是文藝電影,一成不變的模式是不會永遠成功下去的。電影沒有成功的模型,如迪士尼的動畫片在全世界都佔據着超級領先的地位,但是突然喬布斯創辦的皮克斯動畫殺到,也將迪士尼殺了一個措手不及。

邵氏電影帝國的覆滅:拒絕李小龍和許冠文,也拒絕了下一個時代

電影就是這樣,邵逸夫在晚年的時候,更在乎整個商業帝國的穩定發展,所以他一直站在香港娛樂圈的金字塔上,尋找最有利的發展領域。當時在電影領域他感受到強大的阻力,並且意識到邵氏電影在香港電影業已經失去了領導地位。而且這個時候臺灣和內地的電影事業也在迅速的發展,這讓邵逸夫意識到香港的電影業整體也在迅速的凋零,所以最後轉型到小熒幕上發展,也不可謂不成功。

邵氏電影帝國的覆滅:拒絕李小龍和許冠文,也拒絕了下一個時代

在人才方面,邵氏四大導演,除了楚原最後留守以外,其餘的三位均在不同的時期離開邵氏影業。而在後輩的人才吸引上,邵氏雖然輸出了很多的人才,但是由於種種原因,很多明星在合約到期後,都離開邵氏尋求更高的追求。而當時沒有接納李小龍和許冠文,則是純粹的決策性失誤,當時是因爲邵逸夫已經決定事業轉型,還是真的判斷失誤,這個現在已經無從考證。但是如果邵逸夫能夠預判他們後來的成就的話,相信他絕對不會選擇讓他們出走的。

邵氏電影帝國的覆滅:拒絕李小龍和許冠文,也拒絕了下一個時代

而後來的兩位直接開啓了香港電影的兩大方向,一個是功夫類型片,一個是無釐頭的喜劇風格。其實這兩種電影還都是從邵氏的導演中演化而來的。功夫片依託的是張徹武俠的一部分,而許冠文則直接是李翰祥的弟子。後來的成龍和周星馳又分別對功夫片和喜劇片進行再創新,繼續地保持了將近10年的黃金髮展期。時至今日,香港本土電影已經徹底的江河日下,縱觀香港電影的黃金年代,邵氏電影是整個香港電影的發展基石。

邵氏電影帝國的覆滅:拒絕李小龍和許冠文,也拒絕了下一個時代

後來香港很多偉大的電影其實都是翻拍邵氏當年的經典作品,如吳宇森的《英雄本色》、徐克的《倩女幽魂》等,這些電影之前邵氏已經有原型作品。而後來的電影導演只是根據前作進行再創作。縱觀整個華語電影的發展,邵氏電影在那個特殊的歷史時期下,幾乎承擔了華語電影工業化和類型化的大任。並且在今後的華語電影的發展過程中,持續不斷的輸送着他們曾經開拓的經驗。時至今日依然如此,而邵氏電影當年的轉型也促進了香港電影的再發展,如果邵氏電影繼續故步自封,可能於邵氏集團於香港電影都是不利的。所以最後邵逸夫於大局,於私利做出了最恰當的抉擇。試想如果李小龍和許冠文繼續和邵氏集團合作,能否獲得如此大的創作自由度,這本身也是一個命題。

邵氏電影帝國的覆滅:拒絕李小龍和許冠文,也拒絕了下一個時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