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央行总裁杨金龙今 (7) 日于「金融科技生态系」高峰论坛演讲时指出,虚拟通货尚不具备现行货币制度所建立的信任机制,且有多项发展问题,虚拟通货最多只能被看待为加密资产,并非货币。

杨金龙说明,自早期的无中心化商品货币演变为私部门各自竞相发行的信用货币,能否流通或被普遍接受,完全建立在人们对商品的内含价值或发行者的信赖,而此一信任机制一旦崩溃,货币价值很可能归零。

杨金龙指出,一个受信任的货币须具备的三大功能,包括 (1) 可普遍被接受作为交易媒介、(2) 可普遍做为计价或记帐单位,以及 (3) 可做为保值的价值储藏工具。

然而,目前虚拟通货仍面临许多问题,导致其未能被市场普遍信任,例如,(1) 货币供应量无法依市场需求,有弹性调整供给;(2) 价格波动大易成为投机炒作标的;(3) 虚拟通货在双方交易后,须经特定时间被包入区块再经矿工验证,导致系统每秒能处理的交易笔数非常有限,若市场交易量大,将造成壅塞并导致使用者的交易费用暴增。

此外, (4) 虚拟通货挖矿过程耗电,据估计,约为瑞士全国用电量,与货币演进过程旨在节省资源浪费、降低成本的发展,完全背道而驰。

此外,还有 (5) 硬分叉导致虚拟通货贬值、(6) 无求偿管道等问题。

杨金龙再次强调,虚拟通货充其量只是加密资产,而非货币,无法取代法定货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