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为悲伤感到抱歉书封.jpg

看完这本书,心情有著一股感伤,对于作者盖‧温奇所提,我们对于某些悲伤,如失恋以及宠物过世的心碎,不易被周遭人所接受同理,且自己也会为了这样的悲伤感到有罪恶感,这现象不仅出现于美国,我所观察到的台湾,一样也充斥著书中所提的现象。

 

人在悲伤时,身体是充满著压力的,许多研究指出,我们在心碎的时候智商会暂时降低,并显著影响在逻辑与推理任务上的表现,很难有效率的工作。而书中作者所关注的两种特别情境,失恋与宠物过世,的确会让人们陷入悲伤的情绪中,而且分手时的心路历程,往往不同于我们在处理其他形式的悲伤所经历的,不见得会以线性方式,经历悲伤的五个阶段(从震惊到否认、到生气与愤怒、讨价还价、绝望,最后接受),反而可能会反反复复的一再在否认与绝望,希望与愤怒,无助与抓狂之间游走不定。而人们通常面对这种形式的悲伤,不知如何排解,只觉得可以用时间来疗愈,除此之外不知道还有甚么方法?

 

一般而言,面对悲伤时,身边的支持体系非常重要,但在这两个情境中,社会上普遍的集体意识会让身边的人轻忽他们悲伤的「正当性」,以及应该复原的时间,当他们觉得这个因失恋或宠物过世悲伤的人「应该」要走出悲伤,而他却还没有走出悲伤时,可能会收回自己的支持,甚至对于先前投入的支持觉得不合理。另一方面,这个悲伤的人自己,也会对自己这么悲伤感到愧疚,也许会想:我为什么还没办法走出来,我还要悲伤多久,我真的可以走出悲伤吗?

 

从小到大,不乏陪伴身边朋友度过失恋的经历,眼见他们废寝忘食、魂不守舍、憔悴支离的模样,完全与平常样子不同,明显影响生活作息,也体验过他们经历书中提到的反复,不断探询究竟哪里「做错」,为何恋人会忽然不再爱了?同样的问题反复问著自己及身边的朋友。否定、自我怀疑、各种负面的自轻情绪纷纷出现,整个人仿佛被原子弹轰炸过一样,但即使是这样,不管是学校或工作冈位,似乎都极少能够容忍他们因为这样而影响工作表现,甚至请假,但一般的身体病痛,却较能得到他人的认同。

 

面对宠物的离世,尤其许多人没有亲密伴侣,每天跟自己最亲近的,反倒是身边的宠物,牠们不会跟你发脾气、吵架,你对牠们诉说的任何事,牠们永远聆听且给予无条件支持,这样忠实的朋友离开,可能像是心中少了一根支柱一般。书中提到一个例子,失去宠物()的班,在宠物鲍佛病重及死后,他想要请假陪伴牠以及哀悼,但他的老板无法理解并勃然大怒。面对悲伤已经很痛苦,缺乏身边亲友的支持甚至给予负向的回馈,更是雪上加霜。

 

除此之外,书中提到许多案例也都让我觉得心疼,譬如勇敢面对癌症治疗的凯西,年纪轻轻就经历癌症,好不容易化疗成果不错,过没多久竟再次复发,她很有勇气地度过了二次严重、令人不舒服的化疗,这么勇敢面对自己与生命的斗士,却走不出分手的创伤。她遇到了一个让她觉得可以一起度过终身的情人,他们是那么速配,那么的契合,当她以为这个男人可能要求婚的时候,男人却对她提出分手,他告诉她,他很在乎她,也很关心她,她们在一起的时刻很美好,但是他就是没有对她有爱的感觉。凯西听不进去这个理由,于是她反复从他们即将分手时的那些回忆中抽丝剥茧,她是不是做了甚么不应该做的事,说错甚么话,才导致这样的后果。她不断重温这些画面,让她一直陷在心碎的情绪中无法自拔,所幸经由作者专业的支持与协助,让她停止这些自以为是找答案,但却让她越陷越深的行为,而开始迈向重新开始的新生活。

 

如果您自己,或是身边有亲朋好友正在这样心碎的路上,很推荐阅读这本轻薄易读的书,除了帮助自我疗愈,我们也能更知道如何给予其他心碎的人支持。

 

延伸阅读:看作者盖.温奇的TED演讲


书名:不必为悲伤感到抱歉:修复心碎的自我疗愈之路(TED Books)

How to Fix a Broken Heart (TED Books)

作者: 盖.温奇 Guy Winch

译者: 朱静女

绘者: 韩.金(Henn Kim

出版社:天下杂志

出版日期:2018/10/08

语言:繁体中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