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看了羅輯思維關於土地私有制的視頻,又看了在天涯社團中許多人看視頻之後的討論。我的感觀是種植文明的人始終將土地看得過重,好像我們生來就必需守土,離開土地就沒有辦法活了。

於是,那些過去封建社會的統治者就會利用中國人這個特性,以公權力壓迫老百姓。

到了現代,為了避免土地兼并帶來的紛亂,土地被國家以一種美好的公有制形式收走。既然土地歸國家所有,那麼土地上長出的東西歸誰所有呢,自然是國家啊!怎麼你就可以侵佔國有資產呢?這就像是國家拿錢投資了公司,公司的利潤歸誰所有,自然是國家啊!你來打工,我只給你一定的工錢,怎麼會讓我將所有的利潤都給你?

有人說,這正可以說明國家是對老百姓好的,讓利給老百姓啊!

我聽了這種話,就會說,國家也是這樣想的。打個比方,如果你將一個女人霸佔了,即使她與別人生兒育女,你將這一對兒女全部送給那個男人,並對那個男人說這個女人永遠是我的,你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男人還會對你感恩戴德嗎

: 如果你說就不能把人和土地這樣的物資相提並論。那我也同意,再舉個例子,文物在一個時期也都歸國有,可是現在怎麼就分成多重歸屬權了,你也可以說文物的所有權全部歸國家所有,你只是暫時擁有,然後給你一個文物所有證,你只擁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還有就是一個人的身份歸誰所有,你也可以說是歸國家所有,然後有一個身份證,你只具有使用權,而沒有支配你自己的所有權。

其實,歸根結底說,國家是怎樣產生的?國家是公有制產生的嗎?不,國家是私有制的產物,國家代表的是一個大的私有集團。你說歸它所有,難道就是公有了嗎?不得不說,私有制面對公有制是很佔便宜的,只要有一個人產生了自己的私有念頭,就可以施行私有制了,而公有制則必需等所有人都覺得沒有必要私有的時候,才有可能公有制。這也是馬克思說的物質極大豐富才是公有制的必要條件的原因


幾千年來中國的文化里已經把土地視為安身立命之本,幾千年的農耕社會和近代的地主+佃農也造就了中國人對土地的渴求,試想,一旦土地分給你,就永遠是你的,那麼之後產生的糾紛和痛苦將會是無窮無盡的。

窮人首先會賣地,然後會無立錐之處。你會問我如果國家禁止賣地呢?放心好了,在智慧的中國人手裡,總有辦法把地拱手他人獲得現金。然後大地主開始在各地頻現,尤其是大城市的城郊,囤地的目的你清楚。

然後各種巧取豪奪,連哄帶騙,失地農民願意的哭鬧,不願意的更哭鬧,死了沒地方埋,挖到礦了,挖到古墓了,掃蕩一空,山西人個個都成為了暴發戶,國家說礦產是國家的,人家說這是我土地下的。。

然後又回歸到一百年前的老模式,地主良田千頃,農民身無片瓦,了無生計,只能幫地主種地,拿點糧食,這不就是佃農模式嗎?剛剛才打倒完地主呢???

然後貧富差距越來越大,社會矛盾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尖銳,失地農民越來越多,沒地沒家庭鋌而走險雪夜下樑山,大地主良田太多成立私人武裝,財力越來越強,各地開始爆發太祖模式,局勢開始失控。。

這個時候忽然一個人大喊一聲「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於是全國農民騷動,再一個人喊一句「打土豪分田地!」於是農民蜂起。。

接下來會發生什麼,就不劇透了。。

只從一個角度回顧一下歷史。

1991年蘇聯解體後,將國有資產,比如礦山、土地、國企等等私有化,先對國有資產估個價,然後除以人口數,每個國民分得一張等值券,比如說十萬塊,代表著你擁有十萬元價值的一份國有資產,但是只是具有名義上的所有權,不具備實際的處置權,一座礦山那麼大,讓幾萬個人一起決定?根本不現實。所以,最終平民擁有的這些等值券,被富人以一打麵包或者一箱啤酒給換走了。也就是說國有資產一下子私有化,根本沒辦法保障大多數貧民的合法權益。


問題不在土地能不能私有,發達國家有土地公有的嗎?主要問題在土地私有後訂立什麼樣的制度調節貧富差距、促進社會公平。即使土地公有,有幾個指望土地脫貧的,種一年地還不如打兩個月的工。土地可以私有,有了最低工資保障和各種社會保障,到個人的農場打工(第一產業)和到工廠(第二產業)、服務業(第三產業)打工有什麼不同嗎?


不給少數人兼并土地的機會,給所有農民一個小鐵飯碗!

法律健全 土地高度市場化 房產稅 土地稅 按年按比例收 即使有人兼并他也必須要用土地創造價值才行 如果不能創造足夠的價值 他就會交不起稅


不是不能,而是不讓。
實際上已經私有了,開發過的土地事實上不是永續的嘛。都建了住宅了,怎麼可能再變成耕地。至於未開發的集體所有、國家所有土地,要是放開了賣,早就被大資本圈光了。農民能有好日子過嗎。只有消除了貧困人口,失地不至於返貧,才能逐步放開土地市場。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