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的文章小編介紹了一種名茶君山銀針,不知各位看官是否還記得,她的產地在湖南省,湖南省其實我很早就想去啦,究其原因其一是中十大名茶的君山銀針在湖南省,其二苗族也在;苗族主要主要聚居於貴州省東南部、廣西大苗山、海南島及貴州、湖南、湖北、四川、雲南、廣西等省區的交界地帶,人口大概有970,000人,並且歷史悠久,有記載以來有5000年的歷史啦,有幸今天帶大家見識一下苗族。

提起苗族大家第一想法就是蠱,我瞭解苗族也是因為蠱,自己大學期間的朋友就是苗族的,剛去是聽說班級裏與苗族的,心裡滿是好奇,到宿舍發現跟他一個宿舍,但是還是有點害怕的,苗族的蠱術在網上和小說裏都看過,給人一種恐怖的感覺;跟他成為朋友之後,詢問苗族的蠱,他笑了笑給我講了起來:其實他也沒有見過蠱,他所在的寨子裏在他的印象裏沒聽說過養蠱的,聽他爺爺說過,離他們寨子300公里的那個寨子有人養蠱,但是具體是什麼樣的他沒見過,就是聽爺爺說過兩種比較厲害的蠱,一種叫金蠶蠱它是利用十二種蟲類埋在十字路口,經過幾日後,取出奉在香爐中,能使人中毒即為金蠶,造成胸腹紋痛、腫脹,最後七孔流血而死;一種叫情花蠱苗族特有的「情蠱」又名情花蠱,是苗族女孩子特有的,用「心血」加「蠱」練成,每日以心血餵養,十年得一「情蠱」。此「情蠱」可下在飯菜中,也可下在服飾上,苗族女孩子都以此「情蠱」下在自己的情郎身上。「每月」情蠱「會發作一次,那種感覺應該是撕心的。中了」情蠱「的人如果不喫解藥的話,在」情蠱「發作的時候,大多數人忍受不住痛苦,自殺了。他也是聽爺爺說的,具體也沒見過,有時間可以去他們的寨子看看。(朋友後來給我傳了張照片,有點模糊)

今天就來到苗族的寨子,我提前跟他打了電話,讓他在鎮子上等我們,一起去他所在的寨子看一下,隨便了解一下我心中神祕的苗族。

到達鎮子,就看到鎮子上有傳統的苗式服裝,真的很美,拿起相機就拍了一張照片;在等候朋友過來接的時候,自己在鎮子上隨意賺了一下,看到了很多漂亮的苗族的裝飾品。

更驚奇的看到了有人在製作苗族人頭上戴的頭飾,感覺非常的精緻。

在鎮子上正跟製作頭飾師傅聊著,我朋友到達鎮子上並找到了我們,告別製作頭飾的師傅,我們和我的朋友驅車去往他所在的寨子,路上我問朋友,去寨子裏要在注意些什麼(朋友家人都在,特別是朋友的爺爺在寨子裏很有威望的),朋友慢慢的說起來:在苗族人家做客,切記不能去夾雞頭喫。客人一般也不能夾雞肝、雞雜和雞腿,雞膽、雞雜要敬老年婦女,雞腿則是留給小孩的。當你離開苗族主人家時,一定要有禮貌地說聲「哇周」,意為「謝謝」,感謝苗家對你的盛情款待。

有些苗族地區,忌隨時洗刷飲甑、飯包、飯盆,只能在喫新米時洗,以示去舊米迎新米。隨時洗刷會洗去家財,飯不夠喫。在山上飲生水忌直接飲用,須先打草標,以示殺死病鬼。忌動他人放於路邊的衣物,以免傳染麻瘋病。忌孩子在家中亂耍小弓箭,恐射中祖先。忌跨小孩頭頂,否則孩子長不高。禁忌婦女與長輩同坐一條長凳。

禁殺狗、打狗,不喫狗肉;不能坐苗家祖先神位的地方,火炕上三角架不能用腳踩;不許在家或夜間吹口哨;不能拍了灰喫火烤的餈耙;嬉鬧時不許用帶捆苗家人;遇門上懸掛草帽、樹枝或婚喪祭日,不要進屋;路遇新婚夫婦,不要從中間穿過等。

聽完,不有的感嘆了一下,要注意的東西還挺多,還沒感慨完,車子就不能再前進啦,前面只能靠步行,沒走多久,聽到很多人的說話的聲音,往後一看原來我朋友的寨子今天有人結婚,再往寨子走,我和同事們連忙閃到一邊,朋友對來的人笑了笑,在我們身旁一起等結婚的隊伍過去。

結婚的隊伍過去後,我們跟這朋友大概走了10分鐘到達了他所在的寨子,朋友高興的指著一棟房子說;裏就是我家。

朋友連忙帶著我們前往家裡,但是到家門口遇到了些問題,最怕的東西來啦,喝酒...

還好來的時候瞭解苗族的飲酒文化,這叫攔門酒,攔門酒是苗家山寨的一種古老的習俗,苗族勤勞勇敢、淳樸善良、熱情好客。每當遠方的親友到訪,即安排盛裝苗族男女到村頭寨口、設卡列隊、夾道歡迎,吹笙擊鼓、載歌載舞,壇裝美酒、牛角為杯,攔路勸酒,少則設卡一至三道,多則十二道,客未到主人家,而酒已半酣。還好的是在朋友的勸說下,我和同事們一人喝了兩碗就過去啦,進入了朋友的家裡。剛進門我就看到好幾個小朋友在門後開心的笑著。

進到朋友家中,朋友讓我跟他的爺爺聊會天,他去廚房幫忙做飯;懷著有點忐忑的心情,坐在了朋友爺爺的旁邊。

跟老爺子聊了起來,老爺子也很好客,很高興的跟我們聊了起來,聊著聊著。老爺子給我們講起了苗族的起源:苗族族稱古老,最早見於甲骨文中。唐宋以前,曾有「三苗」、「南蠻」、「荊蠻」、「五陵蠻」等稱呼。這些稱呼把苗和其他族稱混同在一起。宋以後,苗才從若干混稱的「蠻」中脫離出來,作為單一的民族名稱。

苗族的自稱,在湘西地區的苗族稱「仡熊」(果熊),而在其它地區稱「卯」、「猛」或「蒙」等。「猛」或「蒙」,黔東南苗語意為「樹心」,傳說楓樹心生「妹榜妹留」(蝴蝶媽媽),「妹榜妹留」才生苗族遠祖「姜央」,故把「猛」或「蒙」作族稱。局部地區稱為「嘎鬧」,意為烏,或許是古代烏氏族圖騰的遺跡。歷史上,曾按其服飾、居地等方面的不同,在「苗」字前面冠以不同的名稱。1949年以後,統稱為苗族。

我也查了一下苗族的起源,資料上是這樣說的:關於苗族族源,與早在四千多年前,生活在黃河流域到長江流域以及長江中下游以南地區的被史籍稱為「南蠻」的氏族或部落有聯繫。有人認為古史傳說時代的蚩尤為今日苗族所尊奉的始祖,與苗族有親緣關係。有人認為古代三苗與苗族有淵源關係。有人則認為今日之「苗」可追溯到古代的「髳」人。此外,還有驩兜說、夜郎說、巴郡南郡蠻說、盤瓠蠻說、武陵蠻說等。

近年來,有人提出傳說時代的蚩尤、唐虞夏時代的三苗、殷周時代的髳[méng]、春秋戰國時代的荊蠻、秦漢時代的黔中蠻或武陵蠻,都包括有苗族先民在內,是苗族先民在歷史上不同時代的不同名稱。

總之,根據史籍記載和傳說,苗族先民殷周時代已在今湖北清江流域和湖南洞庭湖一帶生息。約在春秋戰國時期,在巴蜀、夜郎以及荊州都有苗族先民活動。秦漢時,大部分苗族先民在武陵郡、牂柯郡、越巂郡、巴郡、南郡等地區定居,小部分繼續遷徙到黔東南的都柳江流域。嗣後,由於戰爭、饑饉、疾病流行、生育頻繁、農田荒蕪等原因而不斷遷徙。

跟老爺子說的幾乎沒有什麼差別,朋友的爺爺知識還是很淵博的;剛聊完,朋友過來讓去喫飯。飯坐上,不能先喫,我們這些客人要先喝2碗酒,然後朋友給我們每人敬兩碗,才正式的喫飯,苗族的飯真的很好喫。

喫完飯,朋友和朋友的爺爺一直,讓我和同事們喝酒,結果喝醉都睡啦;苗族人的飲酒文化還是很多的,不知道下次一起喫飯喝酒在什麼時候啦。

第二天清晨,我和同事們要出發去名茶的生產地,告別了朋友和朋友的家人,苗族真的很美,人美,地方也美。

苗族是我們中國少數名族中的一族,苗族也沒有大家想的那麼可怕,苗族人善良,淳樸,好客,各位看官有時間可以去苗族旅遊,苗族真的很美。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