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續有幾位剛開始接辦校內語文競賽的年輕老師來信邀課,詢問挑選與培訓校內選手的事項,前陣子剛好有學生校內演說競賽當天臨時改題,一場比賽風風雨雨著實讓人不爽快,茲將舉辦校內語文競賽武場(國語演說、國語朗讀)的方式與重點分享如下: 

      一、訂立正確的比賽規則

各縣市的語文競賽以挑出參加全縣()的校代表為目標,基本上各縣市都會有初賽的篩選,先將一批沒有經驗也沒有基礎的選手淘汰,再從複賽挑選出各縣市代表參加全國賽。所以,舉辦校內語文競賽一定要參考各縣市的語文競賽規則,以台中市國小、國中組為例:分區賽演說朗讀的比賽時間跟市賽不一樣,分區賽演說為3-4分鐘,朗讀為3分鐘,市賽演說則是4-5分鐘,朗讀為4分鐘,因此舉辦校內競賽可以參考分區賽的比賽規則,如此挑出來的校代表可以很快的適應即將參加的比賽,經常有學校比賽規則太隨便,演說時間訂在3分鐘以內,要不就是3分到3分半,這都是不懂比賽規則的老師所訂出來的,一分鐘的緩衝時間就是演說比賽的規則,30秒是非常壓迫緊急的,絕對要避免這樣的錯誤。朗讀跟演說都是一開口就計時,說完謝謝敬禮就停止時間,如果學校要請義工媽媽協助計時的話請務必要說清楚,不要讓一場不專業的比賽傷害勇敢上台的孩子。 

      二、找到適合的題目

演說題目跟作文題目不一樣,演說是讓孩子說出自己的經驗與看法,有些作文題目不太適合當演說題目,例如:飛翔、追尋這種文謅謅的題目,孩子會誤會演說就是把作文稿拿來背一背就好了,大錯特錯!作文不是演說,作文追求的美麗修辭與詞藻都不是演說勝出的關鍵,國文老師或負責訓練的老師們請稍微跨一小步去看看語文競賽的DVD,或者用功看一下全國語文競賽的成果專輯,才能真正了解什麼才叫做演說,校內競賽要出比較適合的題目請參考上一次的縣市賽或是全國語文競賽的題目。

另外,演說題目要夠開放,比如:我最喜歡的遊戲、一個人在家的時候、推薦一部好電影等等,這都是屬於開放的題目,孩子可以依照自己的喜好去決定內容,不要出那種會為難孩子的演說題目,像有一年台中市初賽出了一題「媽媽煮的菜比阿基師好吃」就很讓人崩潰,萬一他媽不煮菜呢?萬一他們家煮菜的是他爸呢?還有「我的寵物」這種題目也很危險,並不是每一戶人家都有養寵物,雖然訓練過的孩子還是可以說勉強掰出一些內容,但這樣的題目空間太窄、限制太多,演說比賽不是要靠抽題的運氣勝出,如果有兩個落差很大的題目,一個孩子抽到了好發揮的題目勝出而另一個抽到了爛題目所以被淘汰,你可能就把一個很棒的選手給拋棄,請不要做那麼沒有眼光的事,要知道能勇敢挑戰即席演說的孩子已經夠棒了,所以,參考全國賽的題目是方向比較正確的,請反覆確認出題的空間要足夠要平均。

為什麼經常有些學校就是能夠拿到全縣市的冠軍?當然就是有好的資源與正確的訓練方式,但老實說這一點都不難,只需要有個用功的老師與耐操的學生就好了。正式的演說比賽是沒有範圍的,現場抽題準備30分鐘,如果學校歷年來都沒有打進複賽的選手,表示沒有老師正確的指導,這樣的學校一下子要孩子演說是絕對不可能的,建議有心辦理校內語文競賽的老師可以縮小演說題目範圍,事先一個半月前公布五到十個題目,類似命題演說,現場抽題,主要是挑出聲音質感與邏輯思維、膽量都行的孩子再加以培養,挑出校代表後的訓練方式就要以縣市賽的標準去訓練。

至於朗讀,聲音的條件要比演說嚴苛得多,因為朗讀比賽比的就是六個字聲音、聲音、聲音,咬字發音、音質、聲情、表情、文字理解都是朗讀的重點,朗讀選手識字量要足夠,有的小學中低年級以課文為比賽篇目是很好的,不過到了要選校代表時,就要以正式的朗讀篇目為題目較佳,朗讀比賽的正式稿子尺寸是A3直式,字體大小題目是26內文為19,請不要用一張密密麻麻的A4紙讓孩子朗讀,最重要的是,朗讀可以讓選手在稿子上做任何記號,為什麼呢?因為朗讀比賽讀錯一個字或是任何一個標點符號就扣分,做記號才能幫助選手斷句、製造強弱快慢等變化。

      那麼,外表重不重要?我要告訴老師們,重要!但外表卻不是唯一重要的事。沒有一個孩子會真的醜,一個人的魅力來自於他的專注跟投入,讓孩子乾淨自信的上台,這一點應該很容易,訓練孩子不是打造一個機器人,重要的是開發孩子的能量。

三、找到有正確認知無特殊立場的評判老師

比賽選手的課堂老師避免當自己學生的評判,這是公平原則,既然是評判當然要對比賽規則有概念,主辦語文競賽的老師應該要密切跟負責的評判老師確認比賽方向與規則。(菜鳥老師要加油!多做一點不會少塊肉,把懶惰的老鳥們淘汰吧。)

 

以上提供給接手辦理校內語文競賽的老師,也請學校老師用心的辦理這樣的比賽,讓更多孩子可以正確接觸語文競賽。不要讓孩子傻傻的成為砲灰,讓他們有正確的方向開始跟別人較量,讓他們了解演說不是八股的、噁心做作的背稿子,讓語文成為他們的能量而不是夢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