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朋友看見網路上對某年全國語文競賽國小組冠軍影片的留言攻擊,問我演說比賽真的是那樣嗎?經朋友同意在這兒公開回覆的文章,也讓對培養孩子演說有興趣的家長約略了解孩子成為演說代表的窘境。

關於演說比賽的僵化,我想說的其實是……
只要是比賽就有評分標準,就像我們學教育測驗評量,對於技能情意部分會有實作評量的評比方式,演說比賽就是如此,更直接的說,演說比賽就是菁英的比賽,要栽培,要磨練,但為什麼訓練出來的孩子卻是僵化的?

演說比賽內容分數占了一半以上,另一半就是聲情與儀態表情。想要高分突圍怎麼辦?很多老師就讓學生背,背很多稿子,但背稿子是最無聊最恐怖的訓練方式。偶爾真的會看到天縱英才,在台上發揮得淋漓盡致,那也是要到高中以上才有可能的,因為他的生命已經逐漸邁向成熟,他自己是個有機體,但小學生還做不到。所以,一個國小生,要能像那被批判的女孩那樣說個四分半鐘已經不容易(雖然在講述「同學沒有錢繳學費買鞋子是因為爸爸把錢花在喝酒」的確是過度簡化的觀點),而且是面對一個天外飛來抽到的題目。

試想,我們的教育真的有在協助學生開發觀點嗎? 
我們的教育有很多讓學生在台上發表的機會嗎?

可想而知,去參加這類比賽的孩子只能戰戰兢兢的前往,我們的方法是協助學生蒐集資料,讓一般的學生可以依照抽題對應自己的生活經驗,或組合準備過的演說內容,產生較好的成績。

我的目標當然也是鞭策孩子能長出自己的態度與看法,能現場發揮。但是,抽題本身就是一種限制,如果沒有抽題多好呀!但沒有抽題的限制,評判就無法評分,所以,我會說,有點制式的原因就是因為抽題機制而來,並非學生的錯。

真正在這比賽裡面打滾的選手,都是累積了厚實的資料庫去比賽的,抽了題,找到最好的材料,才臨場發揮,比賽就是一種比較值,我們可以用批判的角度去罵,但重點是回到問題本身,整個教育體制並不鼓勵思辨與自我表達,我們不可能會有像國外那樣動人又自然的演說。我現在也還在儘量刺激身邊的孩子,去觀看世界、探索自我,我的教學很普通,說穿了一點價值都沒有,但絕對直指孩子的生命核心,帶領他們提練自己的力量。

其實只有訓練的老師跟學生知道,要像那樣在台上講個四分半鐘是多麼不容易的一件事,尤其當你抽到的是一個爛到極致的題目。 所以,第一名很爛的背後,其實是整個比賽機制及教育環境的問題。這也讓我知道,除了比賽,我還有很多事情可以做。
--------------------
比賽是累人的,只適合熱愛提升跟學習的孩子,今日閱讀村上春樹的《關於跑步,我說的其實是……》,平鋪直敘的口吻卻帶著特有的幽默,從跑步談生命的本質,收穫很大,分享於後。

村上春樹《關於跑步,我說的其實是……》

什麼叫做公平?如果不看長遠是不會知道的。
人生基本上是不公平的。這不會錯。但我想即使在不公平的地方,也可能追求到「公平」。雖然或許要花一些時間和功夫。或許,花了時間和工夫依然是徒勞無功,有這種情況。然而,在這樣的「公平」中,是否有刻意去追求的價值,當然就要由個人的衡量去決定了。

……任何事情都應該不只是意志堅強就能辦得到的。世間並沒有這麼單純。……人這種東西,生來似乎就是喜歡的事情自然可以持續下去,不喜歡的事情就無法持續。其中可能和意志之類的,稍微有一點關係。不過不管意志多堅強的人、多好勝的人,不喜歡的事情終究沒辦法長久持續。還有就算做到了,對身體反而有害。

所以我從來沒有勸過周圍的人跑步。

……我每次看見學校體育課的時間,全體學生跑長距離的景象,都會同情他們「好可憐」。對於沒有跑步意願的人,或體質上不適合的人,不問可否就一律要求人家跑長距離,簡直就像無意義的拷問。趁著還沒出現無謂的犧牲者之前,我很想忠告學校最好停止讓國中生和高中生一律跑長距離的作法,不過,像我這種人即使說出這種話,相信也沒有人肯聽。

學校就是這樣的地方。我們在校學到的最重要的事情,是「最重要的事情是在學校學不到的」這樣的真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