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叶书利

  在上篇文章《

  深沪带动周边小弟共同致富,为什么北京却让小弟们成贫困户了?

  》中,壹书生详细分析了北京这座城市的建城逻辑:权力中心+教育医疗中心+第三产业。正是基于此,北京这座城市对周边的城市不断吸血,而不是输血,以催生了环京贫困带。

  目前北京正在进行对外疏解,以破解大城市病,但这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的事。

  壹书生认为,通州副中心便正在按照三点式疏解的逻辑进行城市疏解,以打造北京的另一个城市中心。

  权力外迁:北京政府东迁

  北京的建城主逻辑之一便是权力,于是北京政府东迁,直接导致了天安门圈层的权力资源开始做减法,可谓北京城市疏解的棒打七寸之举。

  北京政府东迁通州后,除了依附于北京政府的相关资源东迁外,与北京政府关系密切的北京市属国企将规模化东迁。

  现实剧情也在如此上演:2018年2月23日,北京市委市政府在京召开的《深入推进疏解整治促提升促进首都生态文明与城乡环境建设》动员大会上,北京市委书记蔡奇首次公开喊话,“疏解整治促提升,疏解是“牛鼻子”。要持续抓好疏解非首都功能,坚持抓重点带一般,抓住今年市级机关第一批单位搬迁的时机,谋划带动国企、教育、医疗等市属资源向城市副中心布局,引导社会资源向城市副中心聚集。”详情可见当时的文章《蔡奇发出动员令:京字号国企、学校、医院向“通”走,中央政务区被证实》。

  与此相呼应的是,3月16日在通州调研时,北京市委书记蔡奇明确指出,北京政府将优先梳理一批带动性强、能形成产业链的符合城市副中心功能定位的市属企事业单位向副中心转移,以形成带头作用。详情可见此前的文章《通州“商”变:市属企业带头进“通”,北京各部门予以配合》。

  也就是说,伴随北京政府东迁,北京政府正有意引导北京市属国企离开内城,进入通州。从北京市属国企的内在驱动力来说,因为自己的权力顶头上司已东迁进入通州,他们也更有意愿进入通州,以便距离自己的关联权力中心更近,从而更利于自己利益的最大化。

  所以说,北京政府东迁,从而为北京的内城权力源做减法,绝对是破解北京吸功大法的七寸之举。

  教育医疗资源大量东迁

  正如上文《深沪带动周边小弟共同致富,为什么北京却让小弟们成贫困户了?》中所言,强大的教育医疗资源是北京形成如此强的城市吸功大法的核心逻辑之一。因此央府对症下药,在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明确道:除了北京政府东迁外,北京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也将规模化东迁通州,从而对北京城市的吸功大法做减法。

  3月30日,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新校区在通州副中心开工,并将于2023年建成并投入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新校区在通州开工并不是孤例:目前通州建设中的学校还包括北京学校、黄城根小学、北京市第一幼儿园海晟实验园副中心园、北京第五幼儿园副中心园等,而北京二中通州校区、首师大附中通州校区、北理工附中通州校区、北京五中通州校区、景山学校通州校区等大量名校已在通州布局。

  医疗资源也正在规模化地向通州集聚:安贞医院通州院区、首都儿科研究所通州院区、友谊医院通州院区二期、胸科医院现址扩改建、北京急救中心通州部、通州区妇幼保健院、新华医院、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整体迁建等八大医疗项目计划于今年开建。此外,在建中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通州院区、东直门医院东区二期、潞河医院四期和潞河医院分院计划于今年完工。

  另值得注意的是,为了配合北京内城教育医疗资源的疏解:2018年年初,北京市规划国土委发布的《建设项目规划使用性质正面和负面清单》中明确规定:“五环内限制新增综合性医疗机构”和“五环内限制新增中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及面向全国招生的培训机构和文化团体”。详情可见此前的文章《四环内的中央政务区房价被锁,副中心规划加身的通州引领北京进入“5-7环时代”》。

  换句话说,以后北京五环内限建学校与医院,此举绝对是对北京城市现有的吸功大法的对症下药之举。

  通州开始向北京内城产业开炮抢食

  北京吸功大法的第三大支柱便是“第三产业”,而通州正在对此进行抢食。

  3月16日在通州调研时,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对通州的产业发展提出要求:“高起点谋划推进城市副中心产业发展,打造北京重要一翼。”同时对于通州产业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具体的对标目标:研究制定产业进入标准,做到商务服务向CBD联动看齐,科技创新向中关村联动看齐,高端制造向亦庄联动看齐

  说白了,通州未来的产业发展就是与北京内城抢食,以达到疏解北京内城的目的,具体落地的产业抢食逻辑如下:

  A,台湖、马驹桥地区的台马板块,抢食亦庄和中关村。

  围绕台马板块,深度对接中关村科学园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北京“设计之都”示范区的起步区和科技创新产业新区,以分食亦庄和中关村。

  B,以运河商务区来分食内城的CBD和金融街。

  该板块的产业定位为“金融+总部”,以建设国际化现代商务区。具体落地逻辑是引导京津冀区域性金融机构集聚,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城市副中心设立京津冀区域性总部或一级分支机构,推动京津冀区域基金管理机构、符合条件的基金管理公司总部集聚。增强总部经济发展吸引力,加快要素市场的培育和发展。背后对标的是正是内城的金融街和国贸CBD。

  C,以宋庄+环球主题公园板块+台湖小镇,分食北京内城的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是北京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州欲构建宋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环球主题公园板块+台湖小镇,三板块轮动,以分食内城的文化产业资源,从而带动信息技术、文艺制作、文化演出、旅游商业、会议会展、文化创意等向通州集聚,以缓解内城的文化产业日益集聚的压力。

  也就是说,目前通州正从权力集聚、教育医疗和第三产业等构成北京城市吸功大法的三大支柱入手,可谓对症下药,刀刀见血,以逐个破解北京疏解的困局。

  此外,在北京疏解这场大戏中,通州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地利”之利:通州位于北京,且属于六环边,在北京都市圈的半径之内。

  切记,深圳与浦东的成功缘于顺应了市场规律,因此才会造城如此成功,而通州也符合都市圈发展的市场规律。

  以通州作为参考,任何未切中北京吸功大法七寸的北京对外疏解之策,最终可能只是“雷声大,雨点小”,甚至南辕北辙。比如近期有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北京人口下降后,被疏解离京的人,主要去了珠三角和长三角,并不是河北或天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