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印發了《關於加強和改進中央和國家機關黨的建設的意見》(簡稱《意見》)。《意見》提出,推動基層黨組織全面進步全面過硬。其中,關於強化基層黨組織功能,《意見》明確指出,要以提升組織力爲重點,突出政治功能,全面激發基層黨組織生機活力。

  以提升組織力爲重點,突出政治功能,目的就是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爲堅強戰鬥堡壘。這是黨中央從戰略和全局高度對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提出的新定位新要求,爲做好新時代基層黨建工作指明瞭方向。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視察並指導上海黨建工作時指出,“黨建工作的難點在基層,亮點也在基層”。黨的十八大以來,上海社區黨組織立足新時代基層黨建的新形勢和新任務,以強化領導力、影響力、服務力、引領力、傳播力等“五力”爲抓手,積極構建科學有效的組織力建設體系,整體推進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建設,不斷開創基層黨建的新局面。

  突出政治功能,強化黨組織的政治領導力

  政治領導力是組織力的基礎,也是組織力的集中體現。基層黨組織是黨在城市的執政根基。政治功能是基層組織的基本功能,政治功能的強弱是衡量基層組織是否具有戰鬥力的核心指標。但一味地進行理論說教或宣讀報紙文件,政治教育的效果往往並不理想。

  爲切實增強基層黨員的政治意識和理論水平,讓黨的創新理論真正能夠入腦、入心,一些基層黨組織積極創新黨員教育載體和方法,通過開展“行走中的黨課”、“鄰里黨課”、“音樂黨課”等形式新穎、喜聞樂見的教育活動,讓廣大黨員在“有主題、有討論、有行動”的教育活動中,深刻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讓黨的創新理論覆蓋“最後一公里”,“飛入尋常百姓家”。

  優化組織設置,增強黨支部的影響力

  組織影響力是組織力的外在表現,組織力通常通過影響力表現出來。黨支部是黨的基礎組織,擔負着教育黨員、管理黨員、監督黨員和組織羣衆、宣傳羣衆、凝聚羣衆、服務羣衆的職責。抓好黨支部建設,關鍵在於激活黨支部這一黨組織“神經末梢”的活力,着力點是擴大黨的組織覆蓋和工作覆蓋的領域和空間。這就必須根據城市社區黨員分佈碎片化的現實,打破隸屬關係,有效整合區域內不同所有制、不同類型、不同單位資源,創新優化黨組織設置,將支部建在樓上、建在園區產業集羣上、建在互聯網上,通過組建樓宇黨建聯盟,多方聯動開展活動,形成支部聯建、活動聯辦、先進聯創的基層黨建新格局。

  近年來,上海一些社區積極探索將黨支部和黨建聯盟建在經濟社會發展比較活躍的經絡上,在塑造黨建品牌的過程中,點面結合,以點帶面,以點輻射,不斷拓展黨支部的影響力。

  號準羣衆關切點,提升黨組織的服務力

  服務力是組織力形成的必要前提,並與組織力之間形成正相關的關係,服務力越強,組織力越強。服務力具體體現爲基層黨組織解決羣衆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的能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社會治理的重心必須落到城鄉社區,社區服務和管理能力強了,社會治理的基礎就實了。”

  只有切實增強黨組織的服務力,才能確保基層黨組織真正成爲羣衆的主心骨和貼心人,讓羣衆切身感受到黨的溫暖和黨組織的力量。這就要求基層黨組織深入社區、單位調研,深入瞭解不同羣體的利益訴求,並根據新階層羣體的訴求差異,科學合理處理好共性需求與個性需求的關係、羣衆根本利益與社區發展中的階段性共同利益之間的關係,及時解決社區的“急難愁盼”問題。

  在實踐中,上海的一些基層黨組織,有的從解決小區垃圾分類、老舊電梯更新、養老服務、充電樁安裝等一個個具體的問題入手,想辦法、出實招、破難題,通過開展實實在在的舉措,贏得民心;有的基層黨組織依託區、街兩級黨建服務中心、社區(樓宇、園區)黨建服務站,佈局服務功能規範、服務內容豐富,融黨羣服務、便民服務、養老服務等爲一體的綜合服務空間,以優質高效服務對接羣衆的美好生活需求。如徐彙區以“500米黨建服務圈”爲抓手,構建“1+13+X”黨建服務體系,以15分鐘社區生活圈、家門口5分鐘生活服務圈爲標準,打造服務載體“鄰里匯”,形成多層級社區服務網絡。

  完善廣泛參與機制,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

  凝聚力是組織力的集中體現。凝聚力來自黨員和羣衆對組織活動的參與。基層黨組織只有將黨建工作與羣衆性的社區自治共治融合起來,不斷完善羣衆對社區公共事務的廣泛參與機制,才能充分發揮政治引領、組織動員、統籌協調、團結凝聚等作用。

  近年來,上海的一些基層黨組織積極探索各種有效的參與機制。有的居民區黨組織與居民區兩委班子實行交叉任職,加強對業委會組建、換屆和規範化運作的指導;有的與物業企業開展黨建聯建,促進物業規範化服務。有的搭建社區治理協商平臺,對於涉及羣衆切身利益的決策,通過協商會、聽證會、懇談會等形式,引導羣衆有序參與、理性發聲,強化社區治理“痛點”問題的共商共治成效。有的強化協商中的動態互動,在重大社區事務決策和推動工作中,強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動態互動,問需於民、問智於民,深入挖掘社區能人資源,讓社區決策更加科學民主、更加符合羣衆意願,增強羣衆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有的社區開展“美好空間設計”大賽,對街區小巷、便民服務點和沿街商鋪等進行微更新設計,從需求調研到方案設計、發佈實施等環節,組織動員居民參與,汲取羣衆智慧,凝聚自治共識。

  藉助智能化手段,擴大黨組織的傳播力

  傳播力是組織力發展的新形態,也是組織力建設的新的增長點。在信息技術迅猛發展、信息交互進入自媒體時代的背景下,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建設必須與時俱進,擴充組織力的內涵,將組織的傳播力納入其中。

  近年來,上海的一些基層黨組織普遍重視通過各種創新手段,努力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傳播力。有的通過微信公衆號或微信羣及時發佈有關黨的重要會議精神,宣傳黨的方針政策,鼓勵黨員開展線上線下學習,與羣衆保持“零距離”溝通。有的利用網絡平臺,設置“網上議事平臺”、“現場互動+線上直播”,發佈社區治理難題,開設“匯治理 創卓越”精細化實踐公開課,探討可複製的超大城市精細化管理“上海方案”。有的利用信息化平臺組織動員,在防範颱風、搶險救災等重大事件中迅速有效地組織黨員動員羣衆。有的利用雲計算、大數據等信息技術,通過線下數據採集和線上統計分析,實時反映、動態呈現各領域黨建的推進情況,打通相關職能部門的數據庫,聚焦社區治理問題精準施策,實現社區治理的精細化、智能化,努力創新智能化黨建,爲新時代基層黨建插上現代化的翅膀。

  (作者爲中共上海市徐彙區委黨校副教授、上海市黨建研究會特邀研究員)

  轉載請註明來源“上觀新聞”,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欄目郵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