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金石堂网路书店-非读Book邀请参加本次乌鸦女孩的试读活动

金石堂购买连结:乌鸦女孩(上下册不分售)

 

2018810045089-01 (640x640) 

 2018810045089-02 (640x640)  

作者: 耶里克.艾克索.颂德(Erik Axl Sund)

 --耶里克.艾克索.颂德(Erik Axl Sund)是瑞典双人作家叶尔克.耶里克颂(Jerker Eriksson)与霍坎.艾克索伦德.颂卡斯特(Håkan Axlander Sundquist)的笔名。

 

作品简介:

「文明」的人类有能力犯下哪些恐怖罪行?

 

史诗般的心理惊悚小说,超黑暗的悬疑氛围

检视跨越世代的凌虐与复仇循环

 

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小女孩,

父亲在她心里建了房间,里面只有痛苦磨难。

经过了好几年,这房间有用悲伤砌成的坚固墙面、

复仇渴望铺设的地板,与最终以仇恨搭盖的厚实天花板。

 

★《纽约邮报》2016年夏天必读书目

★《观察家报》当月惊悚小说

★《华尔街日报》预测2016年最受欢迎的惊悚小说之一

 

在瑞典书评家誉为「该类型文学最佳作品」的《乌鸦女孩》,双人作家耶里克.艾克索.颂德探索人类心理最黑暗的角落,完成一本充满悬疑语惊人转折的爆炸性巨册——警探荷内特.西斯贝里和心理治疗师苏菲亚.塞德伦追查一位难以捉摸又残忍的杀手维多莉亚.包格曼,并在过程中触碰争议性的黑暗主题:虐童及恋童。

几个月之内,斯德哥尔摩市区陆续发现几具男童尸体,所有被害人身上都有遭到虐待的迹象。女警探荷内特.西斯贝里负责调查这几宗死因离奇的谋杀案。荷内特怀疑这是恋童癖罪犯卡尔所为,决定拜访卡尔的心理治疗师苏菲亚,试图找出真正的凶手。他们于是搭上线,很快也发展出恋情。

荷内特和她的警局同事发现某位掌权人士极力要阻止调查继续,但得力于苏菲亚私底下协助荷内特对杀人凶手的心理进行剖析,使查案的工作仍能持续进行。在查案的过程中,苏菲亚深入探究自己的过往,进行自我分析,挖掘出许多最好还是保密的记忆与经历,甚至不能让荷内特知道。

双姝越来越接近腐烂核心,要揭开犯下数十载凌虐操纵罪行的权力人士邪恶阴谋集团,却不知道谁才可以信任。

 

 

这次收到的试阅本是上册的部分

 

故事从本案的凶手建造犯罪现场开始

从凶手一步步铺设地毯、用胶带封住缝隙、铺设双层隔音材、防水帆布、装设电灯设备、健身器材、装设书柜门、放上床垫及熟睡的男孩

视角跟著凶手的眼睛渐渐地将作案地点设置完全

书中也会继续穿插在这间房子里发生的事情

 

内容自刑警荷内特‧基尔贝里及心理师苏菲亚‧塞德伦两人各自的生活展开

(作者也是双作者,不知道是不是各人负责其中一位)

借由每小段标题对时间及地点的描述

时间线除了在现在的两人间切换,也跨越了时空连续体讲述了过去与现在的连结

各自章节有清楚的主题或重点,虽是以跳跃的视角书写,但阅读上并不困难

 

 

维多利亚‧柏格曼-苏菲亚的病人

因为文案的关系,大约在阅读到1/2左右大概就可以知道维多利亚与苏菲亚间的关系

虽然作者想要以双重人格的观点来书写或是制造悬疑

但很明显作者在这部分的知识并不是那么充沛

 

在本书中一开始苏菲亚并不知道维多利亚就是她自己,显然相互人格间并不相识

则在主副人格切换间,势必会造成记忆缺失的部分

作者是否以录音带作为此部分的切换?但在叙述中仍是以苏菲亚的视角书写,看不出有无人格的切换

且在维多利亚的自述中,她说自己不懂为何要来接受苏菲亚的治疗

是否为作者故布疑阵不要让读者太快发现这两人其实为同一个人

(对我来说的确有混淆视听的功能,因为这不符合双重人格的表现)

但也因为这并非双重人格的表现态样,后面也未再有如此的写法,或许将其视为作者的失败之笔比较妥当

 

再来主副人格间之区别不明显,难以认定何人为主人格、何人为副人格

苏菲亚对于生父的侵害很厌恶

维多利亚看不起苏菲亚

杀害马丁、拉瑟、生父母的均为苏菲亚

苏菲亚羡慕维多利亚

要说苏菲亚是主人格,创造了维多利亚来保护自己,但动手杀人的却又是苏菲亚

但要说维多利亚是主人格,对于维多利亚的描述多停留在片面

 

不过我蛮喜欢作者在写到维多利亚时藉著她的喃喃自语

可以看见一个绷在临界点、做出甚么事都不意外的人

也凸显出由苏菲亚来执行杀人行为的怪诞

 

 

荷内特‧基尔贝里-刑警

欧克-荷内特丈夫

虽说是双主角线,但荷内特的人物塑造上并不显著

荷内特之个性像是取自一般小说中会出现的模版:「担负赚钱养家的女性、有不事生产的丈夫、孩子也不喜欢她」

欧克的更是典型「画家、虽会协助做家事照顾小孩、但抱怨连连、妻子觉得其不事生产、终日作梦,遇上赏识他的艺廊老板、外遇」

在励志小说中大概就是两人大和解携手向前的结局

在推理或悬疑小说中,大概会是被害人的隔壁邻居

在这部应是双主角线里的小说,根本是悲剧了

 

再者,可以理解荷内特需要被苏菲亚吸引故事才能继续下去

但是作者的描写十分粗糙

我可以理解荷内特或许因为先生外遇而陷入低潮,但苏菲亚呢?

为什么这两个人才见了几次面也没做甚么就可以产生这么强烈的吸引力

(我看到这边只觉得他们接下来要去开房间了吗= = )

 

 

卡尔‧伦斯壮-说出幻影之家的人

涉及了一起大型恋童癖集团案件

以儿童色情及性侵亲生女儿的罪名起诉

苏菲亚负责对其评估精神状况来为审判做准备

书中藉著卡尔‧伦斯壮口提到了幻影之家(提供儿童交换及购买服务)

上册在这部分之后并没有再提到,不知道下册有没有再提及

关于儿童色情影片的部分让我想到网路上流传的一篇文章

恐惧鸟:Lolita Slave Toy

 

其关于恋童的论点并不新颖

相关的说法在「神父」电影中,那位性侵自己女儿的父亲也有大致的说法

感觉有点了无新意

 

然后他就自杀了,他就自杀了,他就自杀了...

理由是为了避免自己的妻子跟女儿受害...WTF?

虽然提到了一些俄罗斯黑帮、恋童集团等等

但我真的看不出卡伦哪里害怕,再说他不是都说出大半了

害怕不是连说都不该说吗= =

总之他的死让人觉得莫名其妙

本来预期这个角色有更多的发挥

 

上册可以视为一份概述性、大纲性的描述

将一些基本设定及人物间的关系做厘清

各章节间虽然清楚,但合成上册却反而有种不和谐感

(就像五官单独看不错,但合成一张脸就是怪)

另外关于性虐、恋童、虐童等放在简介的说明词上

在上册内容部分的描写有些平板

作者或许是想将精彩部分移到后半书写

但即使这样,前半的部分除了维多利亚的部分外

其他部分让人想要再翻阅的兴趣比较没那么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