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香港佳士得5月29日將舉行『浮生閒趣』拍賣專場。田黃近年行情大漲,本場有一組田黃印章佳作,多爲近代名傢俬章,工料俱佳。田黃材質珍稀、又是名人舊物,文氣而富有歷史底蘊。



2019香港佳士得5月29日將舉行『浮生閒趣』拍賣專場。田黃近年行情大漲,本場有一組田黃印章佳作,多爲近代名傢俬章,工料俱佳。田黃材質珍稀、又是名人舊物,文氣而富有歷史底蘊。


上圖爲本場清乾隆時期廣東進貢銀胎鎏金嵌寶翡翠盒一對,綠色爲清代翡翠,紅色爲紅寶石或紅尖晶石,白色爲廣西合浦南珠。

本場還有清帝寶璽三方,材質各異,皆頂級器物。另有清盛世翡翠、白玉、青玉、黃玉、碧玉佳作若干,琳琅滿目。(價格爲港元)



2907

明 青玉褐斑瑞獸獻芝把件(40-60萬)

長9.5釐米


2919

明 青褐玉螭龍紋紙鎮(35-45萬)

長10釐米

來源:

Aschwin de Lippe博士,紐約大都會博物館中國及印度藝術前館長,1969年購於倫敦


2929

明16世紀 陸子剛款白玉雕螭龍紋髮簪(30-50萬)

長14.8釐米

來源:

2002年購於香港

水松石山房珍藏


2933

金 青褐玉刻螭龍洞石山子(30-50萬)

高10.5釐米

來源:

郭克禮珍藏


2934

清18世紀 雞骨白玉靈芝如意水洗(12-20萬)

長20.3釐米

來源:

郭克禮珍藏


2940

清18世紀 壽山石雕瘦骨羅漢坐像(15-25萬)

高12.5釐米

來源:

郭克禮珍藏


2967

清中期 黃玉魚化龍花插(50-70萬)

高12釐米


2973

明17世紀 白玉仿古螭龍紋杯(32-50萬)

長9.5釐米


2979

清 青玉筆筒(30-40萬)

高18釐米

來源:

Spink and Son Ltd.,倫敦(根據標籤)


2986

清18世紀 白瑪瑙雕呂洞賓像(15-25萬)

高17釐米


2989

清 白玉開光阿拉伯文薰爐(35-50萬)

直徑8釐米


2998

民國十三年(1924) 周希丁刻芙蓉石瑞獸鈕陳寶琛自用印(8-12萬)

高5.2釐米  81克

邊款:伯潛太傅命篆官印,甲子孟冬希丁恭刻 印文:太傅

陳寶琛(1848-1935),字伯潛,福建閩縣(今福州市)螺洲人。同治七年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同治十年授編修。同治十三年,授翰林院侍講,充日講起居注官、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郞。光緒八年任江西學政,重修白鹿洞書院。光緒十年中法戰爭失利受牽連,遭部議連降九級,回鄉賦閒達二十五年之久。宣統元年,復調京充禮學館總裁。宣統三年,陳寶琛在毓慶宮行走,任帝師,賜紫禁城騎馬。民國元年,淸帝遜位,仍追隨溥儀,1935年卒於京寓,得遜淸「文忠」諡號及「太師」覲贈。

周康元(1891-1961),字希丁,江西金溪縣烏石村人,精金石刻版、傳拓鐘鼎器,治印,奏刀古樸典雅。一生治印逾五千方。存世有《石言館印存》、《石言館印存續集》、《古器物傳拓術》。

2999

民國十三年(1924)周希丁刻杜陵石螭鈕陳寶琛自用印(8-12萬)

高5.5釐米  115克

邊款:強庵閣學鈞正,甲子冬周康元仿漢人九字印,時客閩縣螺江

印文:陳寶琛字伯潛號弢庵


3000

清 趙之謙書朱志復刻予傅栻田黃用印(30-50萬)

高3釐米  54克

趙之謙(1829-1884),字鐵三,益甫,號冷君,後改字撝叔。中國淸代著名書畫家、篆刻家。


3001

田黃薄意山水圖山子(100-150萬)

長9.5釐米  372克


3004

田黃光素印(20-30萬)

寬3.3釐米  62克

印文:仰觀山,俯聽泉


3005

民國 陳巨來刻田黃自用印(12-18萬)

高4.5釐米  35.9克

印文:寒香室


3006

清中期 田黃海水龍紋鈕印(60-80萬)

高6.3釐米  96克

印文:人物雨忘身在世外


3007

清康熙 田黃夔龍博古紋鈕高士奇用印(12-18萬)

高2釐米  13.5克

款識:尙均  印文:御賜竹窗

高士奇(1645-1704),字澹人,號瓶廬,又號江村。浙江紹興府人,後入籍錢塘(今浙江杭州)。淸代官員、史學家,能詩、善書法,精鑑賞。「竹窗」二字,乃康熙帝親賜。根據淸史稿所載:康熙二十八年,康熙二次南巡,拜謁明孝陵。高士奇隨駕南巡。途中賜號「竹窗」,康熙帝並御書「竹窗」二字賜予他。


3008

清乾隆 汪士慎刻田黃素章馬日璐自用印(60-80萬)

高4.4釐米  59克

印文:馬日璐印

來源:

園田湖城(1886-1968),日本滋賀縣

著錄:

《中國書畫家印鑑款識》,北京,1987年,頁710,圖10(圖一)

《中國藏書家印鑑》,上海,1997年,頁100

《中國曆代印風系列一淸代徽宗印風上》,重慶,1999年,頁182

《明淸著名藏書家、藏書印》,北京,2000年,頁99

馬日璐(1701—1761),字佩兮,號南齋、半槎道人,安徽祁門人。其祖父自祁門遷揚州,世代經營鹽業,爲當地徽商鉅富。與其兄馬日琯雨人慷慨好義,捐資開揚州溝渠,築漁亭孔道,設義渡,人稱「揚州二馬」。乾隆元年兩兄弟並薦舉博學鴻詞,不赴。雨兄弟酷嗜典籍,遇有祕本、善本,不惜重金收購。家有小玲瓏山館,藏書甲大江南北。

園田湖城(1886-1968),日本滋賀縣人。日本近代篆刻家,對中國文物,古印、印譜、印藉的鑑賞與書畫收藏傾力尤巨,其造詣之深在日本被譽爲中國古印硏究的第一人。曾任京都藤井有鄰館主事。


3009

清康熙 御製壽山石「淵鑑揮毫」璽(1500-2000萬)

5.8*5.8*9.4釐米

來源:

1983年購自京都私人珍藏,據傳於20世紀初入藏


3010

清嘉慶 御用昌化石三螭龍鈕「含英咀華」寶璽(80-120萬)

3.2*.2*5釐米

印文:含英咀華

來源:

大阪鎌田榮續堂

日本關西私人珍藏,20世紀初入藏


3011

清嘉慶 御製白玉交龍鈕方璽(1800-2400萬)

9.7*9.6*9.6釐米  印文「周甲延禧之寶」

來源:

法國私人家族舊藏,於19世紀末入藏,後於家族流傳

香港佳士得,2005年5月30日,拍品1235號

展覽:

國立歷史博物館,臺北,《清翫雅集廿週年慶收藏展》,2012年10月20日-12月9日

著錄:

《清翫雅集廿週年慶收藏展 — 珍玩》,臺北,2012年,頁16-17

寶璽在現藏北京故宮的《嘉慶寶藪》(嘉慶御璽印譜)中有明確著錄,經與實物比對,無論是體量大小,還是篆法佈局都與該書中的記載完全相合。「周甲延禧之寶」及其組璽是嘉慶皇帝一生最後製作的幾方寶璽之一。



3013

清乾隆 黃玉御題詩扳指(15-20萬)

高2.6釐米「乾隆御題」款

來源:

郭克禮珍藏


3016

清乾隆 青白玉描金御題詩竹林山泉圖插屏(40-60萬)

15.7*10.8釐米「乾隆御筆」篆書款

來源:

郭克禮珍藏


3017

清乾隆 御製雞骨玉「三清茶」御製詩碗(150-250萬)

直徑12.2釐米 「乾隆丙寅小春御題


3018

清乾隆 御製碧玉三星贊插屏(480-650萬)

16.2*22.4釐米

來源:

Robert Hanzel,芝加哥

香港蘇富比,1985年11月19日,拍品50號

香港佳士得,2006年11月28日,拍品1365號

展覽:

紐約佳士得,2001年3月13至2001年3月26日

波士頓美術館,2003年8月至2004年12月

國立歷史博物館,臺北,《清翫雅集廿週年慶收藏展》,2012.10.20-12.9

著錄:

Robert Kleiner,《Chinese Jades from the Collection of Alan and Simone Hartman》,香港,1996,圖版124

《清翫雅集廿週年慶收藏展-珍玩》,臺北,2012年,頁82-83


3021

清乾降 白玉嵌寳靈芝紋圓蓋盒(40-60萬)

直徑9.6釐米


3023

清18世紀 白玉雕四季花卉方筆筒(15-25萬)

高8.5釐米

來源:

郭克禮珍藏


3024

清18世紀 青玉海獸紋水盂(30-50萬)

長11.5釐米

來源:

2012年購於索爾茲伯裏


3025

清18/19世紀初 白玉鵪鶉蓋盒(30-50萬)

長10釐米

來源:

Dr. John N. Loomis珍藏

紐約蘇富比,1994年11月28日,拍品68號

香港佳士得,2011年6月1日,拍品3911號


3026

清18世紀 白玉透雕螭龍紋香筒(20-30萬)

長15.6釐米

來源:

遠東私人珍藏

香港佳士得,1998年11月3日,拍品1071號


3027

清乾隆 白玉鳳飾龍鋬觥(450-500萬)

高18.4釐米

展覽:

國立歷史博物館,臺北,《清翫雅集廿週年慶收藏展》,2012.10.20-12.9

著錄:

《清翫雅集廿週年慶收藏展 — 珍玩》,臺北,2012年,頁48-49


3028

清乾隆 白玉仿古饕餮紋方觚(280-350萬)

高22.5釐米

來源:

Roger Keverne,2002年6月13日

展覽:

Roger Keverne,倫敦,Summer Exhibition 2002

國立歷史博物館,臺北,《清翫雅集廿週年慶收藏展》,2012.10.20-12.9

著錄:

Roger Keverne,Fine and Rare Chinese Works of Art and Ceramics - Summer Exhibition 2002,倫敦,頁76-77,圖版104

《清翫雅集廿週年慶收藏展-珍玩》,臺北,2012年,頁46-47


3029

清乾隆 白玉鷹熊雙聯瓶(180-250萬)

高13.8釐米  《乾隆仿古》刻款

來源:

香港佳士得,1999年4月26日,拍品501號


3033

清乾隆 青白玉金鋼鈴(80-120萬)

高19釐米 「乾隆年製」楷書刻款


3034

清乾隆 白玉雕龍馬洛龜擺件(500-700萬)

長15.5釐米

來源:

莫士撝,約1973-1974年間

Jack Lowenthal珍藏

S. Marchant & Son,倫敦,1997年6月

水松石山房珍藏

展覽:

Grosvenor House古董展,倫敦,1997年6月

著錄:

S. Marchant & Son,《Post - Archaic Chinese Jades》,倫敦,1995年,圖104號


3035

清18世紀 青玉貘擺件(12-18萬)

長10.7釐米

來源:

郭克禮珍藏


3036

清18世紀 青玉雙獅耳洗(30-50萬)

寬24釐米

來源:

Mary Ann Marten女官佐,Crichel大宅,多塞特郡,入藏 1953年之前


3037

清18/19世紀 白玉雕一帆風順擺件(150-250萬)

長20.6釐米

來源:

美國伊利諾州惠頓公共圖書館信託委員會舊藏

香港佳士得,1990年10月9日,拍品987號


3038

清乾隆 青白玉福壽雙全如意(120-180萬)

長46釐米

來源:

Edward D. King (1884-1968),紐約


3039

清18世紀 白玉賀壽圖圓屏(100-150萬)

直徑22釐米

來源:

香港佳士得,2008年5月27日,拍品1971號


3112

清 玉雕童子牧牛擺件(40-60萬)

長11釐米


3113

清19世紀 青玉碗一對(15-20萬)

直徑16.5釐米

來源:

倫敦佳士得,2010年5月11日,拍品84號


3114

清乾隆 廣東進貢銀胎鎏金嵌寶翡翠盒一對(180-260萬)

長8.3釐米

來源:

美國富豪慈善家阿斯特(Brooke Astor)夫人(1902-2007)珍藏

紐約蘇富比,2012年9月24日,拍品150號


3131

清 白玉刻童子騎象把件(12-18萬)

長7.3釐米

來源:

郭克禮珍藏


3172

東漢 青玉握豬(4-6萬)

長10.8釐米

來源:

1998年購自雲中居


3175

清 白玉題詩浴馬圖硯屏(15-25萬)

長15.4釐米

本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推薦閱讀:

挖菜窖挖出的明代玉杯,牽出一段離奇姻緣(附視頻)

一位日本女藏家,用中國文物撐起了她私人博物館的半壁江山!

中國的8000件文物救活了一座荒涼的美國小城!

8代周天子王陵,國寶文物被外國人盜掘一空,看完心在滴血!

寸土寸金的古墓——龐大家產無人繼承,只能將其帶入墓中

那些頂級藏家的古玉最終都去哪了?

大雲山漢墓出土文物——還原一個極度奢華的王的生活

玉得五色沁,勝過十萬金

清宮后妃的極致奢華

撿漏——有“眼”也要有“膽”

匠心獨具琢美玉  千秋萬世不停休

玉藏鎌倉 悠古砡璜

65件清宮舊藏古玉帶你感受靈性之美

美國沉船上打撈出的寶藏,重達21噸黃金重見天日!

考古故事:揭祕百年前紅山文化離奇發現史

你不可錯過的25件上古之玉

封藏法門寺地下千餘年,一套世界惟一珍寶重見天日!

去臺北故宮,這些玉器珍品千萬不要錯過!

百年前外國人影像記錄中的清朝皇帝

四個盜墓賊的離奇死亡引出了一座千年古墓!(附視頻)

故宮藏寶錄,天下奇珍盡在此!

一座150噸重的中國古墓竟被搬到外國博物館,真是令人稱奇!

震驚世界的南越王墓是如何重見天日的?

看看古代的吃貨們有多雅緻

明代茶藝界大咖和他們的壺!

看看這些文房器物,那叫一個雅!

以圖爲據,古玉之美攝人心魄!

古玉沁色紛繁,如何才能“慧眼識珠”?

一簪一花理雲鬢  三生三世情意濃

清朝珠寶就這麼潮了,讓我情何以堪?

千古“飾”變

玉得五色沁,勝過十萬金

漢代玉器賞析

哪些人,纔是真正的古玩鑑定家?

皇家奢靡——故宮御用金銀器賞析

仗劍天涯玉作伴——古代玉具劍賞析

破繭成蝶——玉韘演變之路

一燈照破千年暗——古代燭臺之美

高清大圖下的古玉紋飾——每一眼盡是沉醉

微距下的高古玉

青絲漸綰玉搔頭,簪就三千繁華夢——明代髮簪賞析

馬未都:私人藏品全部捐出,一件也不留給兒子!

中國絕美配飾 ——點翠

郭沫若力主挖掘定陵,製造中國考古史上最大災難

楚玉作證  帶你回眸先秦璀璨文明

各大知名博物館藏精品欣賞(80張精美圖片)

溫婉之美和切身之痛——流失的國寶

案頭青松繞,掌中美扇搖---精品扇面與盆景賞析

中華之殤——美國史密森機構收藏的中國國寶

從巴黎芳登廣場穿越到北京故宮博物院的法國古董珠寶

浴火重光——來自阿富汗國家博物館的寶藏

史海尋珍---從紫禁城到海上絲綢之路

曾侯乙墓出土玉器合集——感受戰國時期的輝煌

東陵大盜祕密檔案 : 80多年前,孫殿英盜清東陵全過程揭祕!

未解之謎:3700多尊古泥塑藏身陝西水陸庵450餘年,表情無一雷同

揭祕收藏大咖馬未都的十件頂級私藏,件件都是無價之寶!

民國最精緻女子:此後再無大家閨秀

57歲北漂,67歲買房,83歲當爹,從木匠到巨匠,解讀齊白石的時代

閱不盡春秋風韻  賞不完高古美玉




購買古董首飾掃描下方二維碼



推薦關注【盡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