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左至右:宋靄齡

、宋慶齡、宋美齡

1

大姐宋靄齡在風華正茂之時,嫁給了財政部長孔祥熙,且在日本舉行了奢華的婚禮。婚後隨丈夫回到國內,創辦公司,生意越來越大,成為獨霸一方的豪門望族。

但二姐宋慶齡的婚姻卻讓宋家非常生氣,因為她選擇的丈夫竟是年長她27歲的孫中山先生,且對方已有家室。

孫中山先生因革命失敗,流亡日本,而宋慶齡當時正好擔任孫中山的祕書,一直陪伴在他身邊,不離不棄。困守異國他鄉,事業又遭遇了滑鐵盧,身邊只有宋慶齡的貼心相伴,兩人沒多久就陷入熱戀。

為了宋慶齡,孫中山與1915年和原配盧慕貞離婚,一定要迎娶宋慶齡為妻。而宋慶齡被孫中山心懷天下蒼生的大愛所感動,愛慕中又多了一絲敬佩,不顧父母強烈反對,毅然在1915年10月25日與孫中山先生結為伉儷。

對於宋慶齡的婚姻,全家只有一個人支持她,那就是小妹宋美齡。她非常理解姐姐,認為姐姐找到了心目中的「英雄」,但當宋美齡想要嫁給蔣介石時,卻沒有得到姐姐宋慶齡的祝福,而是激烈的反對。

原因是,通過孫中山先生,宋慶齡更深層次的瞭解到蔣介石的為人處世,認為他的求婚僅是政客的攀附行為,目的就是要和孫中山搭上關係,以提攜自我。

1925年3月,孫中山病逝,蔣介石逐漸在國民黨內部站穩腳跟,成了政治巨星。這時,大姐宋靄齡作為幕後策劃人,憑藉自己敏銳的政治嗅覺,決定拉攏蔣介石,有意撮合小妹宋美齡嫁給蔣介石。

這時的宋美齡,開始對蔣介石的追求有所心動,1927年,宋美齡成功嫁給蔣介石,這也意味著宋美齡與大姐宋靄齡站到了一起,全力支持蔣介石反共行動。

同時,也為民國時期的蔣、宋、孔家王朝奠定了基礎。

但對於旅居蘇聯的宋慶齡來說,蔣宋聯姻是導致她和小妹宋美齡漸行漸遠的開始。這樁婚姻,她們已經站在了政治的對立面,縱使是血濃於水的親姐妹,也有了一條不可跨越的鴻溝。

此時,宋慶齡堅守孫中山的「聯俄、聯共、扶助工農」政策,與蔣介石的反動政策堅決對抗;宋美齡身為蔣夫人,只能與二姐宋慶齡減少聯繫;大姐宋靄齡,為了宋氏一族的長遠福祉,直接對宋慶齡開戰。

自此,宋氏三姐妹因在政治上的巨大分歧、不同的信仰,正式分道揚鑣。鐘鼎山林,人各有志。三姐妹選擇不同的婚姻,也踏上各自不同的人生道路。

2

1929年,孫中山的遺體被安葬在中山陵,宋慶齡也回國,繼續遵循孫中山先生的遺志,堅決和蔣介石劃清界限。

右邊是少女時代的宋慶齡

除了宋慶齡,整個宋家都和蔣介石時統一戰線,可想而知,宋慶齡承受了多大的親情委屈和孤單。

蔣宋聯姻的結果,就是三大家族日益鼎盛,整個國民政府的財政由胞弟宋子文和姐夫孔祥熙輪流掌握。

再說宋美齡女士,其實正是她的周旋,才讓轟動中外的西安事變得以和平解決,也順勢推動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使國共兩黨一致對外,抵抗日本侵襲。

這時的宋美齡,國際聲望也日益提高,因為她擅長外交,在對日抗戰中產生了巨大影響。

所以,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時,為促進國共團結,宋家三姐妹難得相聚一起,但她們的相聚,其實都有各自的政治任務。

宋家三姐妹,其實是深明大義的,為了保家衛國,一起走上前線親自慰問將士,這極大的鼓舞了士氣,使得國民黨內部積極對外,統一抵抗日軍。

當年《新華日報》曾這樣描述:孔夫人、孫夫人及蔣夫人聯袂來渝,對於增強抗戰力量,表現出最大熱忱。

宋慶齡曾評價宋美齡,正是因為有小妹在蔣介石身邊,他才沒壞的那麼徹底,始終還是有那麼一點良知。

這也說明,宋美齡女士,是一個有大愛的女士,她並非一味的盲從丈夫,而是有自己獨立的政治見解。

3

1944年7月9日,宋慶齡到機場歡送宋靄齡、宋美齡兩人。隨後宋靄齡、宋美齡兩人一起乘機前往巴西,這也是她們三姐妹之間的最後一面。

從此,宋慶齡留在大陸,宋美齡在臺灣、美國之間徘徊,宋靄齡定居美國。新中國成立,塵埃落定,但小妹宋美齡與二姐宋慶齡之間的政治矛盾始終存在,從未消除。

宋美齡跟隨丈夫蔣介石退守臺灣,站隊國民黨,奉行「不談判、不妥協、不接觸」三原則,和二姐宋慶齡幾乎不聯繫。

但在1949年以前,國民黨特務曾想對宋慶齡下毒手,宋美齡知道後大怒,及時出面保護了宋慶齡。

因為政治立場不同,所以不能走的太密切,國共之間,水火不容,各自身份又十分尷尬,縱然姐妹情深,也不能來往。

但其實,宋美齡和大姐宋靄齡也有了矛盾,宋美齡代表的是蔣介石的統治階級利益,而宋靄齡代表的則是大資本家的利益,雙方在亡國與富家之間,產生了極大的矛盾。

三姐妹的以上矛盾,其實很難調和,每個人都很謹慎,選錯了就萬劫不復,選對了就受萬民愛戴。

她們都一樣的倔強,卻也一樣的忠貞,不違背自己的信仰,不違背丈夫的心意,我總覺得,她們其實都是優秀傑出的女子。

道不同,不相為謀,君子絕交,不惡語。姐妹情深,但在大是大非面前,只能分道揚鑣。

姐妹情分依然在,只是冷的已經餘溫,令人不免感嘆,可又無可奈何。

最令人遺憾和悲痛的是,胞弟宋子文的逝世,三姐妹竟無一人出席其葬禮。1971年,美國總統尼克松第一次訪華,中美關係首次破冰。

此時,宋子文的突然去世,尼克松便想親自邀請宋家三姐妹赴美參加其胞弟葬禮,來促進中美兩國建交的機會。

這時的宋氏三姐妹,已有近30年沒有見面了。因此,當接到參加胞弟宋子文葬禮的邀請後,她們同時接受了邀請。

但這次聚會,不僅僅是私人聚會那麼簡單,而是她們都身居要職,身份又極其敏感,最終還是沒有相聚成功。

宋美齡乘專機剛到夏威夷,就接到了蔣介石的緊急電報,他認為三姐妹赴美是共產黨「統戰的圈套」,要求宋美齡立即飛回臺灣。

就在葬禮前一天,中共政府也考慮到此行的巨大影響,和宋慶齡女士協商後,對外宣佈因租不到包機,故無法前往美國參加葬禮。

而一直在美國的宋靄齡,也最終沒能參加。結果,宋子文的葬禮上,三個姐妹無一人出席。

她們身份獨特而又重要,她們的聚會也不能僅憑個人感情決定。姐妹三人對於生活和前途的選擇,只能用道不同不相為謀來形容。

4

1973年,宋靄齡在美國逝世,其後人並沒有邀請宋慶齡參加葬禮。

二姐宋慶齡因為追隨共產黨,所以身上肩負了更多的責任,但行為上也多了很多禁錮。很顯然,她是愛國的,牢記自己使命,晚年致力於慈善事業,但之後身體也逐漸走了下坡路。

1979年5月,宋慶齡預感到自己快不行了,向小妹宋美齡發出電報,但宋美齡回絕了這次見面,只輕輕說了一句,信收到了。1981年,宋慶齡因病去世,葬禮上也未見到宋美齡的身影。

但據香港《百姓》半月刊報道:聽宋美齡身邊人透露,宋美齡在得知二姐宋慶齡病危時,曾多次祈禱;得知二姐逝世的消息時,曾多次默默流淚。

無疑,宋美齡是傷心的,但礙於自己的身份地位,個人情感無法在公眾面前流露。有時候,親情之間的疏離,不是冷淡,而是一種無奈。

2003年,宋美齡在美國寓所逝世,享年106歲。

對於宋氏三姐妹,民間都說大姐宋藹齡愛錢,所以嫁給了中國首富孔祥熙;二姐宋慶齡愛國,所以嫁給了國父孫中山;三妹宋美齡愛權,所以嫁給了當時中國第一強人蔣介石。

三姐妹的人生無疑是輝煌的,但晚年都很悽涼,各自信仰不同綁架了骨肉親情。她們外貌相似,品行端正,卻選擇了完全不同的人生走向,甚至站到了政治的對立面。

她們都是傑出的女性代表,因為政治原因,便有了太多的束縛和難以言說的苦悶,她們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是身不由己。

由於三人獨特的身份和宋氏家族在民國期間無與倫比的影響力,推動了中國的歷史進程,也產生了巨大的社會影響。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