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心尾与空心尾照片1     

 

[为什么要实心尾?]

对付越来越精的对象鱼,装备及技术缺一不可。

实心尾的优点为何?除了更细腻的操作轻便钓组以外,还有吗?

 

更细致地操作钓组正是Finesse 钓法的特色。

 

Finesse 除了用来钓淡水中聪明的黑鲈或其他经验值丰富的鱼种外。

日本人也想到利用此特性来钓海水里的竹䇲鱼(硬尾、巴拢仔)、美巴路等......
 

嘴小又无牙的鱼,我们可利用软的饵,让牠们更快、更容易吸食。

就好像沙梭、竹䇲鱼等...都会吃比嘴还大、还长的海虫,大都是直接整只吸入口腔中。

这或许是因鱼的嘴巴构造不比人类,无法切断食物导致;也可能是演化中鱼类因

食物短缺得来不易,所以不具饱足感等原因。

 


不论如何,吸食几乎是鱼类的觅食特性,因此若是饵够轻、软,无论是侧吸、

尾吸、怎么吸...都能入口,入了口自然就能更容易钓获该种鱼。

 

侧吸式示意:

侧吸式    

 

尾吸式示意:

尾吸式    

 

 

 

有人说就用较软的饵就能达成,滩钓竿不都照常能钓获,何需Finesse?

 

记得上一篇文已有提过,这样的钓组若搭配重量较重的铅,鱼就会不容易吸食。

所以为了抛投、操作、中鱼就不能使用一般竿具,使用实心尾来作钓便在此时因应而生。

 

当然钓者若将钓组改成散尾、倒吊或是其他非汲钩头钓组其实就能克服鱼不容易吸食的困难。

所以在此并非指钓组重量,而是以汲钩头的重量来看。

 

空心尾由于竿壁及中心(剖面来看有三层)的关系,太细就会变得薄而脆弱。

实心与空心尾图片    

 

所以要做到极细,当然就想到应用实心的材料,钓竿尾部柔软及强度则容易达成。

实心尾的开发不只能操作更细致的钓组,也提升"敏感度"...

 

[敏感度]

通常我们说拟饵竿的感度大都是指持竿的手可以轻易感觉到振动,进而能

推测到地形、饵的摆动、鱼的吃饵.....

我姑且说做这是"触觉传导"。这也是在拟饵竿中最多人用的敏感度标准!

这类的竿子通常是快速调、配合较没有延展性的编织线,竿具的任何振动、

马上用持竿的手部皮肤就能感觉得到,所以才称之"触觉"。

 

但人类的感觉器官不只有皮肤,还有重要的眼睛,也就是视觉!

实心竿通常有个特色就是竿先会用白色或高亮度来让钓者办识。

实心尾与空心尾照片2    

图片空、实心尾竿分别为:PALMS Pinwheel PMGS-86 、Major Craft CRK-S792M

 

实心尾这类的竿子是让钓者用视觉判断出竿先的振动,进而推测水底地形

细微的起伏、鱼吃饵时细腻的变化。

 

实心尾与空心尾当然一样是利用线的振动来传达。

可是实心尾有两种不同介质,后段还是空心、前段才是实心。

这样或许较容易消耗掉振动的传递?!但也许是我的竿具较为便宜的关系?

所以振动的传达较为不敏感,但至少在外观上的高亮涂装我更容易"看"出变化。

 

若对象鱼的刁钻、小心.....让振动变得微小,一般的触觉传达根本不易感觉到。

但纤细的竿尾却可以让其更容易弯曲,细小的动作放大。

 

习惯使用空心尾再拿到实心尾会觉得"感度"并没有提升反而更差,因为用错"感官"了。

只要钓者学习用眼睛来观察竿尾就能迅速"感觉"到这种竿具所谓的敏感度。

 

[优点就是缺点]

实心尾细致,所以并不适合快速或大动作的晃饵!?

快速晃饵都要配合较重的拟饵。

这样比较能抵抗地心引力或水的阻力,让拟饵的动作变快、或动作变大....。

但实心尾的细小与柔软,反而抵消了部份晃饵。手部摆动幅度需要更加大,

才能带动到拟饵的动作。

竿尾的材质并不适合重量过重或操竿力道的拉扯。

 


较重的饵或是较快速的操作,对细小的竿尾都是一种折磨及负荷,实心尾并

不适合这样的操作。

装备的优点通常就是缺点,钓者应学习选择装备配合环境或钓法。

空无想法的升级或购买高级装备时...

岂不是容易让人嗤之以鼻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