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心尾與空心尾照片1     

 

[為什麼要實心尾?]

對付越來越精的對象魚,裝備及技術缺一不可。

實心尾的優點為何?除了更細膩的操作輕便釣組以外,還有嗎?

 

更細緻地操作釣組正是Finesse 釣法的特色。

 

Finesse 除了用來釣淡水中聰明的黑鱸或其他經驗值豐富的魚種外。

日本人也想到利用此特性來釣海水裏的竹筴魚(硬尾、巴攏仔)、美巴路等......
 

嘴小又無牙的魚,我們可利用軟的餌,讓牠們更快、更容易吸食。

就好像沙梭、竹筴魚等...都會喫比嘴還大、還長的海蟲,大都是直接整隻吸入口腔中。

這或許是因魚的嘴巴構造不比人類,無法切斷食物導致;也可能是演化中魚類因

食物短缺得來不易,所以不具飽足感等原因。

 


不論如何,吸食幾乎是魚類的覓食特性,因此若是餌夠輕、軟,無論是側吸、

尾吸、怎麼吸...都能入口,入了口自然就能更容易釣獲該種魚。

 

側吸式示意:

側吸式    

 

尾吸式示意:

尾吸式    

 

 

 

有人說就用較軟的餌就能達成,灘釣竿不都照常能釣獲,何需Finesse?

 

記得上一篇文已有提過,這樣的釣組若搭配重量較重的鉛,魚就會不容易吸食。

所以為了拋投、操作、中魚就不能使用一般竿具,使用實心尾來作釣便在此時因應而生。

 

當然釣者若將釣組改成散尾、倒吊或是其他非汲鉤頭釣組其實就能克服魚不容易吸食的困難。

所以在此並非指釣組重量,而是以汲鉤頭的重量來看。

 

空心尾由於竿壁及中心(剖面來看有三層)的關係,太細就會變得薄而脆弱。

實心與空心尾圖片    

 

所以要做到極細,當然就想到應用實心的材料,釣竿尾部柔軟及強度則容易達成。

實心尾的開發不只能操作更細緻的釣組,也提昇"敏感度"...

 

[敏感度]

通常我們說擬餌竿的感度大都是指持竿的手可以輕易感覺到振動,進而能

推測到地形、餌的擺動、魚的喫餌.....

我姑且說做這是"觸覺傳導"。這也是在擬餌竿中最多人用的敏感度標準!

這類的竿子通常是快速調、配合較沒有延展性的編織線,竿具的任何振動、

馬上用持竿的手部皮膚就能感覺得到,所以才稱之"觸覺"。

 

但人類的感覺器官不只有皮膚,還有重要的眼睛,也就是視覺!

實心竿通常有個特色就是竿先會用白色或高亮度來讓釣者辦識。

實心尾與空心尾照片2    

圖片空、實心尾竿分別為:PALMS Pinwheel PMGS-86 、Major Craft CRK-S792M

 

實心尾這類的竿子是讓釣者用視覺判斷出竿先的振動,進而推測水底地形

細微的起伏、魚喫餌時細膩的變化。

 

實心尾與空心尾當然一樣是利用線的振動來傳達。

可是實心尾有兩種不同介質,後段還是空心、前段纔是實心。

這樣或許較容易消耗掉振動的傳遞?!但也許是我的竿具較為便宜的關係?

所以振動的傳達較為不敏感,但至少在外觀上的高亮塗裝我更容易"看"出變化。

 

若對象魚的刁鑽、小心.....讓振動變得微小,一般的觸覺傳達根本不易感覺到。

但纖細的竿尾卻可以讓其更容易彎曲,細小的動作放大。

 

習慣使用空心尾再拿到實心尾會覺得"感度"並沒有提昇反而更差,因為用錯"感官"了。

只要釣者學習用眼睛來觀察竿尾就能迅速"感覺"到這種竿具所謂的敏感度。

 

[優點就是缺點]

實心尾細緻,所以並不適合快速或大動作的晃餌!?

快速晃餌都要配合較重的擬餌。

這樣比較能抵抗地心引力或水的阻力,讓擬餌的動作變快、或動作變大....。

但實心尾的細小與柔軟,反而抵消了部份晃餌。手部擺動幅度需要更加大,

才能帶動到擬餌的動作。

竿尾的材質並不適合重量過重或操竿力道的拉扯。

 


較重的餌或是較快速的操作,對細小的竿尾都是一種折磨及負荷,實心尾並

不適合這樣的操作。

裝備的優點通常就是缺點,釣者應學習選擇裝備配合環境或釣法。

空無想法的升級或購買高級裝備時...

豈不是容易讓人嗤之以鼻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