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境外鐵路媒體發表文章稱,「一帶一路」是一項中國的倡議,歐盟即使不參與「一帶一路」(BRI,即Belt and Road Initiative),但也不是一個簡單的旁觀者。除了直接參与進來,歐盟委員會持續且特別地關注「一帶一路」倡議的發展,以確保倡議不與歐盟的利益和價值觀矛盾。

歐盟委員會移動運輸司輪值主席Maja Bakran Marcich表示,簡而言之,上述言論即為歐盟委員會對於「一帶一路」倡議表面的立場。

歐盟到什麼程度才會有意願參與「一帶一路」倡議?

該文章稱,歐盟可以與中國合作,也可以讓BRI變得更好。雖然歐洲一直在關注「一帶一路」的發展,但並沒有參與與該倡議直接相關的項目。歐盟有針對自身狀況而設定的運輸走廊政策,即TEN-T(Trans-European Transport Networks)政策,即跨歐洲運輸網路。

TEN-T(跨歐洲運輸網)

TEN-T的主要目標是促進該項目在歐洲及臨近夥伴國的成功實施。因此在這種情況下,面對「一帶一路」倡議與TEN-T跨歐洲運輸網的雙重規劃,充分交換意見以確保兩者相輔相成就變得尤為重要。

中歐互聯平台(The EU-China Connectivity Platform)作為與中國合作的核心支撐之一,提供了可在為歐洲基礎設施項目融資時使用相適應的基本規則的機會,例如公共採購、競爭環境與相關法規。此外,歐盟委員會還傳達了「歐亞連通」的戰略(即EU-Asia connectivity strategy),旨在通過更具包容性的方式,在達成歐洲運輸基礎設施願景的基礎上,促進發展與亞洲的長距離連通。

BRI對TEN-T等歐洲項目有何影響?

該輪值主席稱,談到融資問題,首先舉一個反例:歐盟和中國如何通過公平透明的機制來進行合作,並為TEN-T的優先項目提供資金支持?而這就是在中歐互聯平台框架內提出的問題。項目和融資上的合作是雙方探討的核心,它涵蓋了歐盟及其周邊鄰國的TEN-T項目,也包括中國的。

關於「一帶一路」倡議對於歐洲TEN-T運輸走廊的影響,歐洲有關人士認為,確實需要對「一帶一路」下的歐亞鐵路運輸走廊貿易增長量,或對歐洲港口、口岸所產生的影響進行評估。據預測,即使面對可能增長的運輸量,歐盟也不會對TEN-T項目的優先順序(2023年才可重新修訂)進行再調整,以此來保證TEN-T運輸網路及終點的規劃不受影響。

歐盟對「一帶一路」倡議有何異議?

該外媒文章又稱,特別是對經濟發展較弱的國家,僅僅關注基礎設施方面也許並不總能帶來經濟增長,而且這些基建項目的主要資金來源還均以貸款為基礎。對於大多數亞洲國家,債務刺激投資並不是一個合理的選擇,同理,鄰近歐盟的周邊國家也是如此。歐盟重點聚焦在可持續項目上,而「一帶一路」倡議給人的印象是項目的規模,非經濟性和社會效用。

此外,透明、無差別採購是確保成本效益和減少資金挪用風險的最佳手段。令人驚訝的是,89%的中資項目由中國企業承接,而當地的承包商僅佔7%。當項目通過多邊銀行提供資金時,當地承包商承接的比例則超過了40%。

這些異議是如何影響下一步政策的?

歐盟移動運輸司輪值主席表示,我認為我們應該對「一帶一路」倡議有一個聰明、積極主動的態度,這正是我們試圖通過中歐互聯平台嘗試去做的一切。「一帶一路」倡議可以改進,根據3年前巴黎氣候大會制定的原則,除了該項目總體的可持續性問題外,「一帶一路」不應僅僅注重基礎設施項目,還應致力於高效運輸的發展。

這就意味著要在「新絲綢之路」的沿線上尋找節能解決方案。這也意味著要考慮到長途運輸的經濟模式,尤其是跨境陸路。因此,重新平衡往來貨運量、評估將陸路運輸操作變得可行的方案是歐盟與中國優先的討論事項。

如何改善中歐之間的合作?必須做點什麼,由誰做?

就如同在所有的合作中,有些事情可以以一種循序漸進的方式來加以改進,尤其是要使中國認識到在其規劃或投資歐洲及鄰國的項目時,必須都完全滿足歐盟TEN-T政策的優先規劃。

在此前提下,促進發展TEN-T政策及其所有相關都必須是雙方優先討論的內容。這不只是歐盟委員會的目標,也應該是歐盟會員國在與中國就雙邊或多邊框架內進行談判時所遵循的路線,例如「16+1」合作。

最後,文章還表示,加強與中國的合作還要確切落實到中國對於透明度、公平競爭、自由開放貿易、市場原則和尊重國際規範的承諾。中歐現在遠沒有達到合作的最佳狀態,但歐盟正在努力說服中國,並以此強調這些是雙方實現合作共贏的關鍵之處。(註:文中觀點不代表本知乎號立場)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