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祝贺本届奥斯卡的最大赢家之一《绿皮书》,总共拿下包括最佳影片在内的三个奖项,另外两项是最佳男配角和最佳原创剧本。

尽管如此,关于这部电影的正义仍然没有停止,最常被质疑的,是很多人认为它集中展现了奥斯卡的“政治正确”,认为电影将种族和解这一主题过于理想化。

如果你真的看过这部电影,会知道“政治正确”并不是它的制胜因素。评价一部电影,本来就不能选择性地忽略表演的“正确”、剧本的“正确”,全体工作人员工作的“正确”。

这部电影本身的完成度和充满魅力的讲述方式,男主角 Viggo Mortensen (他是《指环王》中人王的扮演者)甚至为了本片增重四十磅,男配角 Mahershala Ali 所扮演的钢琴家,则根本就是一部行走的时尚教科书。

我这次要吹的就是隐藏在其他光环之下的、这部电影的另一个迷人之处:出色的服装呈现。

穿着光鲜亮丽的衣服,优雅地还击“吉姆·克劳法”——这就是电影《绿皮书》想要讲述的故事!

18%

“绿皮书”

影片由真实故事改编而成——1962 年,牙买加裔钢琴家 Don Shirley 要去往种族歧视严重的南方巡演,为了保障旅途的安全,他雇用了意大利裔司机 Tony Lip 同行。

在出发前,唱片公司交给 Tony Lip 一本绿皮书。

1876 年至 1965 年间,美国颁布了一系列的“吉姆·克劳法”(Jim Crow Laws)来对美国南部各州和边境各州的有色人种实行种族隔离制度。

在这一背景下,1936 年,为了解决非裔美国人的出行问题,邮递员 Victor Hugo Green 出版了《黑人旅游绿皮书》(The Negro Motorist Green Book),上面列举了能为黑人顾客提供服务的酒店、商店和餐厅。

书名 Green Book 中的 Green 即取自他的名字,这也是影片名称的由来。

随着旅途的一路南下,二人遭受了越来越严重的种族歧视,但他们却在一次次困难中让自己变得更加完整。

38%

“盔甲”

尽管这部电影的背景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但画面中,你会发现每个人物的服装既优雅、又恰到好处地体现出每个人的角色属性。即便放在当下,这些服装也可以说是复古时尚的参考模版。

如何毫不费力地穿出复古风格?这一切都要感谢服装设计师Betsy Heimann。

在服装设计师的设想中,钢琴家 Don Shirley 是用服装来表达自我的人,他应该在整个旅途中都保持着优雅,不论遭受了什么样的待遇。

他的衣服就是他的盔甲,在层层盔甲下面,Don Shirley 会这样想:“我不在乎你对黑人的看法是什么样子,看看我就知道了。我穿得体面,受过良好的教育,有品位,你在一英里之外就能看出来。”

导演 Peter Farrelly 在电影筹备之初便将 Don Shirley 塑造为一个专横跋扈的存在,比如他与 Tony Lip 初次见面的那一幕——穿着奶白色长袍、受过正统音乐学院训练的钢琴家,高高在上地坐在他的宝座上,面试一个从七年级便辍学、现已失业的夜店保镖。

事实上,这位黑人钢琴家的确在卡内基音乐厅上的公寓里有这样一个宝座,Betsy Heimann 本人对此十分惊讶,不过真实的情况和电影中多少有些不同。(电影画面中的公寓也很美。)

“我在照片中看到他穿着一身黑色的长袍坐在上面,是一件黑色的 Dashiki(一种源于非洲的色彩鲜艳的传统服饰)。但我并不想让他在镜头前看起来像个巫师,穿得像国王一样不是更好吗?”

基于这一想法,Betsy Heimann 和她的团队采用了一种从摩洛哥进口的丝绸和亚麻织物,为电影中的 Don Shirley 量身定制了一件衣服。

这件衣服的成品使用了三种不同尺寸的金色织物和丝印的金色饰边,然后搭配他从世界各地搜藏的珠宝、黄金首饰,与此同时,他又在暗示自己和非洲之间的渊源。

38%

“优美的”

此外,在电影中所看到的穿在钢琴家身上的燕尾服、西装和高领毛衣,其造型灵感全部来自于 Don Shirley 的专辑封面以及 Betsy Heimann 对他身边的人的研究和参考。

在现实生活中,钢琴家的扮演者 Mahershala Ali 对服装的见解也十分独到。曾为电影《低俗小说》和《几近成名》担任服装设计并因此获得奥斯卡提名的设计师,基于演员本人的品味,将这种时尚感代入角色和那个年代。

从穿着那件水鸭色的马海毛丝绸西装走出公寓的那一刻开始,钢琴家的“时髦”感便贯穿电影始终。

即使是在车上,Don Shirley 的盔甲也时刻保持着光鲜亮丽。比如这件黑白针织衫;

红色的羊毛衫;

穿在日常的西服下的黑色高领毛衣;

或者是西服和 Polo 衫的搭配;

你会发现,甚至是睡衣也一丝不苟;

而整部电影中,最为赏心悦目的一幕,要数旅途从夏天转入秋天,两人在公路商店外,Don Shirley 帮助 Tony Lip 给妻子写信时的一身搭配。

芥末黄的配色交代了季节的变化,也让画面的配色达到了舒适、完美。

这一幕太棒了。电影中,钢琴家的确“改善”了司机的言行,其中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教他用优美的句子给妻子写信。

实际上,写信、读信绝对是本片当中最引人入胜的细节,这些细节交待了《绿皮书》得以成功的关键:个人的情感,有时候比严肃的历史背景更能触动人心。

除此之外,角色的领带和领结也经过了特别的设计,即使在穿着白衬衫的情况下也并不单调。

相比之下,身为司机的 Tony Lip 则没有那么完美,甚至可以说是“失败”。

68%

“意大利人”

当然,一切都为了突出角色而做的设计。

要知道男主角 Viggo Mortensen 为了让 Tony Lip 这一失意的中年人形象更有说服力,增重了四十磅,因此这些服装被设计得格外紧致(并且时髦),来凸显他的“身材”。

不工作的 Tony Lip,穿着各式各样的运动衫,很显然在穿着这方面,他唯一的追求就是舒服。

影片中的另外一位重要的角色是 Tony Lip 的妻子 Dolores,站在能吃又发福的 Tony Lip 身边,她看上去娇小依人。

关于家庭成员的形象设计,Betsy Heimann 参考了由现实当中 Tony Lip 的儿子 Nick Vallelonga 提供的影像资料,这才有了永远穿着圆裙、系着一条细腰带的 Dolores。

随着两位主人公一路南下,冬天越来越近,服装的颜色也渐渐开始苍白,不再缤纷多彩。

其中最强烈的一幕对比,就发生在因为汽车临时抛锚,而停靠的南方农场旁。

你可以清楚地看到一尘不染的 Don Shirley 面对着农场里的同胞们,穿在他们身上的是掉色的粉红色、褐色、蓝色和绿色的衣服,那里就像是被时间抛弃的地方,慢慢褪色,慢慢被人忘记。

最后,影片结束在一场其乐融融的圣诞家庭聚会中。这样重要的场合,优雅的钢琴家 Don Shirley 自然不会出错。

你可以说,《绿皮书》当然是一部唤起种族意识、充满真实社会气息的电影,正是这种对历史和娱乐的精准把握,让它成为各大颁奖礼的常客。

但能够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的殊荣,一定是得益于电影工作者对每一个环节的严格把控和卓越贡献。考虑到人们一定会开始谈论这部电影的方方面面,在这篇文章里,我仅为你呈现出了其中一个环节。

服装设计师 Betsy Heimann 生动地造型也为电影中二十世纪中期的纽约注入了无限活力,它们也从侧面展示出了六十年代的美国时尚风向与今天的密切关联,电影中的条纹衫、西装和高领毛衣都是男士高级时装的典范。

我听说《绿皮书》也要在国内院线上映了,特别推荐你去看。一部演员们演技都在线、画面有质感、导演和编剧能够把一个好故事讲完的电影,是在被超大制作和娱乐气氛包围的时代中难得的诚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