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方亮 编辑|漆菲

哈萨克斯坦的一个时代结束了。

3月19日一个看似普通的夜晚,人们在黄金时段如常打开电视机,却看到了非同寻常的一刻:“亲爱的哈萨克斯坦人民,我的同胞们!我一向在我国重要的历史时刻向大家发表讲话,今天也是如此,而且意义重大。”这位78岁的老人、苏联时代的最后一位领导人努尔苏丹?纳扎尔巴耶夫做了一个震惊世界的决定——辞去哈萨克斯坦总统职务。

然而,这不是一场彻底的“告别”。纳扎尔巴耶夫将权力暂交到可以信赖的参议院议长哈斯穆卓玛尔特?托卡耶夫手中,直到新总统选出。他则继续留任安全委员会主席、“祖国之光”党主席(哈萨克斯坦执政党和最大党派)以及宪法委员会委员的职务,这意味着仍大权在握。他还表示,作为独立哈萨克斯坦的缔造者和首任总统,他有义务保障权力向新一代领导者们稳定过渡。

哈萨克斯坦3月上演的这出最高权力交接大戏遭遇了两处宪法障碍:现任总统无权自行辞职,首都阿斯塔纳的名字亦不可轻易更改。但对统治国家近30年的纳扎尔巴耶夫来说,这不是什么难题。他和他的接班人托卡耶夫轻松通过宪法委员会的解释,绕过了这两处本须修宪才能解决的障碍。

老总统辞了职,还把自己的名字留给了首都,尽显无上地位。既是主动辞职,这位铁腕手段的中亚强人便赢得了开明统治者的好名声;作为比对,有人有意无意将矛头指向恋栈权力的俄罗斯总统普京。这其中,蕴含着纳扎尔巴耶夫太多的个人智慧,国际舞台上的哈萨克斯坦也在他的治下展现出平衡、适度的立身哲学。

纳扎尔巴耶夫留给外界的印象不乏开明、进步。他在辞职演说中将哈萨克斯坦的改革目标概括为建设一个现代民主国家,那句“未来的哈萨克斯坦人将是讲三种语言、受过良好教育的自由人共同体”也被人津津乐道。无论作为政策还是经验,纳扎尔巴耶夫都希望自己的遗产可以继续发扬光大,未来在选择接班人时,他也势必将此作为第一考量。

“我必须充当一名消防员”

1991年12月17日,当选总统不久的纳扎尔巴耶夫在阿拉木图会见了时任美国国务卿贝克。他说:“这次我必须要充当一名消防员了,我不得不把他们团结起来。”

苏联解体之后,各项事态发展迅速,脑子跟得上才有机会捷足先登。叶利钦和戈尔巴乔夫是一正一反两个典型,二人因此才在终局后地位反转。虽然在宣布国家独立方面,纳扎尔巴耶夫落在了周边其他国家领导人之后,但当肢解苏联的《别洛韦日协议》于当年12月8日签署后,他立刻展现出灵活果决以及协调各方的出色能力。9日,他在莫斯科参加了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在上述协议签署后的首次会面,目睹了二人的争吵,确认了苏联总统没有逮捕这个政变发动者的打算。

他清楚,苏联和戈尔巴乔夫的大势已去,哈萨克斯坦在后苏联时代确立地位的关键时刻到了。于是他迅速飞回阿拉木图主持大局。12月10日,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更名为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当晚纳扎尔巴耶夫宣誓就职总统。16日,哈萨克议会宣布哈正式独立。17日,美国国务卿到访。

纳扎尔巴耶夫所谓“消防员”指的是: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这三个斯拉夫国家虽然签了协议,但没有哈萨克斯坦的参与,苏联解体进程就不算彻底完成。他要借这个机会协调中亚民族与斯拉夫民族的关系,还要帮助包括哈在内的4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拿出一个让美国放心的解决方案,让整个解体进程不但画上句号,还能符合各方利益,并在这个过程中实现哈萨克斯坦的利益最大化。

面对贝克时,哈萨克斯坦的独立大局已定,但纳扎尔巴耶夫仍直挑美方“命门”,表达了自己的不满:“叶利钦对全世界说,他获得了布什总统的支持。布什总统在全世界都备受尊重,那么他是否应谨慎表态呢?总统先生又是如何看待他们这种举动的合法性呢?我们看到的是,叶利钦试图借助布什总统使自己的行为变得合法。”

这正是苏联解体时期美方立场的尴尬之处,快人快语的纳扎尔巴耶夫迅速找到了同美国人打交道的节奏。他还向贝克说,中亚领导人愿意加入独联体基于一个先决条件:他们将被视为独联体的创始人,各参与国也将重新缔约,他还希望4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能就核武管控问题拿出一个妥善方案。贝克后来回忆称:“我觉得和纳扎尔巴耶夫一起度过的3个小时,是迄今为止我度过的最美妙的时光”。

纳扎尔巴耶夫所要的是让美国承认自己国家的独立,并允许外商投资。谈及援助问题,他颇有远见地说:“多派些顾问和投资者来吧,我们想要的不是钱。”

随后几天,纳扎尔巴耶夫同中亚各国协调了立场,并在阿拉木图同其他独联体国家一同签署了《阿拉木图宣言》。他在第一时间给贝克打电话通报了会议结果,尤其告知对核武器的妥善安排,这意味着所有承诺已兑现,而让后者喜不自胜。美国政府很快承认了哈萨克斯坦的独立。

由此来看,纳扎尔巴耶夫的哈斯克斯坦“国父”地位绝非浪得虚名。尤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代表国家同大国打交道的能力。此后数十年,哈萨克斯坦平衡于俄美中各大国之间立于不败之地的秘诀,在他当时的操作中已现端倪。

先天不足的选举制度

对于中小国家来说,外部环境总是其内部进程的第一决定因素。二战后德国、日本进入西方体系,获得地缘上的稳定及财政上的支持,其转型迅速而彻底。苏联解体后,波兰等东欧小国因为反俄式民族主义而让民主制度得到了巩固。哈萨克斯坦同样如此。如果不能维持好同大国的关系,纳扎尔巴耶夫所设置的国内议程将难以推进。

30年间,哈萨克斯坦最大的国内议程不是颇为成功的经济发展,也不是从哈萨克民族传统中寻找身份认同的文化政策,而是纳扎尔巴耶夫的独裁统治。这位“国父”权力之大,足以像此次权力交接进程中那样,像给小姑娘化妆一样随意涂抹宪法规定的总统制度。

只是,对总统制度不严肃的涂抹最终停在了西方的反对声中,这凸显了哈萨克斯坦政治的真实逻辑。

不得不说,哈萨克斯坦的总统选举制度是先天不足的。1991年12月1日,哈首次总统大选只有纳扎尔巴耶夫一位候选人。如果是在俄罗斯,难免被质疑合法性不足,就像戈尔巴乔夫那个由议会选出的苏联总统职位无法与叶利钦那个通过选民直选选出的俄罗斯总统相抗衡。不过,那毕竟是在苏联解体变局中的哈萨克斯坦,无人能与纳扎尔巴耶夫匹敌。制度让位于个人,哈总统制度从一开始就带有强烈的个人特征,缺少制度属性。

此后,这套制度简直成了纳扎尔巴耶夫的囊中之物。1993年哈新宪法本已规定总统由全民选举产生,每届5年,任期不超两届,两年后这个国家又通过全民公决将纳扎尔巴耶夫的任期延长至2000年。1998年,哈通过宪法修正案,将总统单届任期延长至7年。1999年,哈提前大选,纳连任成功。2000年,哈宪法委员会对宪法作出解释,强调总统不可连任两届的规定对1999年大选前担任总统的个人无效,这个人当然就是纳扎尔巴耶夫。2005年哈再次提前大选,纳第三度当选。2007年,哈通过宪法修正案,将总统每届任期从7年改回5年,同时正式确认现任总统不受任期规定的限制。2010年,哈设立高于总统的“民族领袖”一职,并任命现任总统担任此职。

2010年年末,一些有影响力的哈社会人士在高级政治场合提出建议,欲再次举行全民公决,像1995年一样把纳扎尔巴耶夫的总统任期延长至2020年。他们的理由是,反正选举根本没有悬念,何必徒耗资源和时间呢?哈政治机器随即运转起来,准备落实该提议。

但这回国际社会的反响比以往更为强烈。美国官方指责哈这样做是“偏离民主道路”。哈议会不为所动,通过了宪法修正案。欧盟此时也开始齐声谴责。最终,哈宪法委员会裁定该修正案违宪,这显然也是纳扎尔巴耶夫授意的结果。

此后两次大选,尽管依然如总统要求的那样提前举行,但起码没再出奇葩戏码。2011年、2015年纳扎尔巴耶夫均顺利连任,且得票率都在95%以上。

2015年发生了一件趣事。纳扎尔巴耶夫以超过97%的得票率第五次当选总统后,他特意向国际观察员们表达了歉意,因为得票率太高了:对于“超级民主国家”来说,这样的大选结果是无法接受的,“但我什么也做不了,如果我介入,那我就不够民主了”。

但早在2000年前后,哈萨克斯坦的自由政治竞争时代就结束了,反对派遭到强力管束,其领导者要么身陷囹圄要么亡命海外,如2017年被哈政府指控谋杀而逃亡法国的前能源部长阿布利亚佐夫。而在国内政治生活中活跃的是一批体制内反对派,比如在2016年议会大选中只获得约7%选票的民主党和共产主义人民党。后者于2004年从哈萨克斯坦共产党分裂而来,而哈共在受了多年打压后于2015年被正式取缔。

2011年有美国媒体将纳扎尔巴耶夫列入全球十大独裁者行列,“罪行”就包括历届大选的超高得票率。但他还是会向西方展示出一种柔软的姿态,表示自己虽是一位政治强人,却是一个愿与西方打交道,而不像普京那样对抗西方的强人。

托卡耶夫类似梅德韦杰夫

近30年来,纳扎尔巴耶夫小心维系着与大国的关系,或坚持原则,或拿捏分寸。

独立之初,纳扎尔巴耶夫同意关闭塞米巴拉金斯克核试验场,并妥善处理核武遗留问题。但在裁减过程中,他与美国讨价还价,成功换取美方4亿美元的援助并避免了双重关税协议,反过来也牵制住了俄罗斯扩张主义的威胁。

独立后为了给自身发展赢得时机,他不断讨好俄罗斯第一任总统叶利钦;但对俄罗斯的沙文主义倾向他也从未丧失警惕。2017年,他签署总统令将哈萨克文由基里尔字母改为拉丁字母。2007年,他还拒绝过赴俄参加上合组织军演的中国军队从本国过境。

经济上哈萨克斯坦跟俄罗斯搞欧亚经济联盟,也接受跟美国一起进行“C5+1”(中亚五国+美国)的合作模式,还加入欧盟提出的“东部伙伴关系计划”,对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更是最热情的参与国之一。纳扎尔巴耶夫亦对土耳其采取了泛突厥主义的指导思想,主动提出让土耳其成为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并支持土耳其在上合组织中的对话伙伴地位。在纳扎尔巴耶夫宣布辞职后,土耳其前总统阿卜杜拉?居尔称赞其为“突厥世界的领袖”。

这些平衡术恰恰是纳扎尔巴耶夫能稳坐钓鱼台的根本所在。因此,当他开始选择接班人、进行权力交接之时,如何保证自身及家人安全、让整个过程稳妥过渡,并让自己最核心的政策得到延续便是非常自然的考量。

2017年,他大幅削减了总统职权,将签署后直接成为法律的总统令制度砍去,将组成政府的权力交给议会,将实施一些国家项目的权力交给政府,且让政府向议会负责。不过,这些都从第二任总统上台后才开始实施。2018年,他从法律上成为国家安全委员会终身主席。其职权包括一系列国家重大问题的解决,尤其包括国家各权力分支间关系的仲裁。再加上占据议会第一大党的党主席职位,纳扎尔巴耶夫拥有着比总统更大的权力。

而他选择的继任者是技术官僚卡瑟姆若马尔特·克米列维奇·托卡耶夫。托卡耶夫一直是哈萨克斯坦外交事务的主要负责人,也担任过总理。履历上甚至还有担任总理后又转任外交部长这样貌似“降职”的经历。这些说明,托卡耶夫是纳扎尔巴耶夫外交战略的忠实执行者。这与曾被普京选为接班人的梅德韦杰夫颇为相像。

早在2014年托卡耶夫就在纳扎尔巴耶夫可能的候选接班人名单中。当时哈国研究机构“Rating.kz”调查结果显示,他位居第三位,排在前面的有国家安全委员会现任和前任负责人马西莫夫和阿比卡耶夫。很显然,过去5年托卡耶夫的地位得到了提升。哈国政治家萨雷姆认为,托卡耶夫是一个温和的政治家,“从他的个人经历来看,他并不赞成任何激进的变化,这有助于保持国家的稳定和政策的延续”。

真正的接班人尚难猜测

作为一个过渡人选,托卡耶夫无疑是非常合格的,但纳扎尔巴耶夫终究需要选择一位实权派人物,就像叶利钦选择普京那样。应该说,叶利钦对普京的选择只成功了一半。普京保证了叶利钦本人及家人的安全,上台后第一件事是给予他们完全的豁免权。但从政策延续的角度看,普京只用2年时间就把叶利钦留下的人员都清退了。更重要的是,普京对国家政策进行了大幅逆转,甚至被西方评论为不亚于一场“天鹅绒革命”。

如果一直将权力握于手中,只留一个技术官僚在总统职位上撑门面,风险也不小。斯大林和卡里莫夫的先例历历在目,前者病逝至今未摆脱被暗害疑云,其政策也被后来人全面批判;后者死后家人便遭遇清算。如今纳扎尔巴耶夫健康状况不理想,主动身退也有这层考量,一旦他健康上出现严重问题,那么其手中的权力将迅速流失,他本人及家人也都将有被夺权斗争波及或被新掌权者清算的危险。

2020年12月,哈萨克斯坦将迎来新一届大选。大家普遍认为,托卡耶夫并不是纳扎尔巴耶夫的最后选择,权力最终很可能会落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女儿达丽加·纳扎尔巴耶娃的手中。就在托卡耶夫刚刚高升之际,达丽加就接了他空出的上院议长职务。

在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俄罗斯中亚研究中心主任李新看来,纳扎尔巴耶夫不会直接将权力棒交接给女儿。“一来他要考虑到女儿能不能胜任;再者要顾及反对派是否允许他直接这么做,因此不如通过一个过渡程序,让达丽加在议会待上一两年,积累更多经验。”

达丽加确实能成为一个实权派人物,而且她不会清算自己的父亲。但在政策延续的问题上,她仍然不那么令人信服。专注中亚政治的新疆农业大学学者陆兵指出,一直以来,达丽加不十分认同父亲的在大国间平衡的政策,对俄罗斯不以为然,对西方过于亲善。这使她的机会显得小了很多。

另据英国《金融时报》分析,达丽加之外,还有其他竞争者存在,包括前总理、国家安全局局长马西莫夫,还有纳扎尔巴耶夫二女儿的丈夫库利巴耶夫。2018年,库利巴耶夫夫妇总资产超过64亿美元,在福布斯富豪榜上成为该国首富。库利巴耶夫是哈萨克斯坦祖国企业家全国商会主席,领导该国石油天然气能源组织KAZENERGY和国家奥林匹克委员会,同时还是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董事会成员。夫妇俩目前共同掌管哈萨克斯坦人民银行。

虽说接班人问题尚难猜测,但纳扎尔巴耶夫谨慎、适度、平衡的执政风格让他在操弄权力时能“片叶不沾身”,反倒是身旁作为“老大哥”的普京在承受舆论压力。选一个能将这种智慧继续下去的接班人,无论如何会是他接下来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