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設同一地方,兩個賣方賣同一種產品,一邊提高一定價格,另一半保持價格不變。兩邊總銷量會不會提高呢[疑問][疑問][疑問][疑問]


要看是否同一個開放市場,信息交流是否通暢,以及產品的替代品情況,試舉幾個栗子:

1、兩家都在同一個市場賣同一個商品,而且距離很近(可以忽略掉消費者轉移消費的成本),產品有替代性不強的替代品,這種情況下提高價格方銷量減少至0,價格不變的獲得全部銷量,總量不變。

2、兩家都在同一個市場賣同一個商品,而且距離很近(可以忽略掉消費者轉移消費的成本),產品有較多替代性較強的替代品,這種情況下提高價格方銷量減少至0,價格不變方銷量增加,替代品增加一部分銷量,總量減少。

3、兩家都在同一個市場賣同一個商品,而且距離很近(可以忽略掉消費者轉移消費的成本),產品無替代品,這種情況下提高價格方銷量減少至0,因一家價格上漲導致消費者預期價格上漲,價格不變方銷量增加,且因為消費者預期價格上漲導致購買更多囤貨,總量增加。

這還僅僅是考慮替代品因素導致的變動,市場形態、替代品價格策略等各種因素的變動均會產生影響。真實市場是多因素共同影響的結果,每個單一因素只會影響結果,都沒辦法確定的帶來銷量的增加或減少。


嗯。我簡單捋下你的問題。同一地方,兩個賣家 A 和B賣同樣的東西。

假設1 A 售價 為基礎售價的120% B為基礎售價 最後AB銷量合 為X

假設2 A 售價 為基礎售價 B為基礎售價 最後AB銷量合為Y

你的提問是,是否X一定大於Y

答案為:不會。


謝邀!

按照你的假設,銷量一定會提升的。

這個原理和做電商運營做活動時選品的規則很相似。

一場活動的銷售額和這個活動中每個sku的價格息息相關,這個並不是說都是低價格纔有效。而是同品類的產品,至少要有3種價格區間。這就是價格喵點的重要性。有了價格喵點才能迅速的在瀏覽頁面的用戶心裡形成基本的比較

大家都知道便宜沒好貨,好貨不便宜!但也總有買回來的東西跟花的錢不相符,俗稱不值!所以人們才會貨比三家,不是為了買到最好的,而是買到性價比最高的!價格對用戶心理的影響是巨大的!當同一品類的商品有三個價位的時候,大多數人會選擇中間價位!

希望對你有幫助


如果,你是同一個老闆,這兩家店都是你的-好,經營有道,旱澇保收;沒問題-這叫平衡-動態的哈;如果不是-那就看你定價高的這家店-除了產品外,有沒有別的附加服務或體感比較好,會有差別的;


回答這個問題需要一個經濟學概念:商品的價格彈性,簡單的說就是價格和需求的關係,具體答案請自行百度。

結論是,如果產品是缺乏價格彈性的,那麼兩邊的總銷量不變(比如買的是糧食),如果商品是富有價格彈性的,那麼總銷量會減少(比如賣的是奢侈品)。

以上,希望有幫助。


南柯一夢 邀。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想先舉個例子。

比如我們要去賣屎,我們應該找個什麼樣的客戶呢?比如需要生產沼氣的客戶就很不錯。

但是如果我們在小區門口賣屎,那恐怕賣不出去還要捱打。

這只是想說明一個問題,就是任何產品都有他的目標客戶羣體,不是客戶羣體的人並不需要這個產品。

同樣我們在一個城市的火化場賣墓地,那麼客戶羣體是隨著城市人口年齡結構,氣候環境等規律相對固定的。季節交替和重大災害事故之類的,生意好一些,平常生意淡一些。即便我們提高售價,客戶也不會減少很多,因為剛需。而我們的友商降低售價大促銷,客戶有可能因為價格因素選擇他而不是我們,但客戶總量不會因為促銷而大幅度提升。畢竟沒有需求的大部分人也不想先買塊墳給自己留著吧?

一條街就這麼多人流量,兩家店鋪都賣檸檬汁,價格只能起到導流作用,並不能起到增加總流量的作用。

當然如果你要給一個提高了售價的商品提供更多的附加值,那麼也許會擴大目標客戶羣體,這樣還是能夠提升一下銷量的。

比如你們兩家賣西瓜都是論斤撐。那麼目標客戶羣體就是那些買西瓜回家喫的人,這個總量是鎖死的。但是如果你每斤提高1塊,可以給客戶提供一個價值0.5元的塑料餐盒和叉子,另外可以給客戶免費剝皮切塊裝盒。那麼你的目標客戶羣體就擴展到了來逛街而不回家又想喫西瓜的人。

不切買回家原價,切了現喫加1塊。兩股客戶羣體就把客戶總量增加了。

當然附加值完全可以是一些概念包裝類的東西。最終的目的都是針對原有消費羣體之外的擴展。


一、如果是同一個地方的兩家類似的經銷商或賣場,廠商根本不允許他們不同的市場定價。比如可口可樂,沃爾瑪,家樂福,還是什麼,都是一樣的。不同定價就是亂價,如果對銷量有好處,廠商早就這樣去做了。看來沒有好處。

二、如果是同一個地方不同類型的經銷商或渠道店,那麼可能會出現價格不同,比如可口可樂在大賣場賣2元,但是在7-11就可以賣到2.5,在飯店還能賣到5塊錢。這取決於兩點,

第一點,渠道提供了其他商家不能提供的附加價值,比如7為啥可以貴一點,因為他提供了便利這個附加價值,但是即便如此,為了更好的經營,廠商還是儘可能通過外觀,容量等手段,來區別大商超和便利店的產品,以避免造成對消費者的消費誤解。

第二點,渠道擁有了資源稀缺性,比如飯店的可樂賣得貴,因為,你在喫飯的時候,只能選擇飯店的可樂,比如高鐵上的可樂一定賣的貴,即便他和商超裡面一樣的產品,因為他擁有資源稀缺性這一特點。

所以,價格這樣的調整,對銷售量沒有直接聯繫,更多還是要看你調價帶來了什麼價值,而不是盲目的玩價格遊戲,來刺激消費者的感性認知。

希望有用。


美國Costco(好市多),神一般存在的超市,瞭解一下!

1983年,20多歲的沃爾瑪已經是世界第一大零售企業了,彼時第一家Costco門店才剛剛開業。2014年,好市多成為全美第三大零售商,2015年,好市多Costco是全球排名第二的零售商,成為了沃爾瑪強勁的敵手。

員工2014年的員工滿意度調查中,前25家公司,只有Costco一家屬於零售企業。員工待遇甚至超過矽谷一些頂級的科技公司,僅次於谷歌。

PS:以上的信息都是我在看到抖音裡面評論說馬雲和雷軍都去過,我知道的!


當價格超過顧客心理價值的時候,就可以影響顧客的選擇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