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心率能到160,心臟感覺也還好。爬樓梯雖然心臟更難受,但心率卻只有130。為什麼呢?


運動模式和所用的肌羣不一樣。爬樓按重要程度排序,主要是股四頭、臀大肌、比目魚、腓腸、guo(左月右國)繩肌羣、脛前。跑步的排序不一樣。


我認為這純屬是強度的問題。樓梯上升所需要的綜合輸出肯定比跑步猛,所以只能降低某個參數達成最重目的,好比心率。

你可以去試,跑樓的時候你把心率升到160,估計2到3分以後就直接進入無氧衝刺的狀態了,還有啥練的。

換個思路,把跑嘍當成無氧耐受訓練,想必是極好的。。。


我感覺就是你運動強度沒到的緣故,你爬了多少樓?跑了多遠?兩者有沒有可比性?沒數據怎麼比較?


我覺得主要是上樓梯速度慢。


那是因為你一次爬的時間過少速度太慢,你可以試試20分鐘內爬上地王頂樓,可以體會到心臟要爆炸的感覺。


有意思的問題。

是這樣子的,爬樓和跑步是兩種運動模式。跑步是要騰空的,是有爆發性的發力,而爬樓更類似於走路爬坡。

爆發性的發力模式動用白色肌纖維更多,主要的供能系統是糖無氧酵解。身體的代謝中需要急速的供能而為了應對這種需求,就需要加速血液循環用以促進能量物質的輸送,同時需要加快呼吸增加氧氣的攝入。

而爬樓的運動模式是比較舒緩的,動用的肌肉類型也更多的是紅肌纖維也就是耐力型肌肉,耗能雖大但並不急促。在這種模式中消耗脂肪會更多一些。當然如果強度再大一些也會進入無氧運動模式中。但爬樓坡度一般沒有那麼大的,也不會跑著爬樓。

供能系統的不同造成心率變化的不同。其實也引申出一個答案:走路這種運動模式中消耗的脂肪比例比跑步要高。

答的比較籠統,湊合著看看。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