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非自然死亡 Unnatural》法医学专业监督专访

21 人赞了文章

年初日剧《Unnatural》的大热让我也有机会在知乎上收获了很多赞和关注,随著时间的推移,仍有相当多的人们在关注著这部剧和法医学的相关问题。恰好前不久在Twitter上看到一篇对《Unnatural》法医学专业指导,东京医科齿科大学法医学教授上村公一先生的采访。我想也许会有人感兴趣,就献丑把这篇采访翻译成中文,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能通过这篇采访再回顾和深入的了解一下这部剧的专业制作和日本法医学的现状,也可以从法医学专家的角度,来看看他是如何看待这部剧的。

因为我的日语水平相对有限,文中有些地方可能翻译得不准确或是有问题,欢迎大家指正,我会把原文附在文末,希望可以和大家共同学习。

来源:tbs.co.jp/unnatural2018

采访正文如下:

本次同《Unnatural》法医学监督(1)上村公一教授(东京医科齿科大学)的谈话,就与该剧制作相关的法医学现状等问题进行了采访。

问:当听到剧集企划的时候,请问您有怎样的想法呢?

我觉得这是一个全新的法医学电视剧。不同于以往聚焦于监察医或大学的法医学教研室,本剧的舞台是在一个为了探究死因的架空的研究机构。尽管过去大多数人可能连法医的存在都不甚了解,但现在因为受到相关电视剧的影响了解到法医学,而进入医学专业的学生并不在少数。不过,尽管是因憧憬法医学而入学,认为对活著的人进行操作的临床医学更有趣,转而去从事临床医学的学生也很多见。因此法医不论在哪里都处于慢性的人手不足的状态。我很高兴这次可以通过这部电视剧更广泛的让大家了解到法医学的存在。

问:教授当时为什么没有选择临床医学,而是选择了法医学呢?

最重要的原因,是我认识到了由自己来决定一个人的死因背后的重大责任。尽管鉴定死因的工作有很多棘手的困扰,但是由自己来找出死因的解答却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特别是司法解剖除了要签发鉴定诊断书之外,还需要法医到刑事法庭出庭作证,在这些过程中能够确实的感受到自己判断的重要性,这可能是以团队医疗为基础的临床医学所没有的特点。

另外,从事法医学的人较少,可能没有什么显眼的人或事迹,但这并不意味著我们的工作很少或是不重要。恰恰相反的是,为了维持社会的法律秩序,法医学是相当必要的。我也有信心自己能为此做出贡献。现在,我在东京医科齿科大学进行的工作,不仅可以进行科研和解剖,还可以在课堂上指导学生,我觉得这是一份非常适合我的工作。

问:可以请您介绍一下本剧法医学监督的具体工作吗?

由剧本而言,编剧会就大量的法医学素材与我一起商谈。我会从专业的角度出发提出建议,像这样的几次商谈过后,剧本就制作出来了。我会再对制作出来的剧本进行校对。除了剧本之外,副导演或是美术指导还会和我事先商议摄影中要使用的小道具或是书类等等。拍摄解剖的场景还会多制作一份更详细的「进行剧本」(2),我会在拍摄当日到现场,对解剖或检案时演员们的动作等等提出建议。现场指导的工作会由鹈沼香奈(3)老师和我轮换来做。这部电视剧是以先进的研究所为舞台,其中展开的故事都非常新鲜有趣。

问:关于石原里美饰演的法医角色,您觉得怎么样呢?

不论是摄影前在大学进行的磋商会上、摄影中说专门术语的语调和拿解剖器具的方法,经常会听到类似「用这里碰的话手套会沾上血吧?」这样具体的提问。之前在电视剧《亡者之声》(4)中我也与她一起工作过,石原并没有任何先入为主的观念,我想是因为她很重视现场所感受到的疑问和感觉。她并不执著于事先的情报的样子,和法医不断从面前的遗体身上学习的姿态是相通的。我会很支持这样的石原和她所饰演的美琴。

问:在演技的指导中具体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情呢?

主要是维持好解剖中正确的步骤顺序,但其实解剖器具或是步骤顺序也并不是确定的,会因操作法医的性格不同而有所区别。剪刀也会选择自己用起来更方便的方式操作,镊子的持握方式或是拿取脏器的方式也因人而异。没有称手的解剖器械的时候,也会用像笊篱或是大勺这样的烹调器具。但是,至于尸检时切开皮肤的方式,会因为有些操作者考虑到死者家属的心情,而有些会更优先专注于探究死因而有所不同。美琴就是其中的前者,中堂则是后者,每个角色的个性也就由此展现出来。

实际上,临床医学里会确立像心脏外科或由不同脏器区分、又或是由专业而区分开来的教育系统,但是法医学的世界还基本是师徒体制,要通过见习前辈的技术操作而学习。顺便说一下,井浦新在现场也会就这些问题热心的向我提问,我则大多会自然而然的回答道:「我的话就是这样做的。」

问:电视剧中提到的法医职场的「7K」,实际情况是怎样的呢?

也许确实是这样的感觉吧。一般来说解剖的时间是2-4个小时,但像交通事故等等损伤比较多的案例,需要6个小时的时候也会有。如果是腐败尸体的话,不管再怎么用肥皂去洗手,整整一天味道也都不会散去。第一集里有六郎君在解剖室觉得不舒服的场景,而现实中,接受不了的警官当场直接晕倒的事情也发生过。

「危险」确实是相当危险的工作。与病理解剖(5)不同,法医解剖前不清楚死者是不是有传染病的时候也常常会有。因此由于怀疑死者或许携带有传染病,往往会以最初就有传染病为前提而进行操作。电视剧里也是不仅在两层橡胶手套外戴著线手套,还会加上口罩和护目镜的完全防护,这和医院手术的场景有很大的不同吧?这是为了防范自己受到针或手术刀等等造成的损伤而导致血液感染或是将病菌吸入体内造成的感染。

问:您在实际工作中,会有在解剖后发现令人意外的死因的事情吗?

解剖后发现死因与预想不同的情况很常见。最近儿童或是老人被发现受到虐待的案例很多。本以为是因患有疾病导致的自然死亡,解剖之后才发现,死因或是肋骨骨折导致的呼吸功能不全、或是颈部受到压迫导致的窒息。而药物中毒死亡的话仅凭解剖是不能完全判别的,需要等待血液或是尿液的药物检查结果再做判断。另外,有时通过病理组织学检查,能够发现原本没有考虑过的肺炎才是真正的死因。基本上,法医学里「怀疑」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去怀疑,也就不会做各种全面的检查,就会因此错过关键的信息。

如果能彻底查明死因,就能够找到真凶,或是反过来为冤枉的人沉冤昭雪。特别是很小的儿童突然死亡的时候,如果不清楚死因的话,母亲往往会把责任揽到自己的身上,非常的自责。这时把死因查清并传达给对方,我认为多多少少会帮上一些忙。

问:UDI这样的专门机构真的成立了的话,会对社会有所改变吗?

现在的司法解剖最重要的问题是,解剖的鉴定结果在刑事法庭之外的场所并不能起到作用。如果成立了像UDI这样的专门机构,能够把全国的数据一体化的有效利用,就能掌握像是疾病或是事故、自杀、虐待和中毒等等的动向,也就可以把相应预防的对策联系起来。这样的话,它的价值真的是无法估量的。

但是想要达到这个目的,单靠法医学是不够的,与临床医学也就是医院的通力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治疗和诊断也是很重要的事情,所以组建一个能够延续到人死亡之后的医疗制度也不失为一个办法。在这之间的过渡期,像UDI这样可以接受广泛大量解剖的,半公立半私立的公共机构的存在就很有必要。实际上,在欧美就有将解剖、病理组织学、药物分析、DNA分析和临床法医学种种相关的部门整合起来,协作探究死因的综合性死因调查研究所。

问:作为专家的角度来看,您觉得这部剧的魅力是什么呢?

UDI实验室这样崭新的设定、还有像是准确的展示法医的解剖过程,都是这部剧的魅力所在。我想死者家属也会感到共鸣,但又不仅仅限于此。这部剧中体现的重视社会的公正、从遗体上找出事实真相的姿态也会受到观众喜爱的。

(1):原文:法医学监修

(2):原文:进行台本

(3):【译注】鹈沼香奈:本剧另一位法医学监督

(4):【译注】《亡者之声》(ヴォイス~命なき者の声~)由日本富士电视台制作并播出的11集励志电视剧。该剧由成田岳、松山博昭、石井佑介导演,金子茂树编剧,瑛太、生田斗真、石原里美、远藤雄弥、佐藤智仁等主演,于2009年1月12日播出该剧讲述的是一群法医学生在学习中面临不断的抉择,离开或留下,选上或淘汰,每个人都有著自己的故事(自百度百科)

(5):【译注】病理解剖:日本的「病理解剖」一般是指院内死亡的病人由病理学医生进行尸体解剖判明确切死因的解剖形式。

原文: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