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 異想生活筆記 關注並星標

每天早上8:30 和寶藏島主一起自我增值


這兩天消息說《復聯4》的全球票房將要突破20億美元,很可能會超越《阿凡達》成爲全球影史上最賣座的電影。


其實我一直覺得滅霸這個角色挺有意思的,尤其是他統領宇宙的出發點:他認爲宇宙裏的飢餓,貧窮,戰爭都是起於資源的匱乏,而人口過度膨脹又是資源不均的源頭,所以他要消滅宇宙一半的生命來達到更好的平衡。



地球資源確實是有限的,但是要真正做到生態平衡,難道真要像滅霸說的那麼可怕嗎?不,絕不能陷入這種環保恐怖主義的思維裏。


最近聽一個小夥伴說起,有網友評論豆瓣9.8分的大熱紀錄片《我們的星球》就是環保恐怖主義。懷着好奇心,我就趁着五一假期把它看完了。看完後簡直想給那位網友翻白眼!這部紀錄片是一部有良心的大製作,畫面都特別美,還意義深遠,老少咸宜。讓我忍不住要安利給你們~



自然之美

每一幀都是大片壁紙


這部紀錄片的“後臺”很硬,是金牌自然紀錄片製作組Silverback Films攜手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打造的。這個製作組是打造了高分大片《地球脈動》《藍色星球》的原班製作組。


製作陣容有多強大?看看下面幾個數字就懂了:耗時4年,600多名工作人員,足跡遍佈全球50多個國家,花費超過3500個拍攝日。精良的攝製過後,剪輯出了8集片子,50分鐘左右一集,還每集區分了不同的主題:一個星球、冰雪世界、雨林、沿海地區、沙漠到草原、公海、淡水和森林。


讓我花接近8個小時看這部片子的動力,除了是豆瓣9.8分的神級口碑,還有美到令人窒息的宣傳海報。我先放兩張給你們感受一下~



拍攝團隊運用了超高清的4K攝像技術進行攝製,深入到荒無人煙的野生區域,捕捉到動物最真實最美的樣子。



我是一邊看一邊隨手截圖保存的,畢竟每一幀都太好看了!隨便一個畫面都可以當壁紙。



還有特別解壓的海豚跳躍~



跟着強大的攝製組,能看到不少引起極度舒適的畫面,還讓我深刻感受到:我們生活的這個星球,除了有很多美麗的畫面,還發生着這麼多趣事。


印象特別深刻的是“尬舞大師”阿法六線風鳥的求偶舞,像變戲法一樣。



還有美鰭亮麗鯛在收集貝殼時遇到“小偷”鄰居的趣事。這種鬥智鬥勇的畫面,也是挺生動的~



看着這些精彩的畫面,聽着解說感覺莫名的熟悉。一查發現,原來解說員是“世界自然紀錄片之父”大衛·愛登堡爵士


昨天剛過93歲生日的這位BBC御用解說員,用他的一口英音裏,綿裏藏針地詳細訴說着相關動物的生活習性跟面對的危機。



協同之美

自然界的生態閉環


有一個黑尾鯊跟灰三齒鯊合作夜間捕獵的情節,給了我不一樣的觸動。


入夜之後,黑尾鯊會羣聚在珊瑚礁附近覓食。機靈的小魚兒們會躲在珊瑚裏面。這個時候,身材比較纖瘦的灰三齒鯊就會出動,進入珊瑚礁中捕獵跟“趕魚”。魚兒被趕出去之後,在外面守候的黑尾鯊羣就能輕易得手了。



這種弱肉強食的畫面看着很殘忍?但其實,鯊魚有助於維護珊瑚的健康,因爲鯊魚食用主要都是草食類魚羣。鯊魚的存在是可以維護魚羣平衡的。


另一方面,草食類魚羣會食用珊瑚上的海草跟寄生蟲,以防這些附屬物長得比珊瑚還茂盛。



自然界就是這麼一個自我驅動的生態閉環,通過各種動植物的協同達到穩定的平衡。還有很多情節,讓我一邊看一邊驚歎大自然的協同之美,忍不住爲動植物們的高效配合點贊。


不過,生態閉環一旦遭到外部因素打擾就會出現一系列的問題。


以珊瑚羣爲例,一旦氣溫升高一到兩度,珊瑚羣就會自動排出爲自己提供養分的微生物。這些微生物,給了珊瑚顏色跟大部分養料。



這樣一來,珊瑚就因爲失去食物來源而白化。大堡礁在2016年跟2017年,就有超過1000公里的珊瑚白化了。過了半年,很多原本鮮豔奪目的珊瑚就死亡了。




就這樣,當海水受到了全球變暖的影響,生活在珊瑚的羣落都受到了牽連。魚羣不在,身負穩定羣落重責的頂級獵食者鯊魚也不再出現了。


一個因素變化了,整個生態羣落都受到了很大的影響,這是很可怕的漣漪。怪不得《大西洋月刊》的專欄作者對這部片子,有這樣一個獨到的評價:


《我們的星球》的拍攝手法這就像一個禁毒廣告。畫外音一邊念着可怕的副作用,畫面中一邊播放着一家人其樂融融的場景。這種廣告給觀衆的印象會更深刻,觀衆往往會自發地警告自己勿染毒品。


還有一個特別令人心碎的畫面,發生在俄羅斯北部。全球變暖導致海冰融化,原本生活在海冰上的超過十萬頭海象只能擠在了小小的一個島上。爲了獲取一點點生存空間,隨時會打架跟相互踩踏。



有些海象爲了獲取更大空間,體重一兩噸的它們笨重地爬到高處。餓了想要回到海里的時候,視力不好的海象們容易踩空,重重地摔落在岩石面。悲壯的畫面,看得我心都碎了。


很多網友表示都看哭了。



復原之美

我們都能做什麼?


雖然大衛·愛登堡爵士一直冷冷道出了不少可怕的“副作用”,但也總是會急轉彎給大家灌輸一個觀念:大自然的復原能力是很強大的,只需要人類給點空間。


最後一集裏,切爾諾貝利的例子讓大家直觀地看到了大自然強大的復原能力。這個飽受核電摧殘的隔離區,被認定爲未來2萬年都不宜居,但並沒有如大家想象中的變成“生態黑洞”,而是在事故後30多年後的現在草木叢生,隨後還成爲了不少動物的聚居地。



連狼這種只有在獵物和周圍的森林蓬勃生長後纔會出現的森林裏頂級獵食者,也出現在這個區域裏面。而有研究數據顯示,這個禁區內狼的數量已經是禁區外的7倍,足以證明森林擁有的強大復原力。


在片尾,畫外音也強調了一點:讓未來擁有更多的森林,將是地球復原的關鍵所在。


配合這個代表希望的晨光,很美也很動人。


每一集的最後,都會號召大家移步到ourplanet.com,瞭解我們能爲大自然的復原多做些什麼。



我相信即使是一些很小的行動,都可以聚沙成塔,給大自然更多的空間去復原。所以爲了方便大家馬上行動起來,寶藏島主我給大家整理好了。


儘可能選擇清潔能源,減少碳排放 


清潔能源,包括核能跟“可再生能源”。我覺得,第一步是要認準哪些是非再生能源,遠離它們。


非再生能源在自然界中經過億萬年形成,短期內無法恢復且隨着大規模開發利用,儲量越來越少總有枯竭一天的能源稱之爲非再生能源。非再生能源包括:煤、原油、天然氣、油頁岩、核能等,它們是不能再生的,用掉一點,便少一點。


還有一點就是,儘量做到省點電,隨手關燈吧~


綠色出行:走路、騎車或選乘公共交通工具


汽車尾氣所造成的污染,已經成爲了很多城市空氣污染的源頭。這不單單影響着我們的日常生活,也會因爲其中的二氧化硫造成“酸雨”,形成土壤和水源酸化,影響到農作物跟森林的生長。


現在城市交通如此方便,出行的時候儘量選擇公共交通工具,也是可以做到高效出行的。短距離的出行,選擇走路跟騎車出行,還能順便鍛鍊身體,何樂而不爲?


減少食物浪費


之前看《奔跑吧3》,朱亞文跟白宇去協助進行廚餘垃圾清運的工作,讓我們直觀看到了餐廚垃圾的體量之大。單單是他們去的一個收集點,就已經有5600斤的垃圾。一趟清運車,每天要跑四十多個點,可想而知,合計的這個數字是有多龐大。



當時看到這裏,我跟朱亞文一樣心情很複雜,尤其是想到日常自己點菜的時候的“眼闊肚窄”,經常剩很多菜,就打從心底裏覺得好罪惡。點菜的時候,適度適量,其實我們每個人都能做到。


選用經認證的環保產品


大家在買買買的時候,最好選用含有FSC、MSC、RSPO認證標籤的產品。這些經認證的產品,都可以保證在生產過程中遵循了可持續發展的原則。我問了一圈工作室的小夥伴們,有沒有見過這三個標誌,大家都紛紛搖頭。


FSC:Forest Stewardship Council,森林管理委員會

MSC:Marine Stewardship Council,海洋管理委員會

RSPO:Roundtable Sustainable Palm Oil,可持續棕櫚油圓桌倡議組織


這三個認證標籤分別針對森林製品、海產品跟棕櫚油。大家仔細留意一下,會發現在國內已經有部分產品通過了認證。


很多日常使用的紙製品其實已經通過了FSC認證,大家可以在買的時候留意一下。而在2017年,國內有超市就引進了MSC認證的可持續海產品。




最後的話:


我花了8小時看這部神級片子,覺得非常值得,誠心推薦給大家~如果你暫時抽不出時間來看,也不能忽略這上面的幾個行動建議。寫這篇推送的初衷,就是想哪怕只是多一個人能行動起來,都是值得的。我相信,堅持下來,可以產生美妙的蝴蝶效應。


將這篇文章分享給你的朋友,或者點一個“在看”讓他們看到,一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讓我們的星球保持驚人的美~


對啦,爲了讓更多小夥伴有機會交流彼此珍藏的好電影,我們建了一個保鮮期24小時的電影交流快閃羣。如果你也是紀錄片或電影愛好者,在公衆號對話框回覆:電影快閃,就可以進羣一起玩啦,祝你們聊得開心!



你還有什麼環保小貼士嗎?

來評論區和我分享吧~


編輯:咩小姐、扎森多蘭  實習生:Elsie

文字原創,圖片來源於網絡,轉載請聯繫後臺。

如有侵權請郵件聯繫

[email protected]

我們將及時處理。


  • 異想生活筆記(公衆號ID:life_and_style):

  • 每天早上8:30 和寶藏島主一起自我增值

  • 添加私人微信:missfantasysh,瞭解異想工作室有趣的日常互動,不定期還有好玩的活動,可以一起參與領福利。

  • 小紅書:島主的吃喝玩樂筆記。

  • 轉載請聯繫微信:Lemonpp。


這是我們一起啓程的第505站,我們行動起來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