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淵潔的爸爸曾經問過他一個問題:“你寫《童話大王》會寫多久?”


鄭淵潔回答:“只要你和我媽媽活着,我就一直寫下去。”


鄭爸爸於是說:“只要你一直寫下去,我和你媽媽就一直活下去。”

來源:精英說(ID:elitestalk)



前兩天,童話大王鄭淵潔,再次上了熱搜。


起因是,有網友質疑他的圖書銷售量是假的,結果直接被鄭淵潔懟了回去,並曬出自己部分稿費的繳稅單。


圖爲微博截圖


圖爲鄭淵潔在微博曬出的繳稅證明


鄭淵潔是誰?出生於九十年代的,可能認識他的人並不多,但出生在七八十年代的人,幾乎都是看着他的書長大的。


關於鄭淵潔,有兩個著名的段子。


一個是:


90年代,爲了存放全國各地小讀者的來信,鄭淵潔在北京買了很多套房,那時房價才1400元。


另一個是:


 86年,他有次參加作家筆會,鄭淵潔和大家閒聊,有人問他看沒看過一俄羅斯作家的書, 鄭淵潔回覆沒看過。 對方大驚,站起來大聲說你連他的書都沒看過怎麼寫作! 


而後輪到他發言,鄭淵潔說:“我這幾天在看庫斯卡亞的書,你們看過沒有?” 在場70%的人都點頭了。 鄭淵潔接着說:“這個人名是我編的……”,從那以後,鄭淵潔再也沒有參加過作家筆會。


圖爲鄭淵潔微博截圖


關於鄭淵潔的童話,看過他的書或者影視作品的人,有不少給出的評價都是“超魔幻現實主義”、“寫給大人看的童話寓言”。


譬如,發行於1994年的《魔方大廈》,在當年因尺度過大,播出十集後便被下架,有不少網友稱它是“自己的童年陰影 ”。


圖片來自網絡


而用童話故事的可愛和童真作爲包裹,但實則揭露人性複雜、對社會含沙射影控訴的《童話大王》,直接被方舟子評價爲,“很黃很暴力,根本就少兒不宜”。


至今這本書總印數逾億冊,在網絡不發達的年代,他曾收到十餘萬封小讀者來信,2017年,他更是榮登第十一屆中國作家富豪榜榜首;在國際上,鄭淵潔也很有聲望,他是中國第一位獲國際版權創意金獎的作家,作品《皮皮魯總動員》在11年,被聯合國評爲“世界十大圖書之一”,與之齊名的是《哈利波特》。


而就是這樣一位特立獨行、寫出如此富有深意故事的童話大王,最高學歷只有小學四年級。


而今天說姐重點想介紹的是鄭淵潔的家庭教育,他本人對子女的教育如同他寫的童話一樣,也是獨樹一幟。


圖片來源於網絡


這裏有一個段子是,鄭淵潔去一箇中學做報告,講了不到一半就被趕下來,校長說:“如果他再講下去我們多年的教育成果就白做了。”


那麼,鄭淵潔到底是怎麼教孩子的?


他讓孩子從小不叫爸爸,直呼其名即可,不僅如此,他還讓兒子小學畢業後就休學,在家裏上爸爸的“私塾”即可。鄭淵潔對孩子的教育看起來離經叛道,甚至是不可思議,但讓無數人大跌眼鏡的是——他成功了!


圖片來源於網絡


在家教出了個CEO


鄭淵潔的兒子鄭亞旗,1983生,小學畢業後就休學,被爸爸帶回家自己教,現在是年入1.5億的CEO。


鄭淵潔與兒子,圖片來源於網絡


爲什麼鄭淵潔要讓孩子休學呢?首先這並不是一個草率的決定,事實上在兒子上小學第一天,鄭爸爸就察覺出了不妥。


當時兒子在班上遇到一件讓他甚是不解的事,班主任大罵一位沒帶課本的女同學,說她是“吃屎都趕不上熱乎!”兒子回家就問父親,老師這樣做是否正確,鄭淵潔當然說不對。


於是兒子就說:“那你去說去,你不是認識學校領導嗎?” 鄭淵潔怕去找了校領導,班主任會因此針對兒子,就選擇了沉默,因而也得到了兒子這樣的評價:“我覺得日本鬼子來了,你會是漢奸。”


鄭淵潔兒子小時候,圖片來源於網絡


鄭淵潔覺得自己在兒子心目中的形象崩塌了,而類似的事件依舊屢屢上演,漸漸的,鄭淵潔萌生了讓孩子回家學的念頭。但他又擔心自己教不好耽誤了孩子,一直也沒敢真正付諸實踐 ,只是開始自己研究教育。


鄭淵潔從書店找到了市面上所有的教材,統統認真讀了兩遍,隨即他就發現教材中的很多問題,就決心自己來寫教材。


鄭淵潔的自編教材,圖片來源於網絡


他一共編纂了10套教材,涉及的領域非常廣,除了講數理化的,還有專門講道德的,專門講哲學的,專門講金融的,專門講性教育的,而且這些教材都是由皮皮魯和魯西西串場,內容相當生動。


比如鄭淵潔把刑法的419個罪名,編寫成了419個童話故事,讓兒子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地把法律知識記住。


圖片來源於網絡


到了兒子小學畢業,兒子自己表示希望以後能不再去學校,因爲他覺得老師對學生不尊重,讓他對知識的興趣變成畏懼。


鄭淵潔也尊重兒子的想法,正式讓兒子退了學,開始在家給兒子辦“私塾”。


圖片來源於網絡


鄭氏私塾每天下午纔開課,鄭淵潔上午寫作,兒子睡懶覺或者玩兒,別以爲這樣就比學校裏應試來得輕鬆,兒子如今回憶起自己那段“私塾”經歷,只有一個字:“累”!


因爲在家一個人聽課,作爲老師的爸爸說的每一句話,他都必須很認真地聽、思考、消化,即便每天只是上3到4個小時左右的課,大腦無時不刻不在轉動。


圖片來源於網絡


鄭淵潔把家中的書房佈置成教室的樣子,最初還是請名校退休老師按着傳統教材教,但後來他發現,老師們把很多簡單道理複雜化,教的內容也不夠廣泛。於是開始改用自己編的教材,除了英語請外教以外,其餘都自己上陣親自教。


圖片來源於網絡


鄭淵潔的“私塾”有很多獨特之處,比如有“課外”課,每天傍晚,鄭淵潔都會帶着兒子到河邊散步,找出電視上或書裏的某個話題,認真地和兒子天馬行空地深入討論。


比如考試都採用“逆向法”,兒子學完一章,就要自己編一張考卷來考老爸,兒子能讓老爸考不及格,兒子纔算及格。


童話般的鄭傢俬塾,圖片來源於網絡


就這樣,兒子在家用3年的時間學完了6年中學的課程,鄭淵潔開始放手,讓18歲的兒子自己去闖。鄭淵潔的教育理念是“18歲前,要什麼我給什麼;18歲後,我要什麼你給我什麼。”


兒子18歲以後,鄭淵潔真的就再也沒有管過他,沒給過他一分錢,沒幫過一個忙,兒子住在家裏要交房租和水電費,而且跟市場價相同,折扣都沒有。


兒子鄭亞旗,圖片來源於網絡


兒子鄭亞旗18歲那年的第一份工作是在超市搬雞蛋,扛一箱5毛,此前他去面試過各種公司,然而全部失敗,原因就是小學學歷。


一個面試官還問鄭亞旗是不是殘疾人,因爲有北京戶口、卻只有小學文化的正常人,真是打着燈籠都難找。


但即使頻頻碰壁,鄭亞旗也堅信父親的教育方法沒有錯。他非常認同父親的一句話:人活着不就是經歷?


“你以後就算找不到工作,當作家了,你也有與別人不一樣的視角,能比別人寫得好。”


圖片來源於網絡


在超市裏搬了兩三個月雞蛋後,一直癡迷電腦技術的鄭亞旗找到了份在報社網絡技術部的工作。一年以後,他成爲部門主管。


後來憑着他對日韓動漫的研究,他認爲爸爸沒有好好挖掘“皮皮魯”的價值,而爸爸又是個只會寫文章的文人,對經商理念一竅不通。於是鄭亞旗和爸爸約法三章,大膽地創辦《皮皮魯》雜誌,結果三個月虧得血本無歸。


圖片來源於網絡


在總結經驗後,鄭亞旗不死心地再度出發,在2010年成立了皮皮魯總動員公司。這一次把爸爸的童話人物成功盤活,最終把“皮皮魯”營造成了全國最強童話IP。


現在鄭亞旗是個家庭美滿、受職員愛戴的80後CEO,如果沒有這個兒子,以鄭淵潔傳統的運營理念,“童話大王”的傳奇根本不可能繼續下去。


圖片來源於網絡


“鄭傢俬塾”有先例


當初兒子鄭亞旗要休學,鄭淵潔詢問了很多人的意見,幾乎所有人都反對,只有爺爺奶奶說可以。


爺爺奶奶爲什麼覺得可以?因爲他們也是這麼把鄭淵潔教出來的,鄭淵潔比自己兒子更誇張,小學5年級就不讀了,回家讓爸爸教。


小時候的鄭淵潔和爸爸,圖片來源於網絡


鄭淵潔的爸爸媽媽都是軍人,鄭淵潔小學是在一個幹部子弟學校上的。12歲那年,語文老師出了一個命題作文,題目是《早起的鳥兒有蟲吃》。


而鄭淵潔卻覺得,“鳥兒早起有蟲吃,蟲早能被鳥吃”,所以對於蟲來說,早起只會壞事,於是寫了一篇《早起的蟲兒被鳥吃》。結果老師看了,指着鄭淵潔就罵,邊掐手心邊罰他說一百遍:“鄭淵潔是全班最沒出息的人”。


唸到第99遍,鄭淵潔徹底崩潰,從課桌裏拿出拉炮,“砰”一聲迅速拉響,然後大搖大擺地走出教室,然後他就被開除了。


鄭淵潔和爸爸,圖片來源於網絡


鄭淵潔的父親鄭洪昇把兒子領回家,對受挫的鄭淵潔沒打沒罵,反而安慰兒子說:“以後我在家教你。”


鄭爸是石家莊高級步兵學校的教員,但並不是什麼高知份子。最高學歷也只有小學五年級。當時的教學資料更是極度匱乏,鄭家家裏勉強能作爲教材的,只有一本《共產黨宣言》。


鄭淵潔也承認因爲文化程度不高,所以只能寫童話,然而要說鄭淵潔的成功是歪打正着,和他父親的教育沒有任何關係,那也有失偏頗。


鄭家三代,圖片來源於網絡


有幾個教育特點一直保持在鄭家的“私塾”文化裏。


第一,父母以身作則。


鄭淵潔的父親雖然文化程度不高,但特別好學,每天都會看書寫字直到深夜,這讓鄭淵潔從小對讀書、寫字充滿興趣。鄭淵潔也是每天都要當着孩子的面看書20分鐘,他覺得哪怕是做做樣子也必須要做。


鄭家三代男人每天都是4點起牀,全家人沒有一個睡懶覺,鄭淵潔的爸爸現在80多歲,依舊保持着這個作息,按他的話來說:要讓孩子做到,那麼自己先得做到。


圖片來源於網絡


第二,不嚴責孩子。


鄭淵潔12歲上學被老師趕出來,15歲入伍,待了四年被退伍,但鄭淵潔的父母從沒有認爲他無藥可救,反而一直在支持他,給他鼓勵。


鄭淵潔的爸爸曾經問過他一個問題:“你寫《童話大王》會寫多久?”


鄭淵潔回答:“只要你和我媽媽活着,我就一直寫下去。”


鄭爸爸於是說:“只要你一直寫下去,我和你媽媽就一直活下去。”


圖片來源於網絡


鄭家不存在打孩子、罵孩子的“家規”。當然,孩子犯了錯也要罰,鄭淵潔最常被罰的就是寫書面檢討,結果檢討寫多了,寫着寫着就成了文章。


有一次,鄭爸看了鄭淵潔的檢討還笑出了聲,因爲鄭淵潔把犯錯的經歷描述得鮮活精彩,鄭爸還特意表揚兒子有寫作天賦。


鄭淵潔認爲:人類最本質的東西就是渴望得到同類的欣賞,越是年齡小的人,越希望獲得認同,特別希望得到父母的由衷欣賞,欣賞是天才的催化劑,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


“父母從沒打過我”,這點讓鄭淵潔念念不忘

圖片來源於網絡


第三,給孩子自由的成長空間。


在鄭家人看來,爲人父的榜樣作用不是鼓勵後代模仿和照搬,而是刺激後代在繼承中變革。


鄭家三代之所以後浪“推”前浪,是因爲他們從沒限制自己的孩子必須得按父母設想的道路去走,甚至願意去冒險,以換取孩子自由成長的空間。


按鄭淵潔的話來說,沒了壓抑,就沒了叛逆,按鄭淵潔爸爸的話來說,兒時享有自由的孩子,長大不一樣。


鄭淵潔爸爸的微博,圖片來源於網絡


在這樣的教育模式下,鄭家人什麼都敢創新、什麼都敢嘗試,鄭淵潔的爸爸八十歲開始學習寫微博,兩年多發了上萬條,粉絲二十多萬,這大概就是鄭家教育精神最難得的地方。


鄭淵潔和爸媽,圖片來源於網絡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鄭淵潔還有個小女兒,1999年生,這個小女兒和哥哥差了16歲。


鄭淵潔本來也不想讓女兒上學,覺得自己教得挺成功,誰料女兒就是喜歡上學,吵着要去上幼兒園。那時,鄭淵潔最常跟女兒說的就是:“哪天受欺負了,覺得老師對你不好,就和爸爸說,咱立馬不去。”


鄭淵潔和女兒,圖片來源於網絡


可女兒就是對上學“有癮”,幼兒園上得不亦樂乎,從沒說過要退學。鄭淵潔漸漸明白,兒子聰明好動,不適應學校的教育方式,所以把孩子領回家“家教”,可以讓孩子的才能和天性得以盡情發揮,但女兒正好相反。


從幼兒園的表現來看,女兒喜歡上學,特別喜歡羣體生活,即便教育兒子的方式成功,放在女兒身上不一定會受用,既然女兒喜歡學校的學習方式,就應該讓她在學校裏,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


鄭淵潔和兩個孩子,圖片來源於網絡


於是,鄭淵潔精心爲女兒挑選小學,並十分支持女兒的學習,那時候,只要女兒沒做完作業,鄭淵潔和兒子就不進家門,生怕影響女兒學習。


事實證明,鄭家人在傳統的教育模式下也能很優秀,鄭淵潔女兒從小成績突出,曾是全校唯一的全額獎學金獲得者,拿過30萬元獎金。兩年前,還被美國6所名牌大學同時錄取,如今她的志向是:讀到博士。


對此,鄭淵潔甚是欣慰,他說:鄭家三代小學生,終於要出個博士了!


圖片來源於網絡


那麼“鄭式私塾”教育都是適用的嗎?答案可能是否定的。


在四川有一個叫李鐵軍的退休工人,在13年前強行把只在學校讀了三年書的女兒,接回家自己教,然而13年過去,李鐵軍的女兒不僅性格孤僻,連初中試卷都考不及格。



所以,家長永遠不該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真正該做的是去發現孩子,並根據孩子的特點進行“適才教育”,這纔是我們的原則。


鄭家的教育模式在形式上大膽前衛,從讓兒子在家接受教育,到讓女兒赴美深造,表面上來看截然不同,但究其根本,其中的教育理念是共通的,那就是因材施教。


與作品差不多高的鄭淵潔,圖片來源於網絡


-END-


【版權歸精英說所有,精英說是全球精英、留學生的聚集地。每日發佈海內外前沿資訊,這裏有留學新知、精英故事及美國街頭訪問,全方位爲你展現真實的海外生活。歡迎大家關注精英說(ID: elitestalk)。】



 更多精彩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