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震撼的一本書。

這本書主要介紹了為什麼不同地區的文明科技樹發展的速度不一樣。為什麼歐亞文明強大,北美印第安人落後,非洲、澳洲和東南亞的冶金技術比不上歐洲和東亞。各民族的環境差異到底在人類發展中起到了怎樣的異同作用。

作者從地理環境、生物馴化、農耕發展開始講起,娓娓道來,簡明扼要的分析了各種不同資源環境、地理情況對於當地社會歷史發展的影響,從農業對人口密度、社會結構的促進,到傳染病的免疫,新興工具、複雜語言的使用,再到高度發達科技的應運而生,作者詳實的從正反兩個方向推導,證明了人類種族之間的生物學差異並非科技樹發展速度不一的根本原因,而是環境因素佔據主導。

總結來說,這是對於種族歧視和優生學等理論非常強有力的辯駁。

作者的知識水平極高,全書豐富的人文氣息和海量的知識串聯,讓人讀起來愛不釋手。

舉個簡單的例子,新月沃地和中國在中世紀科技領先歐洲,為什麼後來到了工業革命時,歐洲反超了中東和東亞呢?

這裡面當然有很多人為因素,但是追本溯源,作者考慮到了新月沃地的古代植物和環境破壞問題,以及中國和歐洲的海岸線形態差異,從而分析出前者因為開發過早生態資源消耗太快而落後於歐洲,後者則因為海岸線相對封閉(歐洲海岸線更加崎嶇半島延伸較多)所以陸路發達容易形成高度集權統一政體,從而採用相對利於政權穩定的改革保守狀態(壟斷體制缺乏歐洲多國競爭狀態從而降低了發展效率)。

作者另闢蹊徑,動態分析,觀點新穎有趣。

【推薦指數】

????????????

【要點摘抄】

為什麼你們白人製造了那麼多的貨物並將它運到新幾內亞來,而我們黑人卻幾乎沒有屬於我們自己的貨物呢?

如此眾多的大型動物幾乎同時消失這一點引出了一個顯而易見的問題:是什麼造成了這種情況?一個顯而易見的可能答案是:它們被首批到達的人類殺光了或間接消滅了。請記住:澳大利亞新幾內亞的動物曾經在沒有人類獵殺的情況下演化了幾百萬年。

這個使者看到西班牙人軍容不整,於是就對阿塔瓦爾帕(印加帝國皇帝)說,他們不是戰鬥人員,只要給他200個印第安人,就能把他們全都縛來帳下。阿塔瓦爾帕絕沒有想到那些西班牙人竟是如此難以對付而且會毫無緣由地向他進攻,這是可以理解的。

皮薩羅俘虜阿塔瓦爾帕這件事,表明了導致歐洲人向新大陸移民而不是美洲土著向歐洲移民的那組近似的因素。皮薩羅成功的直接原因:

以槍炮、鋼鐵武器和馬匹為基礎的軍事技術;

歐亞大陸的傳染性流行病;

歐洲的航海技術;

歐洲國家集中統一的行政組織和文字。

……

為什麼這種直接優勢總是在歐洲一邊,而不是在新大陸一邊。

糧食剩餘和利用畜力運輸剩餘糧食,成了定居的、行政上集中統一的、社會等級分明的、經濟上複雜的、技術上富有革新精神的社會的發展的先決條件。

在這20萬中野生植物中,只有幾千種可供人類食用,只有幾百種得到或多或少的馴化。即使在這幾百種作物中,大多數作物只是對我們的飲食的次要的補充,光靠它們還不足以支持文明的興起。僅僅十幾種作物的產量,就佔去了現代世界全部作物年產量總噸數的80%以上。

可馴化的動物都是可以馴化的;不可馴化的動物各有各的不可馴化之處。

然而,由於可以理解的原因,阿伊努人覺得還是小心為妙,在灰熊的幼崽長到一歲大時便把它們殺來吃掉。較長時間地飼養灰熊可能是自殺行為,我不知道有誰馴養過成年灰熊。

雖然被那些殺人不眨眼的西班牙征服者殺死的印第安人不計其數,但兇惡的西班牙病菌殺死的印第安人卻要多得多。

歐洲在非洲的殖民並不想某些白人種族主義者所認為的那樣與歐洲民族和非洲民族本身之間的差異有關。恰恰相反,這是由於地理學和生物地理學的偶然因素所致——特別是由於這兩個大陸之間不同的面積、不同的軸線方向和不同的動植物品種所致。就是說,非洲和歐洲的不同歷史發展軌跡歸根到底來自他們之間的「不動產」的差異。

不同民族的歷史遵循不同的道路前進,其原因是民族環境的差異,而不是民族自身在生物學上的差異。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