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學術論文的參考文獻引用,是一定要具體到書籍的出版社、出版年份和頁碼的,但在現在信息來源豐富的今天,是否可以引自正版電子書,那麼出處該如何標註呢?


關於出土文獻研究,尤其是文字學研究的學術論文經常引用簡帛網-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Confucius2000·孔子2000·21世紀孔子、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的網址。因為出土文獻很多最新成果是很零碎的,學者的討論經常即時發表在這幾個主要的網站上,所以這個領域內的正式論文也需要經常引用http了。


我記得某書提過twitter也可以引用。我忘記哪本書了。現在例如研究美國政治不引twitter能行?

可以引用電子文獻。

1.文獻是期刊時,書寫格式為:

[序號] 作者. 文章題目[J]. 期刊名, 出版年份,卷號(期數):起止頁碼.

(2)文獻是圖書時,書寫格式為:[序號] 作者. 書名[M]. 版次. 出版地:出版單位,出版年份:起止頁碼.3.文獻是會議論文集時,書寫格式為:[序號] 作者. 文章題目[A].主編.論文集名[C], 出版地:出版單位,出版年份:起止頁碼.

4.文獻是學位論文時,書寫格式為:

[序號] 作者. 論文題目[D].保存地:保存單位,年份.5.文獻是來自報告時,書寫格式為:[序號] 報告者. 報告題目[R].報告地:報告會主辦單位,報告年份.6.文獻是來自專利時,書寫格式為:

[序號] 專利所有者. 專利名稱:專利國別,專利號[P].發布日期.

7.文獻是來自國際、國家標準時,書寫格式為:[序號] 標準代號. 標準名稱[S].出版地:出版單位,出版年份.8.文獻來自報紙文章時,書寫格式為:

[序號] 作者. 文章題目[N].報紙名,出版日期(版次).

9.文獻來自電子文獻時,書寫格式為:[序號] 作者.文獻題目[電子文獻及載體類型標識].電子文獻的可獲取地址,發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可以只選擇一項).電子參考文獻建議標識:[DB/OL]——聯機網上資料庫(database online) [DB/MT]——磁帶資料庫(database on magnetic tape) [M/CD] ——光碟圖書(monograph on CD-ROM) [CP/DK]——磁碟軟體(computer program on disk) [J/OL] ——網上期刊(serial online) [EB/OL]——網上電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 online)——from我們學校文學院給的引用標準。

自然科學的話,電子書或者各種app,常常是綜述性質的,一般不是原始出處


當然可以,社會科學類寫作,我會經常引用網站上的新聞(經常是數據)在introduction里證明我的論題的重要性。比如,16年里約奧運會有多少人觀看了電視直播等等。有時候,還會引用wikipedia,各種電子類report,電子書也在範疇之類。雖然這些引用不能太多,但合理引用是沒有問題的。

在美國,社科類寫作多要求APA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格式,在APA的guideline里就有明確的引用electronic sources (web publications)的規範,包括wikipedia,online article/report,kindle book等等,間接證明了引用這些文獻的合理性。

附一個普渡大學APA guideline的鏈接:APA Formatting and Style Guide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