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定諤有一句名言,「生命賴負熵為生」,他指出:要擺脫死亡,唯一的辦法就是從環境裏不斷地汲取負熵。生命體的結構不斷變得複雜而有序,並且生命還可以構建出各種複雜的羣體或社會結構,在更大的尺度上建構其有序。當我們在顯微鏡下看到細胞的結構,更會讚歎薛定諤的洞見:即使在一個生物的細胞內也存在著這麼複雜的結構,而細胞通過新陳代謝從外界吸取能量,維持了其有序結構,這同樣證明的確「生命依賴負熵為生」。

生命具有自己保持穩定性的特徵。雖然一個不倒翁,在沒有人的幫助下也能保持平衡,但需要注意的是,這是一個孤立系統,如果在系統中持續不斷地輸入物質、能量或者信息,一個系統保持穩定的狀態就變得很困難了。生命不只是處在「定態」,它還可以處在「穩態」(homeostasis)。這個概念最早在 19 世紀就由法國生理學家生理學家貝爾納所提出,後來在 1920 年代又由美國生理學家坎農繼續發展,「穩態」並非指恆定不變,而是強調動態平衡,生物系統在存在各種雜訊、漲落、外界幹擾因素的情況下仍然可以保持穩定。

也有人認為,只有「繁殖」纔是生物必備的一個屬性,如果某種事物無法進行自我複製,它不能看成是一個真正的生物。事實上,生命抵禦熱力學第二定律的關鍵就在於「自複製」——通過自複製,得到更多的有序結構。「減少消耗」這樣的現象其實是進化的結果,因為那些消耗巨大的系統不適應環境,會被淘汰。而只有建立在繁殖的基礎上,生物纔有了進化等更複雜的現象。


生命是宇宙的自然產品,生命更是宇宙的超神,生命是偉大的,生命更是實在的。 生命都具有相同的本質特徵

1,生命具有共同的物質基礎、結構基礎

2,生命都有新陳代謝作用

3,生命能對外界的刺激做出反應

4,生命能生長、繁殖和發育

5,生命有遺傳和變異的特徵

6,生命能適應環境

生命是宇宙極端自動化的體現,生命的個體過程是短暫的,生命的本質卻是永恆的。生命源於蛋白質,生命需要自強不息,組成生命的細胞必從有序走向無序;一粒胚胎種子是無比的神奇,一個胚胎動物更是神奇無比;狗的嗅覺無比靈敏,螢火蟲發光是生命的奇蹟。

地球是生命的樂園,地球更是宇宙的聖地,地球必是太陽的寵兒,地球或許存在比人類更奇巧的高級生命體。

生命需要自我意識,生命需要自行升華。如果要用最簡單的語言概括,我們只能說:我要再活一萬年!


生命的本源特性是什麼?這個問題憑現在的科技理論是無法解釋的,所以不妨從其他方面回答你這個問題,就比如說你在晚上直接看不到屋裡的燈是否亮著,但你可以通過看從窗中映射出的那一絲光來判斷一樣。

先從生命的環境來說,每個生命都有他存活的特定環境,這個環境會隨著生命本身的變化而不同。生命的維持需要能量,他周圍有其他生命,也有非生命,以及提供能量的物質,和維持生命的能量轉化的媒體。就比如人,周圍有其他生命,有水,空氣,食物等,人才能維持生存。所以說,生命的存活有苛刻的條件,假如說人失去以上的其中之一,都無法存活。

簡單的分析一個人,它的一生都做些什麼?補充能量,消耗能量。就這麼簡單,補充能量人通過進食完成,消耗能量就不說了,人無時無刻不在做這件事。人就像一個機器,能量不足的死,零件壞了的死。

將環境分為活物和死物,活物是要研究的對象,那死物的分析就是反映活物的特性的必要過程。從微觀世界出發,不同原子有不同的屬性,通過特殊的結合後,會出現數不清種類的分子,而每種分子又會有不同的特性,人體最複雜的大腦中有些什麼,我不知道,但是我想起碼是以一些相同或具有同種特性的細胞構成。現在的科學估計就只能研究到細胞領域吧,小到分子後,在外就是死物,沒有發揮分子特性的空間。如果將每種分子在人體中工作時的特性都能研究一下,那就可以從這些判斷生命到底是什麼了?其實生命也是非生命,只是他們可以控制自己而已,就像蝴蝶效應一樣,生命體或許在大腦的深處一隻存在著一隻蝴蝶。它隨不曾控制那遙遠的龍捲風,卻控制這一身細胞大軍,讓生命動起來。

我想現在的科技要造個生命不難,難得就是為他賜予靈魂。假如電腦中要設計個智能生命,那你的工作量有點大,或許真正的生命無法在二進位中存活吧。

我想造物主在創造我們時,是不是禁止我們去知道生命的真諦。因為生命太短暫,而且只有一次,假如你想知道生命本源的特性,那你需要讓自己體會更多的東西,因為你自己就是個生命。

我想說,生命來的那麼被動,去的也那麼被動,甚至活的也那麼被動。生命又和那河裡的砂石有何區別。


生命的本源特性就是驅動自身及所影響的外部更加有序,從最原始的RNA病毒到最複雜的人,所有的生命都是如此,也就是驅使相關係統熵減,這是由其內部的智慧信息決定的。智慧信息與普通信息的不同在於它們可以驅使信息載體所影響的相關係統熵減,無論是驅使自身行為有序化還是驅使自身肌體和外部環境有序化 。

智慧信息包括基因信息和非基因信息,非基因信息即人類認知,人類認知又可以分為經驗類認知和觀念類認知,經驗類認知也是在進化中發展的,近現代科學就是一種高階段的經驗認知。所有經驗類認知,包括科學,都是源於生命對外部即生命本身的應激感應信息。科學認知也是一種應激感應信息。而觀念認知反而比經驗認知更複雜,是人從動物進化到人而獨有的。

神經元在新技能的學習過程中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它們並不是唯一起作用的。倫敦大學學院的研究人員們發現,至少在小鼠身上,要學習一項新的運動技能,必須還得依賴大腦中另一種細胞——少突膠質細胞的參與。研究結果發表在《科學》雜誌上。

以下部分純屬想像:

著名科學家彭羅斯和哈梅羅夫認為,在人的大腦神經元裏有一種細胞骨架蛋白,是由一些微管組成的,這些微管有很多聚合單元等等,微管控制細胞生長和神經細胞傳輸,每個微管裏都含有很多電子,這些電子之間距離很近,所以都可以處於量子糾纏的狀態。在坍縮的時候,也就是進行觀測的時候,起心動念開始觀測的時候,在大腦神經裏,就相當於海量的糾纏態的電子坍縮一次,一旦坍縮,就產生了念頭。

彭羅斯的想法有一個問題就是量子糾纏狀態並不是可以長時間維持,這也是很多物理學家反對他關於意識的解釋,另外以塌縮來解釋念頭感覺不準確,因為我認為塌縮這個名詞僅僅是一個思維中的觀念,並非真實存在的現象。而意識,無論是隨機的、還是固定系統化的,都可以理解為一種信息,如果將意識看作一種隨機性信息到固定化系統化工具化的信息,更容易被理解,並且接近真實狀況。我的一個理解,意識的本源是微觀量子的基本單元----量子比特序列。

意識的本源是微觀量子的基本單元----量子比特序列信息。與意識有關的頭腦中的量子比特有兩大類:遊離的量子比特和起存儲作用的量子比特。無條件反射是生命基因遺傳下來的功能,也就是遊離的量子比特,是生命天生就具有的。與遊離量子比特對應的是可以存儲信息的量子比特,是生物進化過程中後來出現的,如貓、狗等都具有條件反射能力。更進一步,如果可以存儲的量子比特具有和舊有的已經存儲的信息整合在一起呈現連接後的較大一段,即可以固化較大信息量,也就是比貓、狗更進一步,意識的固定化系統化出現了,從隨機模糊到固定化系統化再到工具化,是人脫離動物的關鍵。

這樣人的頭腦中就有一種遊離狀態的量子比特,它們受到外部應激感應可以產生各種序列組合信息,比如對於光的感應,形成視覺。甚至無端生出很多序列信息,即無端生成的意識信息。頭腦中還有一種負責存儲的量子比特,他們與遊離的量子比特信息序列會產生糾纏狀態,感應到意識並且固化到機體中存儲下來。

地球生命自從誕生開始就有感應外部的能力,這種感應能力被分成條件反射和無條件反射。我說的遊離狀態的量子比特信息負責的是無條件反射,而負責存儲的可以與遊離的量子比特形成糾纏態,是條件反射產生的原因所在,條件反射重點在於對外部信息的存儲。

無條件反射是生命基因遺傳下來的功能,也就是遊離的量子比特是生命天生就具有的。與遊離量子比特對應的可以存儲信息的量子比特是生物進化中出現的,如貓、狗等都具有條件反射能力。更進一步,如果可以存儲的量子比特呈現大段,即可以固化較大信息量,也就是比貓、狗更進一步,意識的固定化系統化出現了,從隨機模糊到固定化系統化,是人脫離動物的關鍵。

可以說人的意識固化功能的誕生,是條件反射基礎上的更進一步。

因為動物也有意識,但動物無法形成意識固化,即觀唸的形成的人類產生的關鍵一步。從量子比特角度看,就是與對應遊離的量子比特的可以存儲的量子比特序列信息量加大,因為遊離的量子比特序列信息量肯定不會加大,只能出現隨機模糊的意識,而固化的可以連成大段具有較大信息量,這就是人與動物的區別根源。

人類進化到與動物的區別就在於頭腦中受到激發後可以與遊離量子比特形成糾纏的固化量子比特序列鏈加大,新生的序列信息可以與原有序列信息連成整體,形成總的信息量加大,表現為意識的固定化系統化、甚至工具化。

當然這是一個假想,但是如果人類真的弄明白意識產生的根源,或許將來可以製造具有意識的人工智慧。更進一步的是,這個假想符合幾個關鍵點:

1、意識是一種信息,而不是一種狀態。量子比特序列組成是一種信息,而且具有隨機性;而量子糾纏只起到影響存儲端的量子比特序列信息的作用,這樣作用的時間也可以很短暫,沒有了彭羅斯理論的量子糾纏態時間太短的問題。

2、可以很好的與無條件反射、條件反射等現有已經檢驗過的理論對應。遊離的量子比特對無條件反射起作用,是生命天生就具有的功能。而起存儲作用的量子比特是條件反射形成的根源,也很好的解釋了條件反射的關鍵是信息存儲。

3、人類意識的存儲端的量子比特可以自動與原有已經存儲的信息鏈關聯整合,組成更大信息序列,相當於意識的固化系統化,甚至工具化。這是人類意識從動物也具有的隨機性到意識固定化系統化工具化的一個飛躍。

4、量子比特不能脫離大腦,也就是意識不能脫離人體。量子比特是一種基本的信息單元,無論是處於遊離端的還是存儲端的,都是大腦內的組成。量子糾纏是發生於它們之間的,量子糾纏不是意識,而可能的作用是量子比特態的傳輸。人類意識中產生脫離了人體的意識,很可能是因為某種病變。

實際上遊離端的產生「原始意識」的量子比特是否可以脫離肌體,這可以從低等動物看出根本沒有。而存儲端的量子比特更是看不到可以脫離肌體。因為有機體是提供這些量子比特活性的「土壤」。這些量子比特組成的信息雖然不能脫離原有肌體,但是可以以基因的形式複製到新的肌體中,這就是遺傳信息。


謝邀。

奇怪?好幾天前發的答案竟然沒有傳上去,重新寫一遍吧。

生命這個問題很大,顧只能以我僅有的知識來發表一下我個人的理解觀念。

生命在漢字的語言涵義是:生,不斷的發展,命,本我的存在,生命就是不斷的發展的本我的存在。

我個人感覺漢字的這種字源解釋非常到位,萬物都是求生而存的,不存在一個有「本我」意識存在的物,為死而出現。

而為本我存在的最直接表現就是自私,因為萬物自私所以萬物存在,因為萬物自私的存在,所以出現競爭,因為自私的競爭所以出現慾望,因為慾望的產生所以出現了欲求,因為欲求所以才會產生無數的幻想和理想,而人類的出現就會將幻想和理想造進現實。

這個時候,有人會說兵蟻為了保衛蟻后會捨生忘死,大雁失去伴侶會哀鳴而死,有的人為了家庭會犧牲自己,有的人為了國家會犧牲自己,有的人為了信仰會犧牲自己,這都是無私的體現。

其實這都並不是無私的體現,恰恰是最自私的體現,因為這些行為都是擴大的自私,其原因是犧牲的個體,對「本我」理解的不同造成的。

因為就兵蟻而言,它理解的本我是蟻后纔是本我,自己為蟻后捨生忘死是為了讓本我持續存在,這是一種自私行為,並不是無私。

而大雁會因為伴侶的死哀鳴而死,是因為它認為本我是大雁伴侶雙方存在,這是一種自私行為,也是一種愛的體現,因為愛最自私。

人是最複雜的種羣,其中最自私的人認為自己就是本我,自私自利到極致;而為了家庭犧牲的人,認為家庭纔是本我,所以這是一種由個體自私擴大到集體自私以家庭為單位的自私行為;而為了國家犧牲的人,則認為國家纔是本體,所以這是一種將集體自私擴大到以國家為單位的自私行為;而為了宗教犧牲的人,就更為複雜一點,因為這些人裏有一些人犧牲的理由不一定認為宗教存在就是本我,而是認為自己雖然為宗教犧牲了,但是自己卻沒有真正的死亡,而是在宗教所欺騙的一種想像中的天堂中獲得了比現在更好的生活,所以這樣的人在真正的內心裡還是以自我為主的。

以上不並不是單單講一個生命自私特性的問題,因為就生命而言,並不是單單一個個體就代表生命。

比如蟻羣的生命特徵是蟻后存在,蟻羣才存在;大雁的生命特徵是大雁伴侶共同存在,大雁家庭才存在;而人類裏,一些人認為國家存在就是本我,那麼這個國家就是一個生命。


到底什麼是生命

{!-- PGC_VIDEO:{"thumb_height":360,"vname":"0123ITxmm1.mp4","neardup_id":7297954953557215591,"thumb_width":640,"src_thumb_uri":"15af000589d902b5eac2","sp":"toutiao","update_thumb_type":"1","vposter":"http://p0.pstatp.com/origin/15ad0011bed605606d8e","vid":"4005378e896a48deaaeb57ffc13a2b9a","video_size":{"high":{"h":432,"subjective_score":2,"w":768,"file_size":8165057},"normal":{"h":360,"subjective_score":2,"w":640,"file_size":6658956}},"duration":354,"hash_id":5146874377739868468,"thumb_url":"15ad0011bed605606d8e","md5":"384917037ab14ddbd95c99c0b3382d06","vu":"4005378e896a48deaaeb57ffc13a2b9a"} --}


謝邀!

首先表明一下我的觀點:

1、生命具有各種各樣的特性,你所能想像到的特性,生命都會具備。

2、生命各種各樣的特性會被環境優勝劣汰,這裡的優和劣僅相對於環境而言,並不是特性本身的優劣或強弱。

3、經過優勝劣汰的生命一般具備以下本源特徵:繁衍,即自我複製或優化;生存,利用環境維持自身存在。

4、會不會出現程序生命?我覺地會,程序具備和生命相似的特徵,只是現在的程序還缺乏自我進化的機制和優勝劣汰的環境。一旦邁出第一步,程序的發展會像地球上出現了新的生命起源。

5、個人認為,所謂的硅基生命就是像人類這樣的碳基生命開發出的新生命,在生命層次上的一次飛躍,發展到一定程度,人類將成為新文明的奴隸或滅絕。


這裡的生命的本源特性是什麼就是生命現象是怎麼一回事情。這兒的地球上生命體主要指的是動物,更進一步所指就是人類本身。人類和動物的生命系統構造大致是一樣的,是以新陳代謝為主要特徵,具有神經系統,消化系統,血液系統,心腦系統和各種臟腑系統,並具有相似的遺傳基因,以有性繁衍生育後代為手段,使DNA密碼代代相傳。只是目前人類是具有高智商和超級意識,而動物的意識行為 仍然處於低級階段。生命得以在地球上繁衍生息,或者說是怎樣起源的,包括一切動物,植物等等是怎麼有的仍然是謎。人類的生命體主要是細胞裂變,增殖生長發育直至死亡的整個生命過程,從受精懷孕誕生,嬰幼期,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直至個體生命代謝完畢,一個完整人的生命便結束了。人類最了不起的特質是高智意識行為,能依據自然法則自然科學原理創造發明一切工具,生產供人類生存的諸多產品,在改造自然認識自然的過程創造發明語言和文字,之後是數學,文學,天文學,哲學,物理,化學等及現代的高科技學說。人是天之驕子,彷彿地球上的一切都是為人類利用和服務的。


謝謝!

構成生命體的本源是宇宙中的所謂有機物和無機物,而宇宙中的任何物質的特性無非就是:變化。這個變化可以一加一等於千萬億甚至更多,然而也可以一加一等於零。生命體就是這麼個奇怪的物體,也許是人類永遠無法解讀徹底的物體。

一個精子加一個卵子,有時候就會等於零,這是物質變化過程中的敗筆。莫名其妙的物質構合了生命體,這個構合過程就是【物質的變化過程】。一個生命體的演變成長直至生命體的生命的結束,然後這個生命體被化為塵土、化為雲煙,這當然也是物質的變化過程。

所以,我認為無論再科學再精細去探索生命的本源特性是什麼,最終端的解釋只能是:變化。


生命的本源特性是: 生命最早由道誕生時,是以暗物質的形態出現的,這時稱陰性生命體。陰性生命體是靈魂和重粒子團的組合體,具有生命個體的外形特徵和靈魂的全部內存,包括所有的動物和人類。陰性生命體所在空間與陽性世界是重合的,或者說是同一的。

丁嬭猜想: 同一個生命有陰陽兩種形態,生命本源的產生先有生命體的暗物質形態。

這裡,暗物質不發光,與電磁場沒有感應,有重粒子性質,不能穿透固體。

下面按林青泉先生思想: 陰性生命體遇到合適的生存條件,就轉換成陽性生命體。他舉例子說明,他的例子是常見的自然現象。還有更多的實例可以證實林先生說的對。因而,可以確定生命是先有暗物質形態。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