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賣價差數據(spread)有什麼用?】

來判斷一個市場裏『內幕者』有多少。從而確定你的交易策略。

最簡單的判斷方法就是看order book (orderbook交易薄解釋)裏的bid-ask spread。spread越大->內幕者越多。內幕者持有的信息越多,他的交易策略越激進,他擁有的信息被價格『揭露』的速度越快。因為spread是由做市商決定,當內幕者越多,做市商為了不讓內幕者佔自己便宜,會使spread變大。spread越大,做市商收割的價差越大。

如果一個做市商知道每一個市價單背後交易者是誰,那麼做市商可以根據他有多少『內幕』來制定價差。比如A是蘋果CEO,B是蘋果掃廁所的,兩者同時持有蘋果股票,當A要賣股票時,做市商應該把買價(bids)降低;而當B賣時,做市商可以不降低買價。可惜的是,做市商不知道誰是誰,誰的信息多,只能通過order-book來推測現在是『韭菜(信息少)』來了還是『割韭菜的人(信息多)』來了。做市商的主要作用是給市場提供流動性,所以他們的信息相對內幕者來說也是少的。但是如果做市商跟內幕者合作,那麼『韭菜』就十分悲劇了。

進階版可以用effective bid-ask spread。公式:effective spread = (last trade - mid)/mid

再進階版可以用probability of informed trading[1]

【為什麼有那麼多『不知情者』交易[2]?】

  1. 韭菜每天都在長,新的年輕人總會湧入的,這個市場從來不缺新手。
  2. 『不知情者『可能是國家政府的有意為之:蘋果倒閉了對美國沒有好處,關鍵時候政府有可能會大量買股 - 參考經濟危機時的美聯儲救市
  3. 』不知情者『可能是跨國公司的對沖行為:蘋果公司在中國賺了人民幣但是最終結算用美元於是會在外匯市場做空人民幣來對沖外匯轉換的風險

Kyle(1985)分析了一個『內幕者』如何利用自己的內幕信息同時又不被做市商發現自己其實有內幕消息的從而實現自己的利潤最大化。是金融市場微觀結構分析的必讀之作。

【交易流是什麼?】

交易流是衡量一段時間內的買方賣方力量差距的變數(difference b/w buyer-initiated and seller-initiated trading interest),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買(賣)方壓力(buying or selling pressures)。

舉個例子,用API在bitfinex上fetch比特幣交易流歷史數據(bitfinex_url = api.bitfinex.com/v2/tra + btc + USD/hist?limit= + str(limit) + &end=:

前兩個是時間單位(timestamp & UTC),第三個是交易量,第四個是交易價格。如果第三個數值是正數,那麼代表這是賣方掛的限價單,被買方用市價單喫掉了 -》 買方對自己很有信心,幹掉賣方勢力-》交易流從買方流向賣方。

【交易流有什麼用?】

一般來說如果買方力量增大,價格就會上漲。但是注意價格上漲不一定就是買方力量增大,有可能是買賣雙方同時決定升高限價單(很有可能做市商預測到價格可能上漲於是同時把買賣限價單價格都提升,在這個過程中並沒有任何交易發生)。

高頻交易者可以通過得到交易流數據來構造自己的交易流指數(衡量買賣方相對力量)來預測未來價格走勢。學術上已經確認了在高頻交易裏交易流有很強的時間自相關 -》這一秒買方力量升高會導致下一秒買方力量更高。於是當我們在這一秒發現買方力量升高就可以迅速進入市場買低買高賣[3]

參考

  1. ^Easley, Kiefer, O』Hara, and Paperman (1996)
  2. ^Glosten and Milgrom (1985)
  3. ^Ellul, Holden, Jain, and Jennings (2007)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