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俊說,很多的專家或者學者也研判樓市,但是本質上他們都不買房,作爲一個這麼重的行業,如果自己都不決策就下判斷,多少難以讓人信服。這話我非常贊同,凡是唯有自己先經歷過,纔有資格進行評判以及給出指導性意見,這些意見纔有可信度,才能被購房者採納。如果你一套房子都沒買過,連房產交易中的流程都不知道,談何給出最佳指導意見呢?

  我一直對很多人說,房地產裏有些專家的話不能聽,他們從過去十幾年就一直錯,到現在還是錯,不是他們不懂得市場的走勢,而是他們不願意說真話,或者就想發表過激言論而出名,他們是被利益驅使的。

  但是有些人的話還是值得聽的,比如地產大佬孫宏斌的話,有兩點原因:一方面他在樓市中摸爬滾打歷練了多年,少數也是幾百億上千億的經驗和教訓,早就練就了一雙火眼金睛,對於後市的判斷自然十拿九穩,這樣的資歷不是研究幾份報告就能攢下來的;另一方面,他還是比較敢言直言的,叫板過王石,目標直指行業第一。從聯想到順馳再到融創,孫宏斌習慣於火中取栗、劍走偏鋒,他用自己的處事哲學,創造了無數個房地產的不可能,也跟隨大勢成就了一番偉業,值得膜拜和學習。

  因此,孫宏斌對於房地產發展趨勢的預測,值得所有購房者逐字逐句品味。

  19年房地產調控政策如何走,近日在融創2018年業績發佈會上,孫宏斌給出了自己的看法: 今年政府大幅放寬限價、限購等調控政策的可能性不大,我們還是要小心一些。

  事實上,孫宏斌從16年底開始就一直在小心謹慎行事。他早前就曾說過,“我一直對房地產市場悲觀,因爲房地產行業不可能在經濟下滑壓力巨大的環境下一枝獨秀。”

  對於19年的拿地策略,孫宏斌直言還是要保持“謹慎小心”,未來拿地以一二線爲主,三四線爲了規模也會去,但是要謹慎選擇。萬科鬱亮說,“萬科是危機感驅動的公司”,事實上融創也是危機感驅動的公司,早在2016年10月起,融創就控制拿地節奏,基本停止了公開市場拿地,規避了拿地貴的風險。最近兩年融創的土地獲得基本都是通過併購的方式,據發佈會介紹,去年融創併購的量佔了70-80%,其中50%是併購公司,還有20%是一二級聯動獲得的土地,併購成功的案例有200個。

  對於今年的房價走勢,孫宏斌也一針見血地指出“今年房價大幅提高的可能性很小!”

  通過上述孫宏斌在業績發佈會上的一些零碎講話,我們可以對2019年的房地產市場做出如下三點總結:

  首先,期待調控放鬆,房價繼續大漲的人可以徹底死心了,尤其是這兩年一直在豪賭調控鬆綁的開發商和炒房客,現在可以徹底打消這個念頭了,從孫宏斌和住建部等多個渠道釋放的信息來看,今年調控放鬆的可能性爲零。

  有的人可能要說了,最近一段時間不是有一些城市已經放鬆調控了嗎?比如山東濟南官方宣佈“取消限價”;比如青島第一個宣佈“暫停搖號買房”;比如菏澤取消限售……對於這些城市調控政策的變動,其實住建部副部長倪虹已經解釋過了,這些城市政策屬於優化,而非傳聞所言放鬆,他斬釘截鐵地表示“目前樓市調控沒有鬆動”!至於未來的9個月,住建部將穩妥地實施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長效機制,繼續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

  其次,房價難大漲也難大跌,但未來三四線城市有很大風險

  碧桂園老總此前在業績發佈會上一如既往看好三四線城市的未來,他表示,“農民工收入上漲兩三千塊,五六千塊錢的房價他消費得起。”但是孫宏斌卻不這麼看,他直言未來“三四線肯定風險比一二線大”!因爲有二:1、二線價格是控制着的,跌不下來;2、三四線房價在過去幾年比一二線漲的多,有的已經翻倍了,房價已經基本在山頂了,加上三四線城市現在土地供應多,用屁股想都是風險大。

  其實從融創的土地儲備看,我們也可以窺探出孫宏斌不看好三四線城市:截至去年底,融創擁有土地儲備面積2.56億平方米,對應貨值3.55萬億,在北京、上海等區域的101個城市合計擁有7834億元的可售資源,全年將有超過400個項目進行銷售,這其中超過85%位於一二線城市。

  孫宏斌還在發佈會上明確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和長三角這樣的區域裏的部分三四線城市他們會去,比如佛山東莞等;其它諸如菏澤這樣的城市,有些開發商給我們地和錢去做也不做。

  三、今年的房地產市場幾乎沒有投資空間,客戶以剛需和改善爲主

  孫宏斌一邊說“今年房價大幅度提高的可能性很小”,一邊又說“三四線風險很大”,到底釋放了什麼信號呢?在我看來,不管一二線還是三四線,今年都沒有太多的投資價值。一方面,對於投資來說,房價不漲就意味着無差價可賺,就沒有利潤可言;另一方面,政策沒有放鬆的可能,在房住不炒爲指導思想的調控重壓下,其實很多投資炒房客都遭受了政策的懲罰,有些房價跌幅較大的城市,炒房投機客甚至損失慘重。調控不鬆,對投資炒房就繼續構成威脅,市場就還是以剛需和改善客戶爲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