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八卦的人類簡史

—— 一場驚心動魄的人類史偵破記

 

跟隨國博知名講解員河森堡

直擊70萬年人類史驚心動魄的瞬間

解鎖人之爲人的歷史暗線


51講視頻+紀錄片、動圖、文物模型

有趣有料勁爆的講解


原價¥198 

限時折扣¥129 

2人拼團¥99 截止4月21日

享全網最低價


視頻選自博雅小學堂APP《最八卦的人類簡史》第9講


在之前的一期節目裏,我們曾經談到“1973年的11月底,一支國際考察隊在埃塞俄比亞的阿爾法谷底發現了一隻古猿化石。


通過觀察這隻古猿的膝關節角度,這些考古學者驚訝地發現這隻古猿在生前竟然是直立行走的。


某種程度上來說這隻雌性古猿可以稱得上是我們全人類的祖奶奶。



人類既然是從非洲起源了,那撒哈拉以南地區的非洲應該是人類活動歷史最悠久的地區,如果人類的發展歷史是線性的話,那麼撒哈拉以南地區的非洲應該是今天這個世界上最發達最富饒,最美好的地區。


可是實際情況大家都知道,那個地方發展的並不好,飢餓,疾病,戰亂,瀰漫着整個非洲。困擾着當地的人們,情況反過來了,這是爲什麼呢?



非洲會有今天這樣的處境,原因是多樣而且複雜的,是很多因素共振造成的結果。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於非洲沒有可馴化的大型牲畜。


就拿河馬來說吧,你別看河馬長了一副傻呵呵的樣子,其實河馬非常的兇暴。

 


而且河馬奔跑起來速度極快,人類百米冠軍博爾特奔跑起來的速度都沒有河馬快。所以說一旦河馬在近距離的狀態下想殺死一個人,那個人幾乎沒有生還的可能。


北京動物園的河馬就曾經咬死過人,1976年,當時有一個小姑娘被分配在河馬館,後來有一天這個小姑娘的朋友來動物園找她玩,玩着玩着他們發現這河馬飼料上落了很多的麻雀,他們可能是怕那個麻雀把飼料都吃乾淨了,然後河馬都沒得吃了,所以這些小姑娘小夥子就進去轟麻雀去。


結果這幫小年輕在哄麻雀的時候河馬上岸了,當時大家注意力都在麻雀上,沒人注意到。


在這跟大家多強調一個知識,那就是河馬的性情本來就已經非常兇暴了,母河馬在帶幼崽的時候性情會更加的兇暴,河馬是生育能力特別強的一種動物,曾經動物園裏面的河馬活了60多歲生了50多個幼崽,河馬在性成熟之後會一個一個不停地生崽,換句話說母河馬幾乎一生都在狂怒之中度過



當時動物園裏的那隻河馬就帶着幼崽,那些轟麻雀的年輕人在轟麻雀的時候驚着它了,母河馬就上岸了,當時那羣男生跑得比較快,又是翻牆又是鑽欄杆都跑了,女生小姑娘跑的比較慢,她往外跑的時候上半身都鑽到欄杆外面去了,下半身還在籠子裏面,河馬嘴橫過來咔嚓一咬,就這麼一下子,那個女孩的胃,腎臟,肝臟,脾臟,腰椎,全碎了,後來這女孩送到醫院去搶救,搶救了三天還是死了。


所以大家可想而知,在非洲殺人最多的大型動物就是河馬,比獅子大象殺死的人加起來都要多,你以爲當地人不想馴化河馬嗎?


不說別的,馴化河馬給當地人帶來的精神上的壓力就是不可限量的,你想想看,歐亞大陸地區的騎着戰馬衝鋒,非洲騎着河馬衝鋒那什麼勁頭,別說打了,嚇都嚇死你,可是如果你去卡尼亞等地,說你們怎麼不馴化河馬,他們會瞪着眼問,你讓我去你自己怎麼不去呢?


所以,河馬不能被馴化的一個原因是因爲它們太愛殺人了。那斑馬呢?


似乎很少聽到斑馬殺人的事故,但是斑馬也沒法馴化,因爲它脾氣太臭,見人就咬,而且咬到人就不鬆嘴,在動物園裏被斑馬咬傷的飼養員比被老虎咬傷的飼養員都多。

 

 

而且斑馬視野比一般的馬要大,如果你扔一個繩套過去,它一甩頭就能躲開,即使最專業的牛仔也很難控制它們。


曾經有歐洲人試着馴化斑馬,儘管取得了一點進展讓斑馬拉車,但是想要完全馴化斑馬實在是太難了。所以斑馬不能被馴化是因爲脾氣太臭了。那獵豹怎麼樣呢?


論奔跑速度獵豹比獵狗可快多了,它打獵豈不是事半功倍,而且獵豹對人的敵意其實不算太強,那始終有人還馴服獵豹成爲自己的寵物。




但是獵豹不能被馴化的原因有兩個,第一個是因爲它是一種大型的食肉動物,在自然界中能量轉換的效率大概是10%,也就是說食草動物吃100公斤的草,身上才能長十公斤的肉。


而獵豹吃了食草動物十公斤的肉,自己才能身上長一公斤的肉,所以爲了飼養獵豹你得給它準備吃的肉,而爲了給它準備吃的肉你還得準備更多的草,這成本實在是太高了。而且它太羞澀,不願意當着人類的面交配。

 

那大猩猩可不羞澀,而且是雜食動物,如果吃水果和蔬菜的話其實成本也不算太高,它爲什麼不容易馴化?大猩猩力量很大,讓它施工效率很高的,它不能被馴化是因爲它長得太慢了。


通常來說一隻大猩猩從出生到性成熟需要15年的時間,而在遙遠的過去,其實人均壽命往往到30歲,別說遙遠的過去,清朝末年光緒年間中國人平均壽命30歲,可能大猩猩還沒長大你先死了,沒有人耐心等15年讓這個大猩猩長大。所以大猩猩也不能被馴化,因爲它長得慢。



那羚羊呢,羚羊吃草,成本低,長得快,性情溫順不羞澀,這總可以了吧,其實這也不行,爲什麼呢?因爲它膽子太小了,太容易受到驚嚇,如果把它關到畜欄裏,任何風吹草動都能把它們嚇得狂奔起來,然後一頭撞死在圍欄上。


我有一個發小,搞投資調查的,有一次他們要投資一個養豬廠,但是他要知道這養豬場的選址特別重要,養豬場最忌諱建在公路旁邊。爲什麼呢?因爲哪個司機一不小心,一按喇叭滴滴一聲能嚇死一片豬。



所以大家可想而知,豬被人馴化了一萬多年還這麼膽小,一按喇叭能嚇死一片,那羚羊更別說了。所以羚羊不能被馴化的一個主要原因在於它膽子太小了。


這世界上的動物並不是每一種都能被馴化的,實際上今天全世界體重超過45公斤的大型動物有148種,而能夠被人類馴化的僅僅只有14種,這個比例還不到十分之一,而且這些可以被馴化的動物原產地基本上位於歐亞大陸,地中海東部,像什麼非洲澳洲,北美完全沒有。



在距今一萬五千年前,中國地區分佈着一種野獸,名字叫做灰狼。



它們平時雖然自己也狩獵,抓一些小動物吃,但是有一些時間也喜歡遊蕩到智人的部落附近,吃一些智人剩下的殘羹剩飯,但是我們並不反感他們,覺得他們還正好可以幫着我們清理一下垃圾,所以沒有驅趕它們。



隨着時間的推移,這些生活在智人身邊的灰狼生下了自己的幼崽,我們人類天生有一種喜歡撫養可愛小動物的習性,有的小狼崽性情兇狠,我們祖先覺得這可不好,於是直接就給掐死了。


而有的這小狼崽對智人特別地友善乖巧,反而就被我們留了下來,基於更多的照顧。這些溫柔的小狼崽長大以後呢,又生下了他們的後代,我們祖先又像之前的那樣,殺死兇狠的然後留下溫柔聽話的,久而久之這些灰狼的後代就在外觀和性情上有了顯而易見的變化,這些被我們智人祖先一代一代定向選擇出來的灰狼後代,就是我們今天的好朋友,狗。


灰狼這個物種就這樣與我們人類簽訂了盟約,共同的生活在了一起。當然了,同樣的邏輯也發生在野豬身上,大概在距今一萬年前的兩河地區,中國野豬逐漸的被馴化成了家豬,野山羊逐漸被馴化成了家山羊,六千年前烏克蘭克里米亞地區家馬也得到了馴化。



這一切正如一位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著名教授所說的那樣,這個世界上的動物,能馴化的都是相似的,而不能馴化的動物各有各的不能被馴化的理由


回到我們這一期開始的那個問題。爲什麼撒哈拉以南地區非洲在文明歷史中發生了不好,原因是各種各樣的。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在於撒哈拉以南地區的非洲沒有可以馴化的大型物種,沒有大型的牲畜,畜力就沒法解放,交通物流的成本就很高,很多耕地無法被開發,戰爭的潛力也受到了極大的限制。


而且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當地人沒有足夠充足的動物蛋白來源,人口規模和個人發育都受到了客觀環境的影響,這一切使得撒哈拉以南地區的非洲人們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裏被鎖死在了舊石器時代。


我一直深信的一點就是一個地區的文化面貌和發展水平,跟這個地方的自然地理環境息息相關,所以朋友們我深刻的相信一點,我們越是深入地瞭解自然,我們就能越深入地瞭解我們人類自己


最八卦的人類簡史

—— 一場驚心動魄的人類史偵破記


跟隨國博知名講解員河森堡

直擊70萬年人類史驚心動魄的瞬間

解鎖人之爲人的歷史暗線

 

51講視頻+紀錄片、動圖、文物模型

有趣有料勁爆的講解


4月12日上線

原價¥198 

限時折扣¥129 

 2人拼團¥99 截止4月21日

享全網最低價



點擊原文,立即訂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