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在兩年前看過的《人間失格》,當時看完的感覺是:真是奇怪,明明是作者自己的故事,卻說出了我心裡的感受。

現在,我就著自己的記憶來回答一下吧:

有兩句話讓我印象深刻,「我的不幸,恰恰在於我缺乏拒絕的能力」,「我害怕一旦拒絕別人,便會在彼此心裡留下永遠無法癒合的裂痕」。

作者看來,證明人格依舊存在的方式,是能夠堅定地說出不,然後頭也不回地往前面走的能力。但是從小的父親的強硬教育和作者自己被迫扮演社會化的交際形象(假裝出另一副性格),讓他覺得自己已經失去了獨立的人格。

最終,他選擇走向了自暴自棄式的反抗社會的道路。

——如今的我,談不上幸福,也談不上不幸。一切都會過去的。在所謂「人世間」摸爬滾打至今,我唯一願意視為真理的,就只有這一句話。一切都會過去的。

總的來說,《人間失格》是太宰治在家庭以及社會化壓迫下的心理自白。青年們成長過程中隨著獨立人格的覺醒,但現實生活卻在給予重重壓迫,對他們提出種種要求,這便使廣大青年產生困惑甚至抑鬱。或許可以這樣說,人人都曾是「太宰治」。

不得不說的一點是,太宰治道出了很多人的心聲,但也只限於此。如果你正困於此,讀《人間失格》只會讓你更感壓抑,並不能為你提供方法論的技巧。(下圖)

僅為個人感悟,水平有限。如有闕誤,還請理解。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