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开国元勋之首伊尹是历史上最扑朔迷离的人物之一,长久以来他被认为出身寒门,曾经是一名厨师。

商元圣伊伊

但是伊尹为庖人之说出现甚晚,大概在春秋末期才开始流传。而在早期的文献中并没有伊伊曾经为做过厨师记录,反而是伊尹曾经是一位「家庭教师」。

据《墨子·尚贤》记载:「伊尹为有莘氏女师仆。」女师仆就是贵族世家的家庭教师,在东方的贵族世家(至今日韩的贵族家庭中也是如此)中家庭教师往往还兼职大管家,而且往往是家族的长辈或世交——比如清高宗曾学火器于皇叔庄恪王。而三代以前学在王官,贵族子弟的师长必定也只能是贵族,所以后世认为伊伊为庶民出身的传说只能是战国游士们的一厢情愿。

此外从伊伊的名号上也能看出来伊伊是位知识水平很高的学者。

《说文》认为,「伊尹」的「伊」,不是姓氏,而是伊尹个人专用字。古文字中「尹」字为的手执笔之形,伊尹担任此职务后遂以官职为姓,加「人」部造为伊字,以为纪念。如同后世以司马、司徒为氏者。

在殷墟甲骨卜辞中关于后代商王祭祀伊尹的内容,凡「伊尹」、「伊」、「伊奭」、「庚尹(伊尹日名)」诸称皆指伊尹。也就是说在历代商王的心目中这位辅佐了数代先王(历事商朝成汤、外丙、仲壬、太甲、沃丁 )的长者是「旧老臣」的代表,一直给予最隆重的祭祀。 以至于后人在提到商朝早期时往往将成汤伊尹并论。

在《晏子春秋?内篇谏上》中甚至直言伊尹为商之先祖,所谓「宋之先汤与伊尹」,因此「(商)不宜无后。今惟宋耳,而公伐之,故汤、伊尹怒」。而近代考古学巨擘张光直先生在《商文明》中甚至推测成汤是商王室A组的首领,负责执政,而伊尹则是B组首领,辅佐成汤。

至于后世传说伊尹为厨师出身的原因可能和伊尹在宗教上的职务有关。如《楚辞?天问》有:

「缘鹄饰玉,后帝是飨」(王逸注:「后帝谓汤也,言伊尹始仕,因缘烹鹄鸟之羹,修饰玉鼎,以事于汤」)

注意,这是在为神做供品,也就是说为神灵做饭,而没很高地位是没资格给神灵做饭的(鲁四老爷说:「但是败坏风俗的……祭祀时候可用不著她沾手,一切饭莱,只好自已做,否则,不干不净,祖宗是不吃的。」)而做供品的炊具也是宗庙礼器。伊尹有资格负责这个工作,显然是因为他在有莘氏就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大人物。

伊尹「下厨」时的炊具,青铜礼器。


汤娶有莘氏之女为妃,伊尹自愿作陪嫁缕臣,随同到商。他背负鼎俎为汤烹炊,以烹调、五味为引子,分析天下大势与为政之道,劝汤承担灭夏大任。汤由此方知伊尹有经天纬地之才,便免其奴隶身份,命为右相,成为最高执政大臣。

伊尹不仅是辅佐汤夺取天下的开国元勋,还是后来三任商王的功臣,因此,伊尹在甲骨卜辞中被列为「旧老臣」之首,受到隆重祭祀,不仅与汤同祭,还单独享祀。


伊尹本来是莘部落的人,从小就学习尧舜之道,有才。

但是出身低贱,父亲杀猪的,所以会做饭。当然也有很多传说版本,是弃婴。

不重要。

重点:

因为有才,商王成汤想去挖人;莘部落领导不同意。所以商王干脆就取了莘部落的女儿做小,伊尹是陪嫁过去的。

商王找伊尹聊天,伊尹看著商王有夺天下的想法,但是心理又没底,不知道夏朝内部是个什么情况,伊尹主动提出,要去夏朝卧底。最后才成为了相。那个时候,应该不叫丞相。

所以,奴隶见商汤,也是因为有才。


作者的意思是不是想问问,怎么将遇良才的事儿?

1、首先你自己真的得牛逼,大范围不知道,那么小范围也要知道。诸葛亮就是这样被引荐到刘备那里的。

2、你自己把自己打造得很牛逼。伍子胥少年成名,所以从楚国落难的时候,一到吴国就受重用。而那个时候孙武还在山坡茅屋上写读书笔记。

3、因为孙武有才,所以朋友推荐给吴王,才有后来的孙子兵法。

4、积蓄实力,创造条件。读孙子的「形篇」「势篇」「虚实篇」就知道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