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

在上海著名旅遊景區老城隍廟明清風格的古典建築羣中有一家童涵春堂旗艦總店,被譽爲集養生健康、道地藥材、民俗文化、體驗生活、旅遊休閒、中醫門診於一體的全國唯一一家江南庭院式的“中華老藥鋪”。


迴廊翹角,雕樑畫棟,青磚古樸,青花淡雅,移步換景每一處細節都演繹着百年老藥鋪的歷史底蘊。懸壺濟世、靈芝仙草、藥王祈福、靈池許願,擡頭低頭處處都能直觀地感受到中醫藥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養生

童涵春堂國藥號是一家創始於清朝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3年)的國藥老字號,坐落於繁華商埠十六鋪,以前店後工場的模式,經營各類特色飲片和各類丸散膏丹及花露藥酒。二百多年來童涵春堂堅持配方選用道地藥材,配料講究質量上乘的優良經營傳統,贏得了世人的青睞。


2010年,上海中醫藥行業第一家集名貴地道藥材、養生商旅文、科普宣傳基地、史料文物彙集一體的童涵春堂中藥博物館建成。

上海童涵春堂中藥博物館——位於上海市黃浦區豫園新路20號。該館通過運用原生植物、浮雕、塑像、原始切藥工具、碑文、標本、數碼多媒體展示等方式,將傳統炮製技術、老藥品、老藥方、老廣告、老照片、老史料、舊傢俱、老牌匾等原汁原味中醫藥發展史、珍貴歷史物品一一展現在人們眼前。

作爲滬上同行業的首家企業展館,籌劃已久的“童涵春堂中藥博物館”位於老廟童涵春堂二、三樓之間,面積近千平方米,展示了原汁原味的中醫藥發展史和童涵春堂歷時227年的創業、創新、創牌的發展沿革。館內整體格局古樸、典雅,突出了濃郁的傳統文化氛圍,與堅持至今的每日名老中醫坐堂問診場景一起,成爲滬上中醫藥老字號經典的一面旗幟。館內藏品豐富,內容詳實,系統地介紹了中藥的歷史以及童涵春堂的前世今生。

童涵春堂國藥號二百餘年的發展史,大致可分爲初創、形成規模和新的發展等數個歷史階段,每個階段都有其不同特點。初創時期的童善長,可以說是童涵春堂發展史上的一個關鍵代表人物。

童涵春堂中藥博物館序館中陳列着童涵春堂在創建百年後的商店建築模型,從模型中可看出老店地處上海老城寶帶門甕城內方浜北岸邊上,建築呈三開間五井深,前爲店堂,後爲管理和工場及庫房。模型背後是歷史上有名的國畫黃浦江邊的上海城。

序館的另一邊陳列了神農氏、李時珍、孫思邈的三座塑像,介紹了中醫藥的簡單發展史。

神農氏嘗百草,日遇七十毒,從人類生活實踐中不斷總結髮現可治病的植物,到藥王孫思邈,從藥至醫著書《黃帝內經》,被百姓尊爲藥王,再至明代李時珍通過實踐,寫下了具有世界影響的《本草綱目》,發展至今中醫藥成爲了中國的國寶和特有的文化遺產,在人類發展、民族繁衍和經濟繁榮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在中間圓形櫥窗內陳列着在歷史上中藥曾經使用的珍稀藥材,“犀牛角、廣角、麝香、牛黃、馬寶、猴棗”,部分藥材由於世界珍稀動物保護已不再使用。

在飲片櫃的邊上有二扇紅漆大門,在門的上方有1783四個字,表示了童涵春堂的創始年號。門的兩邊放着用中英文表示的童涵春堂中藥博物館銘牌。門的兩邊是兩隻木雕的大象。博物館的核心區域分爲四個部分,它們的名稱也正是童涵春堂的企業精神,“童叟無欺、涵和理中、春生萬物、堂堂正正”。

老店用過的瓦當和磚頭


童涵春堂創始人童善長(1745-1817),又名在元,寧波人,是寧波市郊莊橋鎮童朝陽家族的27代世孫,童氏家族,財力雄厚,當時在寧波莊橋流傳着所謂:”童姚馬涇張,銀子好打牆“的說法,而童氏又被列爲首富。童善長從小聰明伶俐,長大後繼承祖業,仍在莊橋一帶經商。然而他並不滿足於祖業的現狀,他利用祖傳資本,外出跑馬頭來到上海。覓址在小東門外,裏鹹瓜街上開設恆泰藥行,專做中藥材的批發生意。他經常去四川等地販運藥材,自採、自運、自銷躋身於上海灘的藥材買賣,生意日見興隆。


1932年,由於多種原因,童氏家屬無奈出盤,結束童氏家族獨資經營歷史,改製爲由包括童氏後代在內28戶股東投資企業,更名爲童涵春堂興記國藥號,由第一大股東孫衡甫(四明銀行董事長、總經理)、徐炳暉(阜昌參行老闆)、孔慎甫、餘佐廷、陳楚湘五人組成董事會,由徐炳暉任董事長,由董事會推薦經理人選。


穿山甲



童涵春堂自己研製的人蔘再造丸,這是童善長的一大創造,歷來是該店的一種特色產品,選料道地,加工精細,具有祛風活血,增強體力之功效,深受市郊農民、漁民以及市區各階層人士的歡迎。相傳,人蔘再造丸方的來源,取自宋代惠民和濟局的官方醫局。

其名的來歷,還有一段歷史典故呢!唐代唐玄宗年間,發生安(安祿山)、史(史思明)之亂,唐玄宗派名將郭子儀平定叛亂,當時人們讚頌郭令公(郭子儀)有“再造唐室之功”。童氏製作人參再造丸時便借用了這個歷史典故,寓意人蔘再造丸營養豐富,對增補人的體質具有再造之功效。事實也證明,此品對於寒溼入絡、筋骨疼痛、四肢麻木,半身不遂等患者確實效果良好,譽滿上海灘。

童涵春堂早年的傳統產品“水眼藥”,對治療“風火赤眼,羞明多淚,內外翳障,視物昏花”等也有較好的療效,且對治療農民爛腳也有很顯著的效果,價格又比較低廉,這在當時缺醫少藥的舊中國,對廣大平民百姓來講,無疑是一種福音。以上這些都是童善長的歷史功績,他也就因此而成爲今日童涵春堂的奠基人。

虎骨


清代中藥飲片格鬥櫥,是童涵春堂中藥博物館提供給本次2015年上海市博物館文創設計大賽的博物館藏品素材之一。


中藥櫥亦稱中藥櫃、中藥櫃子、藥櫃子、藥櫥子、藥斗子,通常在藥鋪內貼牆擺放。


其高不過鼻(1.60米,我國普通人身高爲1.60-1.80米),寬不超臂展長度(兩臂伸展寬度1.70米)。有“平視觀上鬥,展手及邊沿”的特點。一斗三格,等份正方,可容普通根莖質重飲片1千克(1公斤),故稱“斤斗”。藥鬥內右側鬥傍上面鑲嵌有可塗擦的標價板。


這座中藥飲片格鬥櫥是童涵春藥店於清代末年購置,專門用來放置各色飲片的櫥櫃。格鬥櫥共分7層6列,總共有42格小抽屜。面門板上標示了不同的藥材,抽屜內照例一斗三格等份正方,總共可收納飲片品種多達一百多種。爲了便於格鬥的開啓,面板上還裝有金屬的捉手。

鎮館之寶——人蔘娃娃,由五名參農大師在公元2000年耗時187天精心製作的獨一無二的國藥珍寶,選用了2000顆人蔘,將參皮、參須、原參枝、蒸煮過的紅參拼接成人蔘娃娃的頭髮、身體、底座,甚至人蔘娃娃臉的肌膚都是用人蔘研磨成細粉塗抹成色。


人蔘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可大補元氣,復脈固脫,補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歷來被視爲百草之王。這尊人蔘娃娃由二千多根人蔘製成,憨態可掬,喜笑顏開。由人蔘與其他珍貴中藥材一起製作的這具人蔘娃娃,其意義在於展現了中藥產業的淵源流長。

童涵春堂自己生產的中成藥

百眼櫥、牡丹瓶、各個歷史時期的檔案原件、老藥工銅像,散落在店堂的上上下下,傳承着童涵春堂227年來的歷史變遷,作爲上海灘起源最早的老藥鋪,童涵春堂中藥博物館折射出中醫藥文化在本埠的發展進程,也成爲中外旅遊消費者“看中國,最地道;看國藥,最文化”的體驗養生之地。

• END •


魔都100系列內容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魔都100,更多精彩,點擊閱讀原文發現驚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