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失眠,看到這位媽媽的留言求助,彷彿看到了同樣爲孩子而操心無眠的媽媽們:


丸子媽你好,最近有個煩心事想跟你說說。


我一直對孩子的教育很上心,自從他上了小學,我就堅持每晚陪讀,幫他複習當天的功課,檢查所有的作業。


孩子也比較爭氣,不管大考小考都是前三名。


年初,我們把孩子轉到了師資條件更好的寄宿學校,想着老師的水平更高,學校管得也嚴,考重點肯定沒問題了。


但怎麼也沒有想到孩子的成績竟然一落千丈,幾個月下來連以前的水平都達不到了!


感覺自己是個失敗的媽媽……到底是哪裏出了問題?


作爲兩個學齡孩子的媽媽,我太瞭解她的焦慮了。


媽媽們不敢加班、不敢出差,下班後心思全撲在孩子的學習上,羣裏有個媽媽,自己不捨得買衣服,卻花了20萬給孩子報興趣班!


留言求助的這位媽媽之前每天都可以輔導孩子的功課,及時幫他查漏補缺;


但住校以後,孩子還沒有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成績自然就會落後。



不得不承認,用錯方法只會導向錯誤的結果,再怎麼努力,我們都只能原地踏步。


這就像讓孩子蒙上眼睛跑步,看不到方向又哪來的前進呢?



最近看到一個讓我深受感動的視頻,我覺得它完美解答了媽媽們的困惑:到底什麼樣的教育才對孩子的未來負責?


視頻來源:讀書郎《你的愛裏,藏着他的未來》


家是孩子成長的搖籃,父母的教育是孩子的第一課堂。陪着孩子一起成長,引導他獲得獨立學習和終身學習的能力,這纔是言傳身教的意義。


興趣是學習的第一動力


媽媽們多麼相似,明知道會對孩子產生不好的影響,陪讀的時候還是會忍不住發脾氣:



這樣的場景熟悉嗎?


我們總是看到孩子的不足:拼音讀不好、算數算不對、注意力不集中、考試分數低……


卻忽略了孩子不愛學習是因爲缺乏興趣。


所以孩子的眼裏,是恐懼、委屈和不理解。


有沒有想過,那些多大人來說理所當然的知識,對孩子來說卻是晦澀難懂的奧祕——


不是他們學不好,而是孩子不知道學習的祕訣是興趣啊!



成年的我們忘記了,在很多很多年以前,我們也曾費力地揹着乘法口訣和每個字的筆畫,也在書桌前哭着渴望藍天和嬉戲。


學習本該充滿樂趣和挑戰,引導孩子發現自己的興趣在哪裏,是我們該做的第一步。


專注力可以帶孩子去向未來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經常被媽媽們掛在嘴邊。


但是正如“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找到孩子的興趣所在還只是第一步,接下來最需要的就是——


專注。專注於把興趣發展爲特長。


視頻裏的小男孩興致勃勃地問道:


“媽媽,月亮爲什麼有時是彎的?有時是圓的?” 

“比薩斜塔真的是斜的嗎?”

“飛機飛得比所有鳥都高嗎?”



很多人都看到了孩子的好奇心,而我更看到了孩子的專注。


如果不是認認真真的看過月亮、比薩斜塔、飛機和鳥,又有誰能輕易問出這些問題呢?


對大人來說,這些問題看似幼稚;但是對小孩而言,每一個問題裏都藏着他們的專注、好奇、想象。


而這些東西,將陪伴孩子一生,帶着他們去到更遠更美的地方,遇見更優秀的自己。


未來的路很長,發現孩子的興趣所在、用心培養他們對興趣的專注力,陪孩子把時間花在正確的地方,你纔能有底氣說出這句:


我家孩子未來可期!


終身學習是孩子的必備能力


孩子還小的時候,我們訓練他從抱睡到拍睡再到自主入睡,那時候的我們,知道睡眠也是一種需要學習的能力。


孩子慢慢長大,我們卻忽視了這個道理:小孩來到這個世界,每一項能力都要學習。


這個媽媽做的最好的地方在於:她本可以像上帝一樣規劃和定義孩子的人生,但她看到了孩子身上藏着的種種可能後,放棄了這個權力。


她帶孩子去科技館、去觀星、去探討宇宙的奧祕,用這些看似浪費時間的行爲去培養孩子如何自主學習:



她用愛填滿孩子空白的靈魂,幫助孩子學會自己奔跑:



我們還是孩子的時候,曾無數次地嘗過考高分的甜頭,這是屬於我們的“闖關模式”,也給了我們這樣的思維定式。


但面對將要生活在未來的孩子們,“成功”已經沒有固定的路數,學習結果變成了副產品,並不再是教育的最終目的。


當知識隨處可得,當我們的孩子必須終身學習的時候,我們能給孩子什麼?


是把浩瀚無垠的知識全盤掌握?還是對這個世界始終保持一份好奇,知道怎麼提出疑問、如何去探索未知、怎樣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我想每個媽媽都會選擇後者。


因爲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不是現成的知識,而是終身學習的能力。



視頻裏,有個一直在修復bug、讓孩子回到正軌的程序員,但我們都清楚,現實中,哪有什麼掌管命運的天使。


那個一直注視着、幫助着孩子的,是媽媽啊。


從這個小生命駐紮在我們身體裏的那一刻開始,我們的心就沒有停止爲孩子跳動。


這個小小的人兒,牽動着我們所有的情緒,讓我們感動,也讓我們懊惱,惹我們哭了,又逗我們笑了。


媽媽也是第一次當媽媽,有許多的不完美,也許脾氣很大,也許能力一點也不出衆,甚至給不了孩子一個聰明的大腦;


但我們的愛,一點也不會少,一樣可以藏着孩子的未來——


藏着“陪伴代替催促”

藏着“鼓勵代替苛責”

藏着“激發興趣與好奇”

藏着“讓孩子自己管理時間”

藏着“激發自學力、因材施教”

……


可能我們終其一生,也無法像其他人一樣,給孩子寬敞的房子和體面的工作。


我相信,時間會證明,陪伴會發聲:我們用愛激勵他們去探索去前行,孩子一定會找到開啓未來的鑰匙。


多麼希望20、30年後,我們的孩子也會像晨晨那樣,站在應有的高度,那個時候,請不要對媽媽說“謝謝”。


因爲媽媽愛你,更相信你,值得更好的人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