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历史系大一学生刘天逸,展示《古代汉语》课教师所出的手抄繁体课文作业。(图/翻摄自新华网)

▲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历史系大一学生刘天逸,展示《古代汉语》课教师所出的手抄繁体课文作业。(图/翻摄自新华网)

大陆中心/综合报导

汉字的繁简之争由来已久,不少有关恢复繁体字的建议也屡见不鲜。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一名历史系大一生,22日在微信传了一组照片引发网友热议,原来他上的《古代汉语》这堂课,老师要求学生手抄300多页近10万字「全都是繁体字」的课文,让学生大喊吃不消,不过该名教师表示,抄写的过程其实也是自身知识积累的过程,能加重记忆和理解力。

据《新华社》报导,这份作业是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历史系老师陈士银所出,他毕业于清华大学博士班,今年才31岁,主要的研究方向不脱历史专业。这次他出的作业被贴到网上后旋即引发热议,不少人认为「都什么年代了还玩这种俗套的作业」、「我就想问问抄写的同学们手累吗?」

▲ 该堂《古代汉语》的作业,学生须手抄近10万字的繁体字课文。(图/翻摄自荔枝网)

▲ 该堂《古代汉语》的作业,学生须手抄近10万字的繁体字课文。(图/翻摄自荔枝网)

其实陈老师的作业不仅仅是抄写繁体字课本那么简单,他是研究「三礼」学的博士,在第一堂课时就教导学生们上课前与老师的礼仪互动。学生受访时也提到,「上课时老师并没有要我们急著打开课本,而是讲起了个人礼仪和上课礼仪。」

汉字的简化运动,虽促进了汉语的普及和发展,但也造成了汉字传承上的中断,对于这次课堂的「繁简之争」,部分网友说道「我们当年古代汉语课也是繁体手抄」、「学历史的,我觉得抄抄繁体字也没什么,更重要的是书里的内容啊。」不过亦有网友表示「矫情」、「无意义,搏眼球而已。」

其实手抄繁体字课文并非只有扬州大学有,江汉大学《大学语文》课教师李振华认为当代用键盘代笔的现象愈严重,导致学生书写能力下降,便要求学生抄写课文练字,并根据书写情况打分数计入期末总成绩,以此逼学生练字。

▲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历史系老师陈士银。(图/翻摄自新华网)

▲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历史系老师陈士银。(图/翻摄自新华网)

大陆政协委员潘庆林于2009年大陆两会上,曾建议恢复使用繁体字。他表示如繁体字里有个「心」,简化后变成「无心之爱」,违背了汉字的艺术和科学性。港星黄秋生也曾在微博与网友「开战」,以繁体字在微博写著,「在中国内地写中文正体,居然过半人看不懂,哎,华夏文明在大陆已死。」引起部分大陆网友留言还击与论战,不过之后已删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