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今天的主讲人,我叫Mia.我是在山东出生长大,现在在美国生活了大概六年的时间。我大学读的是医学院,从小就比较喜欢西方文化,向往国外的生活。

可能大家都知道,在美国,如果你是本科生,当医生是一条非常艰巨又漫长的道路。本科要四年,再去读三年的医学院,然后才能当实习医生和住院医生,而且外国人申请他们的医学院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

我高中的时候其实并没有想到有一天会当医生和移民美国,然后在美国生活。

先说为什么会学医呢?是因为我高中的时候挺中二的,很喜欢看《实习医生格蕾》,觉得里面的医生特别酷,于是就萌生了当医生的念头。

后来如愿上大学,读了医学院。但我刚上大学的时候有点不适应,觉得落差很大,本来觉得上大学了,学习上可以稍微轻松一些,有时间多经历一些事情,去接触真正的世界,但医学生的学习任务非常重,基本没时间做别的,感觉学习压力比高中还要大。大二的时候,怀疑自己不适合当医生,觉得这不是我想要的人生,于是开始找各种兼职,体验生活。

叛逆少年,为爱留学

我从小英语就比较好,口语一直是强项,所以兼职比较多的是英语培训,还做过助教,长期下来积累了一些经验和见识,还认识了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大三暑假,我迎来了人生另一个转折点,当时做了一个决定——休学一年,创业。跟关系很好的朋友商量一起办个英语培训班,主要是觉得传统的英语机构规范太多,又死板,我们想让英语更实用、更新颖。

另外还发生了一件事情,我们学校和国外一个大学有个暑期项目,他们有教授过来讲课,我当时是项目志愿者,主要给那边教授做一些翻译工作。其中有个教授,现在是我老公,但那时候只是共事关系,慢慢成为朋友,但并没有在一起。后来的暑假,我老公又回到我们学校,还是做这个项目。虽然我已经不在学校做志愿者了,但我们还是见了面。这次见面可以用二见钟情形容,我们在一起了。到现在,我们已经结婚四、五年了,有两个孩子。

说回休学的事,创业一年后,更加确定自己不喜欢学医这条道路,觉得走不下去,于是从休学变成了退学。父母很不理解,男朋友在美国,建议我去他那边读社区大学。为什么读社区大学呢?主要是因为比较好申请,而且相对比较便宜。

如果想转四年制的大学的话,学分也是可以转过去,也为了结束异地恋和男朋友在一起,所以就申请了他所在城市的社区大学。

学霸在社区大学栽了跟头

上社区大学之后,却在学习上狠狠被打脸了。

当时觉得自己好歹也算是学霸,区区一个社区大学算什么?而且我雅思考了八分,觉得可以读著玩玩,说不定还可以转学。但是第一个学期,成绩低到差点被开除。

我觉得主要原因是山东老家是高考大省,压力很大,从初中到大学接受的都是中国式教育,只要分数好就行,但是美国大学不是这样,期中期末考试分数占的比例最多也就50%,我像在中国那样考前准备根本就不行,放松了几个星期后,连及格的可能性都没有了。

美国高校是每天每周都要按时交作业。比方说一般情况下,一个学期下来,可能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各占20%、30%左右,其它的在每个星期的作业里面。为了提高成绩,我把每个学科、每天要交的作业都整理好,按时上交,这个方法治好了我的拖延症。

在美带娃是一种什么体验?

在社区大学读了差不多两年,因为每个学期的课并不是很多,考虑到跟我男朋友在一起也比较长时间,就打算结婚生孩子。结婚后,我怀孕了,女儿的预产期是2月底,但我那个学期选了好多课,我天真地以为我可以带著孩子去上学,或者跟我老公轮流带。然而当我女儿出生后,我才发现前三个月只要不喂奶她就经常嚎啕大哭,根本就脱不开身。那个学期的课基本没时间上,跟老师说明情况后就没去上课了,从那个时候到现在,一直在家里全职带孩子。

接下来说说美国带孩子这件事。首先,美国的资源明显非常多,不管是物质上的还是精神上的。物质上的资源很直观的一点,就是儿童游乐场特别多,比方说我们家就是走路20分钟就能到附近的游乐场。还有公立的图书馆,图书馆一般都会有小孩玩的地方,里面有各种各样的玩具。然后还有很多活动,比方说早教课,图书馆的早教课都是免费的,就是读书唱歌跳舞之类的活动,大一点的活动也有,社区中心是全部免费的。瑜伽课、篮球课、还有体操课都是比较火的课程,我周围很多朋友的孩子都会去上体操课,可见美国人对体操非常的重视。我女儿也去上体操课,她现在三岁,会走平衡木,还在学翻跟头。

除了体操课,我女儿还有画画课、陶艺课、舞蹈课。我之前在微信上看到国内家长发的一些文章,说美国的小孩过得也挺不轻松,但是我觉得本质还是非常不一样的,美国的家长送孩子上这些课,纯粹就是让他们跑著玩,培养兴趣,几乎没有家长会想著自己的孩子有一天会去走体操这个道路,比如当体操冠军之类的。

另外,美国的孩子上学,五岁以后可以上kindergarten,这个严格来说就像国内的学前班一样,并不是幼儿园。五岁之前,day care特别多,就是全日制托管,因为这边的情况基本是双方的家长是不会给你带孩子的,如果双方家长都工作的话,普遍会选择day care。孩子三岁的时候,可以上preschool,这个算是相当于国内的幼儿园。

一般来说,小孩上学前班的学校,也是以后上学的学校。

Ta眼中美国中产阶级中年人的生活

最后一个问题,谈谈美国中年人的生活。

美国中产阶级中年是我接触得比较多的人,我觉得过得还真的挺辛苦的。因为一方面是有孩子了,另一方面是很多30岁到35岁以上的中年人,还没有还清他们的学生贷款,而且很多还要还房贷。

对于美国人来说,生孩子的成本是非常大的。主要是时间上的成本。因为就像我说的,美国的小孩要五岁以上才可以上公立学校。上午八点半到九点上学,下午三点左右放学,时间比较紧凑,如果父母有一方全职带孩子的话,就牺牲了一个人的收入,如果找托管,那就要付给托管机构很大一笔费用。所以我觉得美国的中产阶级在经济上的负担其实挺大的。

不过等孩子大学毕业后,无论是经济上还是时间上都丰富了,然后开始享受老年生活。很多人羡慕美国老年人的生活,觉得又没有房贷要还又没有孩子要去养,还有大把的时间,但其实都是苦过来的。美国老人一般都不会给他们的孩子再去带孩子,因为好不容易熬出来了,为什么还要去给自己找罪受呢?

精神和文化方面,美国人看心理医生的比例是非常高的,而且美国人看心理医生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然后就会导致一个什么样的状况呢?就是在国内,如果你最近状态不太好,遇到工作上的一些问题,那你可能会跟同事或者朋友说这个事,比较负能量,但是在美国,很少出现这样的情况,因为美国人会觉得如果你有什么问题,你应该去跟你的心理医生说。

总的来说,我觉得美国人非常注重家庭,家庭观念非常重。在美国,爸爸妈妈和孩子组成一个小家庭,是社会凝聚最强的一个东西,父母对孩子也非常注重陪伴。我觉得在美国,小家庭的生活还是挺美满的,也比较满足。

这边的孩子长大以后活得比较自我,可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交自己想交的朋友,压力没有那么大。国内很多文章说美国的阶级固化比较严重,确实如此,但是另一方面,对于中产阶级阶级来说,你想要维持在中产阶级的压力是非常小的。如果父母是中产阶级,子女毕业工作后一般也是中产阶级。对于大多数的美国人来说,他的生活压力并没有那么大,就比如小孩的升学压力,大多数家长都没有太多望子成龙的想法,除非是精英阶层,那他们可能就是,如果要保证自己的孩子以后再成为精英,付出的成本会比较高一些,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我觉得会更希望给孩子一个比较美好的童年,让他活得更轻松一点。

我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感谢大家收听。

更多移民故事,关注美移移民攻略?

www.zhihu.com
图标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