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今天的主講人,我叫Mia.我是在山東出生長大,現在在美國生活了大概六年的時間。我大學讀的是醫學院,從小就比較喜歡西方文化,嚮往國外的生活。

可能大家都知道,在美國,如果你是本科生,當醫生是一條非常艱巨又漫長的道路。本科要四年,再去讀三年的醫學院,然後才能當實習醫生和住院醫生,而且外國人申請他們的醫學院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

我高中的時候其實並沒有想到有一天會當醫生和移民美國,然後在美國生活。

先說為什麼會學醫呢?是因為我高中的時候挺中二的,很喜歡看《實習醫生格蕾》,覺得裡面的醫生特別酷,於是就萌生了當醫生的念頭。

後來如願上大學,讀了醫學院。但我剛上大學的時候有點不適應,覺得落差很大,本來覺得上大學了,學習上可以稍微輕鬆一些,有時間多經歷一些事情,去接觸真正的世界,但醫學生的學習任務非常重,基本沒時間做別的,感覺學習壓力比高中還要大。大二的時候,懷疑自己不適合當醫生,覺得這不是我想要的人生,於是開始找各種兼職,體驗生活。

叛逆少年,為愛留學

我從小英語就比較好,口語一直是強項,所以兼職比較多的是英語培訓,還做過助教,長期下來積累了一些經驗和見識,還認識了很多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大三暑假,我迎來了人生另一個轉折點,當時做了一個決定——休學一年,創業。跟關係很好的朋友商量一起辦個英語培訓班,主要是覺得傳統的英語機構規範太多,又死板,我們想讓英語更實用、更新穎。

另外還發生了一件事情,我們學校和國外一個大學有個暑期項目,他們有教授過來講課,我當時是項目志願者,主要給那邊教授做一些翻譯工作。其中有個教授,現在是我老公,但那時候只是共事關係,慢慢成為朋友,但並沒有在一起。後來的暑假,我老公又回到我們學校,還是做這個項目。雖然我已經不在學校做志願者了,但我們還是見了面。這次見面可以用二見鍾情形容,我們在一起了。到現在,我們已經結婚四、五年了,有兩個孩子。

說回休學的事,創業一年後,更加確定自己不喜歡學醫這條道路,覺得走不下去,於是從休學變成了退學。父母很不理解,男朋友在美國,建議我去他那邊讀社區大學。為什麼讀社區大學呢?主要是因為比較好申請,而且相對比較便宜。

如果想轉四年制的大學的話,學分也是可以轉過去,也為了結束異地戀和男朋友在一起,所以就申請了他所在城市的社區大學。

學霸在社區大學栽了跟頭

上社區大學之後,卻在學習上狠狠被打臉了。

當時覺得自己好歹也算是學霸,區區一個社區大學算什麼?而且我雅思考了八分,覺得可以讀著玩玩,說不定還可以轉學。但是第一個學期,成績低到差點被開除。

我覺得主要原因是山東老家是高考大省,壓力很大,從初中到大學接受的都是中國式教育,只要分數好就行,但是美國大學不是這樣,期中期末考試分數佔的比例最多也就50%,我像在中國那樣考前準備根本就不行,放鬆了幾個星期後,連及格的可能性都沒有了。

美國高校是每天每週都要按時交作業。比方說一般情況下,一個學期下來,可能期中考試、期末考試各佔20%、30%左右,其它的在每個星期的作業裡面。為了提高成績,我把每個學科、每天要交的作業都整理好,按時上交,這個方法治好了我的拖延症。

在美帶娃是一種什麼體驗?

在社區大學讀了差不多兩年,因為每個學期的課並不是很多,考慮到跟我男朋友在一起也比較長時間,就打算結婚生孩子。結婚後,我懷孕了,女兒的預產期是2月底,但我那個學期選了好多課,我天真地以為我可以帶著孩子去上學,或者跟我老公輪流帶。然而當我女兒出生後,我才發現前三個月只要不餵奶她就經常嚎啕大哭,根本就脫不開身。那個學期的課基本沒時間上,跟老師說明情況後就沒去上課了,從那個時候到現在,一直在家裡全職帶孩子。

接下來說說美國帶孩子這件事。首先,美國的資源明顯非常多,不管是物質上的還是精神上的。物質上的資源很直觀的一點,就是兒童遊樂場特別多,比方說我們家就是走路20分鐘就能到附近的遊樂場。還有公立的圖書館,圖書館一般都會有小孩玩的地方,裡面有各種各樣的玩具。然後還有很多活動,比方說早教課,圖書館的早教課都是免費的,就是讀書唱歌跳舞之類的活動,大一點的活動也有,社區中心是全部免費的。瑜伽課、籃球課、還有體操課都是比較火的課程,我周圍很多朋友的孩子都會去上體操課,可見美國人對體操非常的重視。我女兒也去上體操課,她現在三歲,會走平衡木,還在學翻跟頭。

除了體操課,我女兒還有畫畫課、陶藝課、舞蹈課。我之前在微信上看到國內家長發的一些文章,說美國的小孩過得也挺不輕鬆,但是我覺得本質還是非常不一樣的,美國的家長送孩子上這些課,純粹就是讓他們跑著玩,培養興趣,幾乎沒有家長會想著自己的孩子有一天會去走體操這個道路,比如當體操冠軍之類的。

另外,美國的孩子上學,五歲以後可以上kindergarten,這個嚴格來說就像國內的學前班一樣,並不是幼兒園。五歲之前,day care特別多,就是全日制託管,因為這邊的情況基本是雙方的家長是不會給你帶孩子的,如果雙方家長都工作的話,普遍會選擇day care。孩子三歲的時候,可以上preschool,這個算是相當於國內的幼兒園。

一般來說,小孩上學前班的學校,也是以後上學的學校。

Ta眼中美國中產階級中年人的生活

最後一個問題,談談美國中年人的生活。

美國中產階級中年是我接觸得比較多的人,我覺得過得還真的挺辛苦的。因為一方面是有孩子了,另一方面是很多30歲到35歲以上的中年人,還沒有還清他們的學生貸款,而且很多還要還房貸。

對於美國人來說,生孩子的成本是非常大的。主要是時間上的成本。因為就像我說的,美國的小孩要五歲以上纔可以上公立學校。上午八點半到九點上學,下午三點左右放學,時間比較緊湊,如果父母有一方全職帶孩子的話,就犧牲了一個人的收入,如果找託管,那就要付給託管機構很大一筆費用。所以我覺得美國的中產階級在經濟上的負擔其實挺大的。

不過等孩子大學畢業後,無論是經濟上還是時間上都豐富了,然後開始享受老年生活。很多人羨慕美國老年人的生活,覺得又沒有房貸要還又沒有孩子要去養,還有大把的時間,但其實都是苦過來的。美國老人一般都不會給他們的孩子再去帶孩子,因為好不容易熬出來了,為什麼還要去給自己找罪受呢?

精神和文化方面,美國人看心理醫生的比例是非常高的,而且美國人看心理醫生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然後就會導致一個什麼樣的狀況呢?就是在國內,如果你最近狀態不太好,遇到工作上的一些問題,那你可能會跟同事或者朋友說這個事,比較負能量,但是在美國,很少出現這樣的情況,因為美國人會覺得如果你有什麼問題,你應該去跟你的心理醫生說。

總的來說,我覺得美國人非常注重家庭,家庭觀念非常重。在美國,爸爸媽媽和孩子組成一個小家庭,是社會凝聚最強的一個東西,父母對孩子也非常注重陪伴。我覺得在美國,小家庭的生活還是挺美滿的,也比較滿足。

這邊的孩子長大以後活得比較自我,可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交自己想交的朋友,壓力沒有那麼大。國內很多文章說美國的階級固化比較嚴重,確實如此,但是另一方面,對於中產階級階級來說,你想要維持在中產階級的壓力是非常小的。如果父母是中產階級,子女畢業工作後一般也是中產階級。對於大多數的美國人來說,他的生活壓力並沒有那麼大,就比如小孩的升學壓力,大多數家長都沒有太多望子成龍的想法,除非是精英階層,那他們可能就是,如果要保證自己的孩子以後再成為精英,付出的成本會比較高一些,但是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我覺得會更希望給孩子一個比較美好的童年,讓他活得更輕鬆一點。

我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感謝大家收聽。

更多移民故事,關注美移移民攻略?

www.zhihu.com
圖標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