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桿竹節蟲「破殼而出」的奮戰瞬間!(圖由楊巽斐提供)

2018-10-14 10:24

〔記者劉曉欣/彰化報導〕棉桿竹節蟲是常見竹節蟲,但許多人都不曾見過「破殼而出」的瞬間,彰化市聯興國小校長楊巽斐,意外拍到棉桿竹節蟲從卵鞘而出的生之喜悅,看到破殼的奮戰精神,讓所有圍觀的人都為竹節蟲寶寶加油!

楊巽斐說,這是她第一次見到竹節蟲「破殼而出」的瞬間,也讓人覺得非常神奇,因為竹節蟲卵鞘只有0.3公分,但是一出生的竹節蟲寶寶「一齡若蟲」就大約有2到3公分,加上竹節蟲的觸角與足都很細長,直擊到若蟲要掙脫卵鞘,不斷的使勁,不斷的努力,也讓所在場的人都非常感動。

楊巽斐說,棉桿竹節蟲的名字由來,並不是因為長得像棉花,而是因為在日治時期曾是造成棉花危害而得名,目前野外並沒有找到雄性的紀錄,所以是以不必受精就可繁殖下一代的孤雌生殖來繁衍下一代,也就是雌蟲生下卵,破殼而出的若蟲也是雌性,才會被稱為是「女兒國」。

而棉桿竹節蟲在「若蟲」期間擁有「再生能力」,也就是足如果有斷掉的話,就會再下一次「蛻皮」時,就會把斷掉的腿給長回來,非常神奇。

  • 棉桿竹節蟲「破殼而出」的奮戰瞬間,紅圈處是頭部。(圖由楊巽斐提供)

    棉桿竹節蟲「破殼而出」的奮戰瞬間,紅圈處是頭部。(圖由楊巽斐提供)

  • 棉桿竹節蟲「破殼而出」瞬間!(圖由楊巽斐提供)

    棉桿竹節蟲「破殼而出」瞬間!(圖由楊巽斐提供)

  • 棉桿竹節蟲的成蟲。(圖由楊巽斐提供)

    棉桿竹節蟲的成蟲。(圖由楊巽斐提供)

  • 棉桿竹節蟲的若蟲。(圖由楊巽斐提供)

    棉桿竹節蟲的若蟲。(圖由楊巽斐提供)

  • 棉桿竹節蟲的成蟲。(圖由楊巽斐提供)

    棉桿竹節蟲的成蟲。(圖由楊巽斐提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