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愛好小篆的朋友,書法基礎一般。半年前開始學寫鄧石如小篆《千字文》。對臨摹的次第和用筆的方法上有一些實際的體會,和大家分享。

鄧石如是清代書法大師,各體皆精,尤以篆書造詣最為深厚。他將隸書的筆法融入到小篆的書寫中,使得篆書突破了鐵線玉箸的藩籬,更具有書寫感和靈動性,開創了清篆的先河。《千字文》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用筆精湛老辣,結體別具一格,是小篆作品中難得的精品,也適合初學者臨摹學習。

初寫時,這位書友是從臨帖開始練習的。不過期間遇到了不少的困難,無論筆勢還是結體,都差強人意,我們看下圖就是他剛開始寫的時候的習作,可以看到中鋒線條還不夠穩定,結體也有不少問題。

當然學習新帖總有個從陌生到熟悉,從緊張到放鬆的過程,不過僅靠重複練習來提升水平,進度會比較慢,寫著寫著也容易失去信心和動力。

在筆者的建議下,這位書友先暫停臨帖的方式,改用描紅來練習了三個月。其實描紅就是我們經常提到的臨摹中的「摹」,「臨」纔是對著字帖在空白紙上書寫,只是還有很多人分不清楚。而且按照學習的次第,應該是先摹而後臨。

在描紅的過程中,這位書友解決了兩個問題:一是中鋒書寫的穩定性,因為可以照著範字描寫,可以更專註於小篆逆入澀行緊收的運筆方式,不至於擔心把筆畫寫歪寫變形,所以練習起來更專註,更有效率。二是不知不覺之間,對字形結構的把握也提升了,偶爾在空白紙上寫兩筆,字也更加端正工整了。

在書法入門階段,每個人都要先經歷「入形」的階段,從筆法和結構上把握每個字的細節和整體,而描紅可以幫助你更迅速更簡單地完成這個階段的練習,效果還很明顯。

接下來再重新開始臨帖,用筆的穩定性和結體的準確性已經大為提升,這時候的練習要點,已經轉變為追求臨帖過程中的書寫感,讓筆畫線條的質量更高,更有力度和彈性,書寫更有節奏感。

鄧石如小篆千字文描紅字帖

這段時間的練習基本上是水磨工夫,筆者建議這位書友用兼毫和羊毫交替練習。體會不同彈性的筆毫,書寫時對用鋒的變化以及提按調鋒運用的不同之處,以強化控筆能力。

一般來說,初學者用兼毫筆會更適合,因為其彈性比較適中,便於掌控。狼毫偏硬,羊毫偏軟,對用筆力度控制不夠精細的人往往用不習慣。不過因為鄧石如本人善用長鋒羊毫,他的篆書作品也多用羊毫書寫,所以學寫他的作品,可用羊毫來做比對。


小篆,從秦朝創立,漢朝改進和結束,是漢高祖劉邦將小篆改進了今天的漢子。

《千字文》其實今天,也就李斯和鄧石文可以稱作為大師,據說秦始皇的傳國玉璽:「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就是李斯寫的作為歷史愛好者,對小篆並不瞭解。

查閱資料說要上密下疏,整個小篆古人研究出來的寫字方法,如果讓我學,不會拘泥於上密下疏導,任何人不花功夫,光靠嘴皮子說,是不能練好字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