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的普及要從娃娃抓起",現在大部分四線城市及其以上基本都能做到.但是編程卻未必.

微軟將推出「編程一小時」活動 為年輕一代提供接觸編程的機會編程一小時 《我的世界》教你如何編寫程序編程一小時 《我的世界》教你如何編寫程序

我們知道英國已經將計算機編程課程納入了課程標準,樂高的普及也讓很多學生基礎到了樂高拖拽式編程,目前中小學Scratch也在逐步普及.雖然2015年教育部出台了政策鼓勵STEAM教育在國內的開展,中央電教館的的編程競賽小學組也有用到編程,noi的普及組也要求小學生掌握一定的計算機知識.但是總體上國家並沒有像國外那樣大力的推動編程教育.

個人對於兒童學編程是比較認可的,因為編程實際上是一種語言,也是一種思維工具,使得我們能夠從另外一個角度理解當今數字化社會是怎樣運行的.還有人說,有助於數字原住民區分生命和及其,讓他們認識到機器人背後是一堆邏輯,而不會對於高度擬人的機器人產生疑惑.

當然編程可以培養邏輯思維/創新能力是應有之意.

國內達內公司借世界編程一小時的東風開展了兒童編程.課程設置比較成人化,有點培養少兒工程師的味道,教育理念不足.

大家怎麼看達內的課程.


個人一直比較看好編程教育領域,覺得未來會成為大部分人的基本技能之一。去聽過一節達內的編程課,感覺是把達內的成人編程教育用兒童的語言表述出來,裡面添加一些遊戲。8、9歲的小朋友要先學習英語,再根據老師的指點填寫一些關鍵詞。編程教育是為了培養孩子邏輯思維、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種方式感覺是為了編程而教小朋友編程。達內的方式,我感覺不是他不好,但不是我喜歡的。

現階段TOC模式主要瞄準高端家長,對普通大眾來說需要教育市場,心理價位也很低。


編程一小時是非常好的入門啟蒙活動。http://Code.org上的很多趣味化的課程非常好。

由於技術的發展,編程門檻不斷在降低,計算機編程形成了人機交互語言,幫助創作、設計、計算,在孩子的成長中很多時候都能用得到。今後,計算機編程是個必備技能,人人都能做些簡單的編程。

即便不做軟體工程師,程序思維是個思維模式,這種思維模式也有利於解決一些重複性的問題。

現在有了計算機,有了視頻教學和在線教學網站和很多入門級的軟體,孩子很容易自己學會計算機編程。 也許入門啟蒙需要藉助外部力量幫助一下,但是一旦入門了,孩子就可以自己學習,有問題在網上查找就好,很多事情並不需要家長參與。

可以參考我這篇文章:從《20幾歲憑什麼改變世界:扎克伯格傳》看兒童計算機教育

我在知乎上有個Live:知乎 Live - 教孩子編程,從玩遊戲到編遊戲,專門講一些具體的實踐,歡迎來參加。
達內的這個課程沒有仔細了解,不過就您所描述,課程設置比較成人化,個人表示不太贊同。小孩子學編程,不能像大人學編程一樣,學完之後就可以上手做項目,而是重在思維習慣的培養。

  另外,關於小孩子學編程,本人非常贊同。因為從社會發展的角度來講,信息化將是必然的趨勢,暫且不講當前PC互聯網已經向移動互聯網發展,長遠來將,物聯網帶來的智能機器普及,將使得未來的生活離不開基礎的編程應用。在此呼籲教育部儘快像普及英語一樣,從小學開始教孩子們學編程。


謝謝邀請,非常榮幸能回答這個問題,從2013年起,在Moailla基金會的支持下,我們一直在新疆地區開展火狐天山行公益課堂活動,2015年初的時候,我們開始關注這個項目,同年九月,我們在新疆教育學院實驗小學,烏市十小,烏市40中學等中小學同步引進這個項目,課堂的反映非常好,學生們很喜歡這個活動,家長也認為這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活動,更難得的是,孩子們在學習的過程,不僅能通過遊戲的進展鍛煉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而且還可以通過顯示源代碼這個環節,去學習英語,學習JS, 美中不足這個項目對網路的要求太高,國內的校園網大部分不能很好的支持,如果能開發一個線下版就好了.

可能這個提問時間非常早了吧,雖然國內的少兒編程教育起步比較晚,但至少在2019年,少兒編程培訓變得非常火爆,有越來越多的少兒編程培訓機構出現。可以說,國內推行少兒編程教育是大勢所趨,勢不可擋。

再來,現在少兒編程大都從學習scratch開始,它是由 麻省理工大學 MIT 和 Google 主導開發的針對 5-12 歲兒童的可視化編程語言。只需要使用滑鼠,學生就可以編寫自己的故事書,動畫片或者小遊戲。

在這裡沒有任何模糊的代碼行。相反,將Scratch塊安排並拼接在一起就好像它們是虛擬樂高積木一樣。但它不僅僅是一個編碼指南,它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在線社區,由交換思想和靈感的程序員組成。對於孩子來說,這是一個充滿吸引力的地方!可愛的操作界面讓孩子進行自由的創作,遊戲化的學習讓孩子學習變得更快樂,學習效率更高。

相信少兒編程會越來越火,國內開展少兒編程是一定可行的,最重要的是找到適合孩子們學習的方法。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