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禹錫是六甲番人極其崇敬的偉大詩人,他的豁達開朗,有唐一代都是少見的,即便是不如意時,他的詩也是不會有愁苦味道的,比如這首《秋江晚泊》,就是在被貶途中寫的:

長泊起秋色,空江涵霽暉。

暮霞千萬狀,賓鴻次第飛。

古戍見旗迥,荒村聞犬稀。

軻峨艑上客,勸酒夜相依。

這首詩大意是:長長的船泊處出現了秋色,空闊的大江水面,滿是水汽和霧光,暮霞呈現千萬種形狀,而天上的賓鴻正有序地飛行,古戍所的旗遠遠可見,野外的村落依稀聞到犬吠,高大船上的客人,正在勸酒度過這個夜晚。

這首詩有三組對仗,所以讀來仰抑頓挫,很有節奏感和音樂性,雖然用普通話讀來不怎麼押韻,暉、飛和稀、依,按普通話韻母是不同的,不過用粵潮客閩吳湘等方言讀起來就不會存在這個問題。

首聯的「空江」,既是實景的空闊,也是詩人內心孤寂的投射,頷聯和頸聯,詩人看到的景色從高到遠,由遠及近,接著又出現了依稀的犬吠聲音,然後尾聯是近處的勸酒聲,層次分明。全詩的秋、暮、賓、古、荒、稀、依,都讓人感受到詩人內心的孤寂,賓鴻不單是指具體意象——南飛的大雁,也是詩人的自喻,略帶悲意。最後結句通過客人勸酒的聲音反襯詩人內息的孤單,不過想來當時詩人應會放下心結端起酒杯吧。

這首詩採用白描手法,全詩畫面感很強,而聲音的遞進又充滿了立體感,讓這首詩如小視頻一樣呈現在我們面前。

劉禹錫的詩整體上是俊朗曠達的,即便是被貶路上因秋引起的思緒,也被他放在開闊的天地之間,悲而不愁,格調大氣。

關於劉禹錫,關於《秋江晚泊》,不知您是否喜歡,歡迎大家留言討論,更多精彩,敬請關註:六甲番人。


官場失意,文章得意,大凡文人墨客都有這樣的經歷,豐富的情感體驗才能創作出好作品,這一句話同樣適用於古代文人們。我們要感謝他們的懷纔不遇,否則詩壇哪來的百家爭鳴,大放異彩?

1 屈原:「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離騷》節選: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餘雖好修姱以鞿羈兮,謇朝誶而夕替。

既替餘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攬茝。

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怨靈修之浩蕩兮,終不察夫民心。......

芳與澤其雜糅兮,唯昭質其猶未虧。

忽反顧以遊目兮,將往觀乎四荒。

佩繽紛其繁飾兮,芳菲菲其彌章。

民生各有所樂兮,餘獨好修以為常。

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餘心之可懲。

公元前305年,屈原反對秦楚合盟被楚懷王流放到漢北地區,寫下了情真意切,飽含愛國熱情的《離騷》,全詩共373句,2490字,是中國古代第一部個人創作的浪漫主義政治抒情詩,與《詩經 國風》並稱風騷,全文洋洋灑灑,如江河奔湧,汪洋恣肆,字字句句飽含熱烈的愛國,又流露出深沉的悲哀與憂憤。屈原有政治才能,有治世才華,奈何楚王昏庸無能,只能眼睜睜的看著曾經強大的楚國被秦國一步步蠶食,直至滅亡,家國天下夢的破滅,屈原心灰意冷,徹底絕望,與國同亡。愛國情懷,忠貞不渝,可歌可泣!

2 陳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登幽州臺歌》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公元696年,外族契丹來犯,守將武攸宜率軍徵討,陳子昂隨軍出征,武攸宜不會謀略,不聽陳子昂進言,戰敗,陳子昂降為軍曹,報國落空。登上高臺,不見明君,生不逢時,天地廣闊,卻懷纔不遇,憂愁寂寞,傷心落淚。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啊,千百年的英雄夢想都會因這一句而老淚橫流。當後人念起這句詩時,更為陳子昂英年早逝而嘆惋不已。

3 柳宗元:「孤舟蓑笠翁 ,獨釣寒江雪。」

《江雪》

千山鳥飛絕 ,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 ,獨釣寒江雪。

公元805年,「永貞革新」失敗,柳宗元被貶為永州司馬。千山萬徑俱寂寂,飛雪漫天,冰天雪地,一隻孤舟,一位老翁,披蓑戴笠,江中獨釣,這是遠離世俗的桃花源,不記煩憂,不顧前程,可以忘掉一切,可以遺世獨立,多孤高清傲,多灑脫出塵!這是獨屬柳「愚翁」的精神凈土,純潔寧靜,纖塵不染!這是人人都嚮往的都喜歡的自由而純凈的意境,是一方心靈的樂土。

4 白居易:「同是天涯淪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識。」《琵琶行》節選:

千呼萬喚始出來, 猶抱琵琶半遮面。轉軸撥弦三兩聲 ,未成曲調先有情。弦弦掩抑聲聲思 ,似訴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續續彈 ,說盡心中無限事。.......

我聞琵琶已嘆息, 又聞此語重唧唧。同是天涯淪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識。.......

感我此言良久立 ,卻坐促弦弦轉急。悽悽不似向前聲 ,滿座重聞皆掩泣。座中泣下誰最多, 江州司馬青衫濕。

白居易兩首樂府詩寫得好,一是《長恨歌》「天長地久有時盡, 此恨綿綿無絕期。」一是《琵琶行》「同是天涯淪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識。」

公元816年,白居易為被刺殺的宰相武元衡上書請捕刺客,嚴懲兇手而得罪朝中權貴,被貶為江州司馬。巧遇琵琶女,色藝雙絕,卻年老色衰,委身商人,淪落異鄉,詩人本為京官,貶謫偏僻之地,感慨琵芭女身世遭遇,實際上感慨詩人自己懷纔不遇,處境悽苦,同病相憐,淚濕青衫,一曲訴衷腸!

5 蘇軾:「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念奴嬌 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謹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1082年,「烏臺詩案」差點要了蘇軾的命,在牢裏關了一百多天,經各方求情,蘇軾免了一死,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夜遊赤壁所作。

蘇老夫子很是愐懷古代英雄,尤其是羨慕周瑜,年少英雄,有名君賞識,有紅顏知己,赤壁一戰,名揚天下。而詩人自己年已四十,卻一再貶官,功業無成,憂愁悽苦,早早花白了頭髮,空餘一腔熱忱卻報國無門,一句「人生如夢」,流露出詩人深深的無奈和滿腔的遺憾與鬱憤。讀來,既開闊深遠,又悲愴悽苦。

6 辛棄疾:「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鷓鴣天 代人賦》

陌上柔桑破嫩芽,東鄰蠶種已生些。平岡細草鳴黃犢,斜日寒林點暮鴉。山遠近,路橫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

辛棄疾抗金起義可比嶽飛,他一生都致力於抗金復國,奈何南宋腐朽怯懦,多次將他罷官免職,閑居在家,空有一身本領,卻生不逢時,遺恨而終。

公元1181年,辛棄疾被罷官,閑居江蘇農村所寫。

柔桑嫩芽,平岡細草,黃犢鳴叫,青??沽酒,鄉村春色,生機盎然,相反的是城裡桃李,風雨中殘敗凋零,諷刺統治者的苟且偷安,一味投降,而詞人便是不畏嚴寒,迎風傲然盛開的薺菜花。於風雨飄搖中依舊堅韌挺立,這便是辛棄疾。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古代文人們渴望做大官,做好官,只為一腔報國熱忱,就算官場你傾我軋,難以安身立命,但他們依舊孜孜不倦,踽踽獨行,寧赴死,不苟活,這份責任感與熱情,在詩詞鏗鏘有力的文字中,穿越千年,激蕩不息...


古時大多數人都寒窗苦讀十幾年,只為一朝金榜題名天下知,接著入朝為官,或一展抱負,造福百姓;或鑽研權謀之術,得到富貴名利。在這過程中,有的人順利的實現了自己的願望,有的人卻遇到阻礙。貶官便是其中的阻礙之一,貶官的原因有很多種,可能是損害到上層利益,可能是被人連累,可能是才能不夠……但不論是什麼,被貶官之後的感受,總是不太好,內心的憂愁失意無處排解,詩詞便是抒懷排解失意的工具之一。便出現了「貶謫詩」。

接下來,就來說說我喜歡的貶謫詩吧。因為題中舉例的《陋室銘》,其文學體裁是居室銘,駢體文,所以下述的貶謫詩,文學體裁也不拘於詩這一種體裁。

辛棄疾的《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我們小時候上語文課的時候都學過。

醉裏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這首詞作於詞人失意閑居信州之時。這首詞前面讀起來讓人熱血沸騰,讓人真想同詞中那個人一樣在戰場上,奮勇殺敵,不畏沙場兇險,完成自己一生的抱負,替君王收復失地,完成統一大業,自己能夠名垂青史。只是因為最後一句,前面的心有多沸騰,那麼現在就有多麼悲涼,只因為那個人現在已生華髮,無力實現理想。我被詞中的深重愛國之情所震撼,但更為其中的壯志難酬,烈士暮年的無力而感到遺憾。縱觀辛棄疾的一生,多是艱辛。他出生於金國,但是他的先輩與金國有不共戴天之仇,於是少年時便抗金歸宋。他雖有才幹,卻在官場難以施展其才,實現收復失地的願望,且備受排擠被貶官,雖又多次任職,仍是沒有實現自己的抱負,但是他從沒有放棄過。

和辛棄疾一樣都是豪放派代表的蘇軾,也沒有逃過被貶官的遭遇。蘇軾才華橫溢,曾經進士及第,前途一片光明,與變法新黨不和,因「烏臺詩案」被誣陷,貶官至黃州。後來也幾經宦海沉浮。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和《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都是他被貶黃州後所做作,這兩首詞都很喜歡。這次就先介紹《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這首吧。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至於為什麼要作這首詞?詞人是這麼說的: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出遊遇雨,沒有雨具,大家都覺得很窘迫,可詞人不這麼覺得。都說於小見大,這雖然是一件很小的事,但是從中體現出的無所畏懼,曠達之意卻讓人喜歡。雖然蘇軾此時被貶,但是並不因此而悲傷,風雨再大,處處蕭索,又有何懼,一蓑煙雨任平生。不管曾經有多麼黑暗,蕭索,但正如雨過會天晴,終會是一片光明,不懼風雨,淡然歸去吧!

貶謫之時他們都是官場失意,前途未明,內心悲憤是人之常情。但是短暫的失意後,能夠走出那份失意,沒有自暴自棄,他們或重燃鬥志,或寄情山水,或心繫天下等等,順心而寫下的貶謫詩詞,在我看來,都是好詩詞。「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真是舉不勝舉啊!


蘇軾應該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貶謫文人。王安石司馬光新舊黨派鬥爭之時,站錯隊的蘇軾就被一貶再貶,先從黃州當了一陣團練副使,又被貶到杭州、揚州、定州,最後到了惠州,幾乎快到海南了。但是天性樂觀曠達的蘇子瞻,無論在哪,都是一副寵辱不驚,淡看雲捲雲舒的模樣,無論什麼境遇,都不改天真爛漫的赤子之心。

鑒於題主舉的例子的《陋室銘》,所以下面引用的也不限於詩一種體裁:

1.最有名的,估計每個中國人都會背: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念奴嬌.赤壁懷古》

2.」 認得醉翁語:「山色有無中。」 一千頃,都鏡凈,倒碧峯。忽然浪起,掀舞一葉白頭翁。堪笑蘭臺公子,未解莊生天籟,剛道有雌雄。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水調歌頭·黃州快哉亭贈張偓佺》

【擊節讚歎,可浮一大白。】

3. 蝸角虛名,蠅頭微利,算來著甚幹忙。

事皆前定,誰弱又誰強。

且趁閑身未老,須放我、些子疏狂。

百年裏,渾教是醉,三萬六千場。

思量,能幾許?

憂愁風雨,一半相妨。 又何須抵死,說短論長。

幸對清風皓月,苔茵展、雲幕高張。

江南好,千鍾美酒,一曲《滿庭芳》。

【心中光風霽月的人,到哪裡都是曠達超然的。】

最後,援引趙翼的評價:

」東坡襟懷浩落,中無他腸,凡一言之合,一技之長,輒握手言歡,傾蓋如故,而不察其人之心術......固終始無間,甚至有為坡遭貶謫,亦甘之如飴者。」


這個很多的哦。古代的著名的詩人大部分都是被貶才寫出好詩的。很多詩歌都是因為表達一種抑鬱不得志之情和繼續想為國效力之感而著名。試想誰會在得意的時候還寫這些詩?

比如蘇軾,他的一生十分坎坷,他的著名詩都是在被貶的時候寫出來。最有名的就是在被貶到黃州時寫的《念奴嬌·赤壁懷古》《赤壁賦》等等,還有被貶到嶺南時候的「一蓑煙雨任平生」,都是被貶時候寫的。

再比如杜甫也是,十年困居長安,仕途失意,抑鬱不得志。之後又經歷安史之亂,看到民不聊生的場景,內心十分悽苦,寫了《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之後杜甫病死在了江中的一條小船上,晚景悽涼。詩仙李白也是一樣的。也是因為被貶哦。這樣的人很多的哦,還有屈原,也是被貶謫最後無奈跳了江。還有,柳宗元,王昌齡。大部分著名的詩都是被貶的時候寫的。話說為什麼被貶才寫出好詩呢?其實古人跟咱們現在人思想都差不多的,人生不如意的時候,心情都比較低落,咱們可以聽聽歌,寫寫字,就是用來發泄這種情緒,古人也是一樣的。政治不得志,都寫在了詩裏。

司馬遷在《報任安書》裏有這麼一段話:「古者富貴而名摩滅,不可勝記,唯倜儻非常之人稱焉。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賢聖發憤之所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鬱結,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來者。乃如左丘明無目,孫子斷足,終不可用,退而論書策,以舒其憤,思垂空文以自見。僕竊不遜,近自託於無能之辭,網羅天下放失舊聞,略考其行事,綜其終始,稽其成敗興壞之紀,上計軒轅,下至於茲,為十表,本紀十二,書八章,世家三十,列傳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草創未就,會遭此禍,惜其不成,是以就極刑而無慍色,僕誠已著此書,藏之名山,傳之其人,通邑大都;則僕償前辱之責,雖萬被戮,豈有悔哉!然此可為智者道,難為俗人言也。」

所謂「逆境出人才」,很多人不在逆境中崛起那麼只能在逆境沉默了。被貶後寫出好詩的詩人,蘇軾可能是人人皆知的了。除此之外,還有陶淵明、屈原、陳子昂、王安石、歐陽修、白居易……


必須是白居易的《琵琶行》,千古無二!

首先來看一下,白居易是如何被貶的……

唐憲宗元和十年,發生了一件轟動朝野的大新聞,宰相武元衡在上朝途中被淄青節度使李師道派出的刺客當街刺殺。

那個時候,已經四十三歲的白居易依然是滿腔熱血的,激憤上書,要求朝廷立即偵緝兇手。最誇張的是,他竟然是滿朝文武中第一個表態的人,而對這種事情的表態並不在他的職權範疇裏。

但是,萬萬沒想到!當時唐憲宗李純決定以大局為重,不去追究武元衡被刺之事,而是給白居易捏造了一個很齷齪的罪名,說白居易的母親明明是在賞花的時候不慎墜井而死,白居易卻毫無避忌地寫有《賞花》和《新井》之詩,言辭浮華,品行不端,應予貶斥。

白居易就是這樣被貶為江州司馬的。由於白居易的前半生受到的挫折太少了,還看不懂朝廷「在下一盤很大的棋」,所以常常為自己這一次所遭受的不公憤憤不平。

鬱積的負能量必須要找到宣洩的渠道,有一次,白居易在潯陽江邊送客時聽到了琵琶聲,遇到了琵琶女,寫下那首流傳千古的《琵琶行》。《琵琶行》成為了一首理想主義者的吐槽詩篇,吐槽世事無常、命運殘忍。它在哀悼著倡女命運的時候,也哀悼了普天下所有理想主義者的悲慘命運。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所有理想主義者的命運都是共通的,不僅跨越空間,同樣跨越時間: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絃。

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

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

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

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

輕攏慢撚抹復挑,初為霓裳後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流泉冰下灘。

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漸歇。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

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

東船西舫悄無言,惟見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陵下住。

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

曲罷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

鈿頭銀篦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污。

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閑度。

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

門前冷落車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

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樑買茶去。

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幹。

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

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

住近湓江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

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

豈無山歌與村笛,嘔啞嘲哳難為聽。

今夜聞君琵琶語,如聽仙樂耳暫明。

莫辭更坐彈一曲,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卻坐促弦弦轉急。

悽悽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

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

往昔如夢幻般絢爛,現實如醒覺般殘忍。白居易的中隱又何嘗不是一種「門前冷落車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呢,只是天生的理想主義者並不會真的輕言放棄,理想的激情如同密閉容器裏的水,在這裡被壓制,便要在那裡尋找出口,縱然永遠尋不到出口,也不會在現實的陽光下被蒸發殆盡。


劉禹錫的《玄都觀桃花》

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觀裏桃千樹,儘是劉郎去後栽。

王叔文失敗後,核心人物劉禹錫,柳宗元都被貶。十年後纔回到長安。這年春天,他去京郊玄都觀賞桃花,寫下了《玄都觀桃花》這首,不料又因詩句「玄都觀裏桃千樹,儘是劉郎去後栽」觸怒新貴,再次被貶。

14年後,皇帝換了幾茬,老劉又被弄回長安了,但憤青脾氣還是沒變,他又跑去玄都觀了,只是桃樹都沒了,於是又寫了一首詩。

《再遊玄都觀》

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凈盡菜花開。

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

論戰鬥能力,我最佩服的就是他了!第一次被貶的時候,他寫的西塞山懷古是我最喜歡的一首劉詩

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今逢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


《琵琶行》,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其實我最佩服的是關於音樂手法彈奏那一塊的比喻,美而且專業。「大珠小珠落玉盤」「間關鶯語花底滑」


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 ,

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 ,

夜半鐘聲到客船。

詩人張繼雖不是被貶,但考試落榜的心境應差不了些許,只一首詩,千古留名。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