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事醫學 故事-《當呼吸化爲空氣》

無論疾病還是健康,貧困還是富有,能夠做到“不負生命”的人少之又少。

今天的我是這個故事的主角,是美國的一個天才醫生:保羅·卡拉尼什。而我也是2016年全球最受矚目的作家之一。我的書,獲得了幾乎能夠獲得的所有讚譽,震撼了全世界無數的讀者。

“這本書令人敬畏且震撼人心,每個活着的人都應該讀一讀。”《當呼吸化爲空氣》,這是我人生的第一本書,也是最後一本書。

敘事醫學 故事-《當呼吸化爲空氣》

2015年3月,37歲的我剛剛登上人生的巔峯,便因爲癌症離開人世。

被譽爲“斯坦福大學天才醫生”的我,擁有美國耶魯大學醫學博士學位,當時我即將取得斯坦福醫學院外科教授的職位,並準備主持自己的研究室。我是大衆眼中的人生贏家,也是“美國神經外科醫生協會最高獎”的獲得者。大家都認爲我是上帝的寵兒,卻遭遇了突然的不幸,患上了肺癌。

我一輩子都在與死神戰鬥,卻在人生最好的時候倒在了死神面前。

我和病魔戰鬥了兩年,在最後幾個月,我只能靠讀書寫作來對抗生命的無情。

我最大的遺願,就是“請一定要出版這本書。”

因爲這本書,是天才醫生和將死病患雙重身份的我,對生活、人性、生死、醫療最深沉的思索,我希望“如果生命只剩下最後的火焰,我也會用來照亮你眼前的路。”

敘事醫學 故事-《當呼吸化爲空氣》

“我不想死”

“肺上佈滿了數不清的腫瘤……這是癌症,而且已經擴散得很厲害了……我已經看過幾十套這樣的片子......但眼前這套片子唯一的不同點在於:患者是我自己。”

“我不想死。”病房裏,我和妻子相擁流淚。此時此刻,我被剝去了所有身份,變成了一個將死的凡人。

這個病房我再熟悉不過了。正是在這間病房裏,我祝賀病人痊癒,見證他們迴歸正常生活的幸福;正是在這間病房裏,我宣佈病人死亡……我還曾經渴望過,可以躺在這牀上好好睡一覺。現在我就躺在這牀上,很清醒。

敘事醫學 故事-《當呼吸化爲空氣》

“這當下到底該怎麼活?”

在那段難熬的時光,是文學讓我重獲新生……當時的我在疼痛中醒來,又要面對毫無意義的一天……我下了牀,向前一步,一遍遍重複着完整的句子:我無法前行。我仍將前行。

這句話來自《等待戈多》的作者塞繆爾·貝克特:I can’t go on, I’ll go on.

濃縮的生命也是生命,人生的意義從未改變。

那天早上,我做了一個決定,我要逼迫自己,迴歸手術室。

道德義務是有重量的,有重量的東西就有引力,所以道德責任的引力又將我拉回手術室……我會把死神當作一個威風凜凜、不時造訪的貴客,但心裏要清楚,即使我是個將死之人,我仍然活着,直到真正死去的那一刻。”

“人當生如蟻而美如神。”因爲,我們無法決定自己的死,卻可以決定自己生時的每一刻。

我回到了手術檯前。一開始,因爲體力和疾病的關係,我會出現視力模糊、暈厥等狀況,甚至無法獨立完成一個手術。那時的我,出現了“菜鳥纔會出的問題”。

然而,“隨着日子一天天過去,似乎越來越平穩順暢了…我的力量繼續回升,操作手術的流暢性與技巧也漸漸重回巔峯…一個月後,我幾乎是全負荷地在做手術了。”

查出癌症的第九個月,我仍然是一副拼命三郎的狀態,幾乎天天做手術到深夜、甚至到凌晨。

不爲什麼,只爲“再堅持幾個月,就可以結束這種馬不停蹄的工作狀態,順利從住院醫生畢業,安心做個相比之下更平靜、更輕鬆的教授。”

是啊,死亡近在咫尺,但我心中仍然有夢。

畢業後,我就已經站在神經外科的頂端;而我的夢想,則是問鼎神經系統科學的高峯。

然而,癌症就如同螃蟹的大鉗子,緊緊地夾住了我,阻止我前進。更讓人灰心失望的是,要管理一個實驗室,至少需要有二十年的計劃。我所剩的籌碼不多,不想押在實驗室裏了。

天賦與能力,是我曾經內心最大的驕傲。但每一個人都會老去,身體衰老,甚至有人會因爲意外而失去這些。這個時候,人就開始沉淪,抱怨,甚至放棄人生。

但我沒有,因爲我發現,生而爲人最大的驕傲,並不來源一個人擁有什麼,而是取決於一個人去做什麼。

敘事醫學 故事-《當呼吸化爲空氣》

“我準備好了”

在生命的最後一程,我放棄了通過呼吸輔助設備維持生命,而選擇騰出雙手,拿下面罩。

“我準備好了。”

2015年3月9日,星期一,我在病牀上去世。我的妻子露西,爲這本未完成的書,寫下了最後的結局。

我被安放進一個柳木棺槨,葬在聖克魯斯山上一片田野的邊緣,可以俯瞰太平洋和海岸線。

編輯:項雨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