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是甄士隱,小士紳有田租收,有花園住眾多僕人服侍,都算小富貴了,五歲大女兒被拐走,他就崩潰,家中失火,田產又突然收成不好被族人騙買了,總之無釐頭下半世窮衰仆街光景就現世了,某天他窮極無聊聽到兩個好似外星人一樣的所謂一僧一道唱醒世歌,他就好似是它們的同族之人跟著召喚消失雲遊去了吧!此後他再出現時己不是人了吧,因為他可隨吋出現又可消失,跟那神不神鬼不鬼靈異現象一樣的兩個怪人物同樣功能了,在小說中太驚悚了!想想他這不是出家,好似等於一個加入邪神組織的猛鬼了!

妙玉應該是蘇州一個中等貴族家庭傳承的一個小家碧玉吧,天生貴族品味奇高,不適家道小富式微的生活吧,只能自閉在小道觀所謂帶髮修行,道姑居士式生活方式,但她去到大觀園又如魚得水,還暗戀上寶玉,哦!原來她找到適合她生活的地方了!

賈珍的親爸爸賈敬富貴生活過厭了,想學仙人長生不老,煉丹藥食丹丸,中毒爆肚死了,真慘!

智能兒從小家窮只能出家做小尼,她年輕美麗勾上秦鍾兒都上手入巷了,偏秦鍾兩父子激懼死了,她可能重λ尼廟或把心一橫入青樓,以後做有錢男人妾士吧!

芳官齡官幾個小女戲子迫上梁山做尼姑,她們不想被買出去做女傭人妾士,權宜之計,她們幾個將來一定搞事鬧事的!

惜春天生喜歡自閉自大清靜懶散的生活,紅樓夢最可怕最無用價值的人就是她,不生兒育女工作,整天自閉無聊食飯睡覺拉屎的廢柴貴族小姐生活,最後到後其實一點貢獻也沒有,是人類最傻瓜變態的生活方式,等於現在日本年輕人什麼都不做的宅居啃老生活了!

柳湘蓮更無釐頭,他是一個破落還小有家產,極懂生活情趣的花花公子,不是敗家仔,他同尤三姐其實不熟悉,就算作者暗示他們有過邂逅相識,尤三自殺他情惑走在大道上,卻被那兩個像外星人一樣的一光頭一臭道,好似落降頭邪一樣劫走魂兒被控制了,不知所蹤,寶玉出走也是這樣的下場,其實以他們兩個人的性格根本就不適合這種好像沒了身體,神不神鬼不鬼的虛幻生活,他們適合活在現實生活裏!

中國人從漢朝就流行這種似被外星人劫持飛升做神仙脫胎換骨的美好生活,傳說仙氣優美幾令人神往,但紅樓夢就嚇人驚悚了,作者真不好!呵呵!????????


《紅樓夢》小說情節發展中有四個人出家了:

第一個,甄士隱。

甄士隱元宵節愛女英蓮丟失,又因為一場大火,把家也燒了。偏值近年水旱不收,鼠盜蜂起,無非搶田奪地,鼠竊狗偷,民不安生,因此官兵剿捕,難以安身。士隱只得將田莊都折變了,便攜了妻子與兩個丫鬟投他丈人家……士隱乃讀書之人,不慣生理稼穡等事,勉強支持了一二年,越覺窮了下去。封肅每見面時,便說些現成話,且人前人後又怨他們不善過活,只一味好喫懶作等語。士隱知投人不著,心中未免悔恨,再兼上年驚唬,急忿怨痛,已有積傷,暮年之人,貧病交攻,竟漸漸的露出那下世的光景來……士隱便說一聲「走罷!」將道人肩上褡褳搶了過來背著,竟不回家,同了瘋道人飄飄而去。

在遭到親情、財產、健康、被人嫌棄的連續打擊之後,甄士隱看破紅塵,選擇了出家。

第二個,柳湘蓮。

一聽賈璉要同他出去,連忙摘下劍來,將一股雌鋒隱在肘內,出來便說:「你們不必出去再議,還你的定禮。」一面淚如雨下,左手將劍並鞘送與湘蓮,右手回肘只往項上一橫。可憐「揉碎桃花紅滿地,玉山傾倒再難扶」,此刻尤三姐的揮淚自盡讓他認為尤三姐是清白的,乾淨的,因此後悔不迭,說她是「剛烈賢妻,可敬,可敬!」

彼時的柳湘蓮,尤三姐死後,也已生無可戀。 於是,在與道人一番對話後,「柳湘蓮聽了,不覺冷然如寒冰侵骨,掣出那股雄劍,將萬根煩惱絲一揮而盡,便隨那道士,不知往那裡去了。」自然,他如甄士隱一般,徹底拋下紅塵,跟著道人飄然而去。

第三個,賈惜春。

從小沒有父母憐愛,兄嫂對自己不聞不聞,惜春養成了孤僻冷漠的性格,心冷嘴冷。家族的沒落,三個姐姐的不幸結局,「勘破三春景不長,緇衣頓改昔年妝。可憐繡戶侯門女,獨臥青燈古佛旁。」 使她產生了棄世的念頭。後入櫳翠庵,出家為尼。

第四個,賈寶玉。

賈寶玉本是有佛性有慧根的人,二十二回的一句曲文「赤條條去來無牽掛」,讓他悟出了禪機。

大觀園諸芳流散,林黛玉魂歸離恨天,賈府被抄家,家族敗落,「空對著,山中高士晶瑩雪;終難忘,世外仙殊寂寞林」,特別是林妹妹的死,令他大徹大悟,他選擇了懸崖撒手,出家為僧……


一是甄士隱。獨生女兒英蓮在元霄節被家人霍啟不慎丟失。繼而被人販子抱走;這年三月十五葫蘆廟裡和尚不小心引起火災,把甄士隱家燒個精光,封氏對他不好,日子過不下去,路遇跛足道人口唸《好了歌》,頓悟出家。二是賈寶玉。寶玉出家不是怨恨,不是絕望,不是生活不「美」,而是幻滅後的一種徹底躲避而已,塵世的那段生活恰似在紅樓做了一個夢。三是賈惜春。她是賈家四姐妹中年紀最小的一位,寧國府中賈敬小女兒,賈珍的胞妹,從小在榮國府賈母身邊長大,性格孤僻冷漠心冷嘴冷。四大家族的沒落命運,三個本家姐姐的不幸結局,使她產生了厭世的念頭,便削髮為尼了。四是妙玉。妙玉比林黛玉還清高,本是蘇州人,出身仕宦人家,因從小多病,不得已皈依佛門,帶髮修行。五是芳官。她被逐出大觀園的下場無非是被隨便嫁人或到別人家繼續當女僕,以芳官高傲的性格而言,她應該是寧願出家,也不願受辱的。


問題:《紅樓夢》中哪些人出家了?,原因是什麼?

要說《紅樓夢》裏出家的人,那可就多了。有賈寶玉,甄士隱,賈敬,賈惜春,芳官,藕官,蕊官,柳湘蓮。原本在寺廟裡的有妙玉,智能,智通,圓心。還有最後的香菱,還有在家喫齋唸佛的王夫人,還有榮國公的替身張道士,剪燭花的小道士。另外還有早已存在的神通廣大的茫茫大士、渺渺真人、空空道人等等。

我們這裡說的出家,就是說離開了家,和尚道士神仙都算的,具體說不清楚是去幹了什麼,例如賈寶玉,他就是跟了那兩個「茫茫大士」「渺渺真人」飄然而去的。不只是賈寶玉,要是細究起來,每個人出家都是有原因的。

賈寶玉為什麼出家呢

作者曹雪芹在賈寶玉身上注入了一生的心血,把他塑造成一個叛逆者,予以頌揚。最後卻在人間世走投無路,安排他出家,隨著神仙飄然而去,賈政想去追趕,卻只有一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賈母、賈政、王夫人想要的,賈寶玉已經給他們拿到了,科舉考試得了第七名,皇上也賜予了「文妙真人」的封號,也應是光宗耀祖了。與薛寶釵結婚了,也有了遺腹子,薛姨媽、薛寶釵應該高興纔是。

賈寶玉說,「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鍾於女兒,鬚眉男子不過是些渣滓濁沫而已。」但是他心愛的女兒一個個都離她而去,晴雯做了芙蓉神,林黛玉也焚燒詩稿,淚盡而死。大觀園不復有往日的繁華,已是驅妖捉鬼,一大片瓦礫墳場而已。對這一個曾經「詩書簪纓之族、鐘鳴鼎食之家」,賈寶玉還有什麼是值得留戀的呢。

從甄士隱身上看到了什麼

不要說,這甄士隱在當時最是紅塵中一二等風流富貴之地,小日子還是過得很滋潤的,又清高,又是個文化人,又極於施捨和助人,還有幾個小錢,把那女兒英蓮也捧成了明珠一般。聽說賈雨村要去趕考,就慷慨的予以支助。這樣的好人哪裡去找呢,賈雨村一輩子應該只有感恩的份兒。

但是誰知造化弄人,好人反而還不得好報。女兒被人拐走了,房屋也被葫蘆廟的一把火燒光了。賈雨村當了官,明知道恩人女兒的下落,卻明白裝糊塗,惦記的卻是他的丫環嬌杏。這就是世態炎涼,人間百態。

陋室空堂,當年笏滿牀。衰草枯楊,曾為歌舞場...昨夜破襖寒,今嫌紫蟒長。亂烘烘你方唱罷我登場,反認他鄉是故鄉。甚荒唐,到頭來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於是,甄士隱大徹大悟,遂出家跟了一僧一道而去。

賈敬何許人也

一個全心全意撲在道家事業上,置其它都不顧的老男人。他是寧國公之孫,家世顯赫,又貴為進士出身,但卻無意功名利祿,一副看破紅塵、生無可戀的樣子。一味地好道,燒丹鍊汞,把官職給兒子賈珍襲了,自己只在城外玄真觀裏胡鬧取樂,幻想有一天白日飛升,得道成仙。他兒子給他做壽請客,大擺了宴席,他也不回家來見客。

我是清凈慣了的,我不願意往你們那是非場中去。你們必定說是我的生日,要叫我去受些眾人的頭,你莫如把我從前注的《陰鷙文》給我好好的叫人寫出來刻了,比叫我無故受眾人的頭還強百倍呢!

他賈敬只顧得自己的事,要求把那經文的註解刻印一萬張送人,不知道這是積德還是圖名。「箕裘頹墮皆從敬,家事消亡首罪寧」,一個賈府的衰敗,就是從寧國府開始的。賈敬身為寧國府的最高掌門人,對家族的事情不管不顧,致使家族衰落,一敗塗地,就像焦大喝酒後所說的,把祖宗的家業臉面都丟光了。

至於其他的賈惜春、芳官等,她們為什麼要出家,這裡就不再講了。我們看過《水滸傳》的都知道,這個世上,到底什麼是叫做「逼上梁山」。


在《紅樓夢》原著中,除了原有的出家人以外,一共還著重寫了9個半出家人,按其出家的先後順序為:賈敬、甄士隱、妙玉、柳湘蓮、芳官、藕官、蕊官、惜春、紫娟、賈寶玉。其中,賈敬在京城外的道觀煉丹,按有的紅學著作的觀點,只能算半個出家人。他們出家的原因分為以下幾類:

第一類,燒丹鍊汞,想做神仙。

這一類指的就是賈敬。第2回冷子興演說榮國府時,介紹了賈敬是寧國府第三代的次子,原來也襲了官,後來開始喜歡道術,燒丹鍊汞,把官位讓兒子賈珍襲了,自己一心想作神仙,別的啥事也不管。

賈敬也不肯回原籍,就在京城城外和道士們混在一起,直到第63回「吞金服砂,燒脹而歿」。賈敬的出家原因看似愚昧,但在科學技術不發達的古代卻不乏其人,甚至一些妄圖長生不老的皇帝,也沉溺其中不能自拔。

第二類,人生受挫,看破紅塵。

這一類指的是甄士隱、芳官、藕官、蕊官。

甄士隱出家的原因在第1回說得很清楚,他先後遭遇了愛女英蓮被拐賣、家中失火兩個重大的打擊,加上丈人封肅騙取他的錢財,「暮年之人,貧病交攻」,此時恰逢瘋道人念《好了歌》,甄士隱於是大徹大悟,跟著出家去了。

芳官、藕官、蕊官三人的情況比較相似,她們本是為迎接元妃省親,從南方買來學唱戲的小女孩,後來分到大觀園各處,但是特殊的經歷使她們難以為世俗所接受。抄檢大觀園後,她們均被逐出門外。

第77回,芳官等三個的乾娘專門向王夫人彙報,「芳官自前日蒙太太的恩典賞了出去,他就瘋了似的,茶也不喫,飯也不用,勾引上藕官蕊官,三個人尋死覓活,只要剪了頭髮做尼姑去。」最後,經王夫人批准,芳官跟了水月庵的智通,蕊官、藕官跟了地藏庵的圓心,各自出家去了。

第三類,為情所困,為愛所傷。

這一類指的是柳湘蓮、賈惜春、紫娟、賈寶玉。

柳湘蓮是一個天馬行空的人,尤三姐看上了他的英俊瀟灑,他也把祖傳的寶劍轉交尤三姐作為定情之物。誰知後來柳湘蓮因為誤解了尤三姐的為人,要退婚,導致尤三姐自殺。柳湘蓮見識了「尤三姐這樣標緻,又這等剛烈,自悔不及」,跟著一個「跏腿道士」出家了。

賈惜春是賈珍的妹妹,卻在榮國府大觀園生活。原生家庭讓她背上了沉重的社會輿論包袱,而她的無情從抄檢大觀園後將並無大錯的入畫拒之門外即可見一斑。元春的怨恨、迎春的虐死、探春的遠嫁都刺激了惜春的神經,後來她與妙玉也過往甚密,決定了她遁入空門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紫娟是陪伴在黛玉身邊最親密的人。根據王夫人的安排,惜春就在原來住的房子帶髮修行,同時根據自願原則找服侍的人,其實也是一起出家。紫鵑表示她服侍黛玉一場,「他死了,我恨不得跟了他去。但是他不是這裡的人,我又受主子家的恩典,難以從死。如今四姑娘既要修行,我就求太太們將我派了跟著姑娘,服侍姑娘一輩子。」

賈寶玉對林黛玉有著深厚的感情,雖然他因病中被「調包計」安排與寶釵成婚,但他卻從此不再依戀俗世的人生。有人說寶玉傷害家人最深,但寶玉的出家自有其個人的境界,就像李叔同1918年出家前寫給日本妻子誠子的信:「人生短暫數十載,大限總是要來,如今不過是將它提前罷了,我們是早晚要分別的,願你能看破。」

第四類,自小多病,帶髮修行。

這一類指的就是妙玉。妙玉是蘇州人氏,祖上也是讀書仕宦之家。她自小多病,買了許多替身都不管用,最後親自入了空門,病纔好了,所以一直帶髮修行。

妙玉出家前的經歷有些類似林黛玉。黛玉從會喫飯時就開始喫藥,請了多少名醫修方配藥也不見效。黛玉三歲時,一個癩頭和尚說要讓她去出家,說如果不出家,她的病一生也治不好云云。


《紅樓夢》裏,統計一下,前後至少有十餘個」出家人」,而且不容易算準。

甄士隱出家做道士,他是被逃荒逼的。

芳官等三個Y環出家,表面看是為了擺脫乾孃的控制,實質上是表現她們跟王夫人鬥到底的決心,王夫人要清理寶玉周圍的「不安定因素」,三個Y頭以出家作為自己最後的抗爭,王夫人已控制不了態勢,寶玉也有心無力。

柳湘蓮有俠義性格,講求信義。尤三姐之死給他帶來巨大震動和自責,他發現自己實際上成了一個背信棄義的人,為了修復自我,平衡內心,他毅然出家。

惜春則有些另類,她是抱定終身不嫁的意志而出家。

紫娟跟黛玉鐵姐們,她恨寶玉薄情,黛玉死後,她看破世事,跟著惜春一塊兒出家。

妙玉,帶髮修行的居士,寄居於賈府,類似」職業化僧人」,這個人極頂聰明,言行高僻。我懷疑她是作者安排在庵裏吸引賈寶玉的精神託寄的。此人後來被賊人擄走,傳聞在海邊遇害,寶玉悲傷嘆惋。

水月庵老尼,葫蘆廟小沙彌,這兩位角色,也是「職業化僧人」。

這麼多人出家(包括這麼多出家人),都不足以說明什麼,關鍵是主角賈寶玉的出家,這纔是點晴之筆。

一場大火過後,大觀園和榮寧兩府沒有了,「家亡人散各奔騰」,「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家族抄沒了,真愛(黛玉)遠去了,身邊的「金釵銀釵」一個個走的走,散的散,出家的出家,所有的繁華錦繡,一把火過後,全沒了,」一場繁華一場空」……賈寶玉毅然選擇出家做和尚,歸隱於荒山野廟之中。

詭異的是,書的前後出現了的兩個神仙,癩頭和尚與跛足道人,他們又算不算「出家人」?

」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再加上」警幻仙姑」和「神瑛侍者」,這些幻像,到底是歸於神仙,還是歸於」出家人」?

一一一部《紅樓夢》,從頭寫到尾,恁多人出家,真是寫盡了幸酸。詭異的是,這個」出家人」的人數,還統計不過來,不容易弄準確。

我忍不住想問一下曹雪芹,嘿,哥們兒,你一部書寫那麼多和尚(尼姑),到底是幾個意思?

(圖片源於網路)


《紅樓夢》中出家的有好幾個,但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惜春。

紅樓夢裡,惜春出家跟其餘諸釵一樣,她們的結局,曹公早在判詞中透露,惜春的是「可憐繡戶侯門女,獨臥青燈古佛旁」,也就是說,惜春最後的結局是出家為尼,這一點確定無疑。

關於惜春出家的暗示,原文中也有不止一處提及,比如周瑞家的送宮花一回,看到惜春正在跟水月庵的小姑子智能兒頑笑,惜春曾說出一句讖語:「我這裡正和智能兒說,我明兒也剃了頭同他作姑子去呢,可巧又送了花兒來,若剃了頭,可把這花兒戴在那裡呢?」

賈府過元宵節時,惜春作了一首燈謎:前身色相總無成,不聽菱歌聽佛經。莫道此生沉黑海,性中自有大光明。謎底是佛前海燈。庚辰本脂批說:此惜春為尼之讖也。公府千金至緇衣乞食,寧不悲夫!

這些暗示,都指明瞭惜春最後的結局,即出家為尼。那麼問題來了,惜春為什麼要出家呢?原因大致有這樣幾個。

第一,出於自願。從上面舉的例子可以看出,惜春出家的念頭,是從很小的時候就種下的。她跟水月庵的小尼姑智能玩的好,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她們志趣相投,兩個人聊得來。

年深日久,她們彼此自然會聊到很多東西,比如惜春跟智能說生於富貴之家的無奈和孤獨,而智能兒則會跟惜春說出家為尼的清苦和寂寞,但這也許正是惜春想要的生活,因為生於賈府的她,不僅孤獨,還不自由,而做尼姑,至少人身是自由的。

還有一個原因,則是惜春很小的時候,母親就去世,父親又跑去煉丹,哥嫂也不管她,她自幼又被賈母抱過來一起養著,小時候的惜春,是孤獨的,沒有玩伴,這也成為她後來養成孤僻性格的重要原因。

自幼就孤獨的惜春,自然不怕孤獨,甚至喜歡上了清靜而無人打擾的孤獨,就像水月庵的智能兒一樣,每日青燈古佛,慢卷經書,她應該是嚮往過這種孤獨但相對自由的生活的,尤其在賈府走下坡路以後。

第二,被逼無奈。除了心甘情願這樣的內在因素,惜春出家,應該是受到了外力的擠壓和逼迫的,最明顯的例子,即是由抄檢大觀園一回所引發的風暴。

惜春畢竟是寧國府的小姐,跟榮國府還隔著一層,而抄檢大觀園卻深深地震撼或者說震懾到了惜春,她有恐懼,也有憤怒,因此在她的丫鬟入畫私自傳遞物件事發後,惜春先是「嚇的不知當有什麼事」接著就是說什麼也要他哥嫂把入畫領走,並因此跟嫂子尤氏大吵一架。

惜春的話很值得細思,惜春冷笑道:「……我一個姑娘家,只有躲是非的,我反去尋是非,成個什麼人了!」尤氏說她糊塗,她說:「狀元榜眼難道就沒有糊塗的不成。可知他們也有不能了悟的。」尤氏說她「這會子又作大和尚了,又講起了悟來了。」惜春反擊說「我不了悟,我也捨不得入畫了。」尤氏說她「可知你是個心冷口冷心狠意狠的人。」惜春忽然說出這樣一句「古人曾也說的,『不作狠心人,難得自了漢』。我清清白白的一個人,為什麼教你們帶累壞了我!」

嫂子和小姑子之間的一番對話,已經可以看得出,此時的惜春,早已有了出家的念頭,她的這個念頭是從小種下的,但在抄檢大觀園時,她才強烈地意識到,不出家,也許永遠都無法擺脫這樣的生活。她生於豪門,從小就見多了骯髒、算計和各種人心的冷酷無情,早有出世之心。

更關鍵的是,此時的賈府已經搖搖欲墜,對於年幼的惜春來說,除了出家,她沒有別的路可走。因此,她是在自願之時,又被殘酷的現實給逼迫了一次,逼迫她不得不早作出家的打算。

第三,看破紅塵。這一點抄檢大觀花園時,惜春已經說了,「不作狠心人,難得自了漢」,此時的她,已經開始了悟了,也就是逐漸看淡看破放下了,而這種看破紅塵的道行,跟她自幼的成長環境密切相關。

如果說惜春小時候只是懵懂地想要出家做姑子,或者說只是偶爾的玩笑,是一種潛意識的偶然流露,但隨著賈府一日日敗落下去,就像秦可卿說的「三春去後諸芳盡,各自須尋各自門。」也許這時候正是惜春看破遁入空門之時。

她生於末世,親眼看到賈府是如何敗落的,看到身邊的家人是如何反目成仇,互相算計的,親身經歷告訴她,什麼親情,什麼父兄,都靠不住,人世間的一切到頭來都是一場虛幻,充滿了骯髒,卑鄙和陰謀,尤其經歷了元春死亡、迎春死亡、探春遠嫁之後,惜春終於徹悟,這就是判詞裏說的「勘破三春景不長,緇衣頓改昔年妝」。

總之,惜春的出家,是多方面因素合力的結果,既有小時候心裡埋下的種子,又有家族敗落對她的打擊、震撼和逼迫,也有賈府敗落之時的頓悟,因而出家為尼。

從此甘願做一個到處化緣乞討的尼姑,也不再生於豪門,做人身不自由的末世小姐。


《紅樓夢》中入佛、入道的大概有七個人,分門別類別的話大致有這麼幾種情況。

一是,求長生、避災禍。

賈敬早年中過進士,按說少年得志,前程光明,卻求道拜神,天天和道士們胡摻。

劉心武先生認為他是避禍,賈府門弟高貴,嫡孫賈蓉卻娶了一個小官吏從孤兒裏抱養的女孩,豈不怪哉?

劉先生認為賈蓉之妻秦可卿乃是廢太子的女兒,賈府在做兩手準備。寧國府娶廢太子女兒,以後廢太子如果東山再起,他們有功。

榮國府把元春送到皇宮,把握住現在。

收留廢太子的女兒罪過很大,賈敬害怕呀,避到道觀。

二是,家道衰落,心灰意冷。

甄士隱原本是富裕的讀書人,女兒丟失,家中失火,投奔岳父被冷落,他看破紅塵遁入空門。

賈寶玉也是如此,被騙娶了薛寶釵,知己林黛玉死去,賈府敗落,他也出家。

惜春是四春中年齡最小的,父親一味信道煉丹,從小寄養在榮國府,性格冷漠。三個姐姐都是命途多舛,她堅決與青燈為伴。

妙玉這個有嚴重沾癖的官二代估計也是如此,家道中落被迫修行。

雖然已在空門,但妙玉卻有紅塵之心的,她喜歡寶玉。

妙玉潔癖如此重,她卻讓寶玉用她的綠玉斗飲茶。

三是,感情受挫遁入空門,比如柳湘蓮、芳官,因為失去愛人,心灰意冷投身佛門。

其實,《紅樓夢》中真正的道士、尼姑卻沒有幹好事的,馬道婆、饅頭庵裏的主持凈虛插手凡間事情,逼死人命,充當掮客。

清虛觀裏張道士,極盡巴結奉承之能事,沒有一點方外之人的清虛。


確實,《紅樓夢》裏很多人都出家了。從甄士隱開始,到柳湘蓮,再到賈寶玉,走的都是一條道,並沒有指明哪個寺院,都是跟著跛足道人或癩頭和尚一去無蹤了。

相比於男人們,女人出家的地點清晰明確,倒像是真的出家了。比如賈府四千金惜春,就在妙玉曾經待過的櫳翠庵出家,跟著修行的還有丫鬟紫娟;記得那些唱戲的女孩子們嗎,也有好幾個出了家,去水月庵的有芳官,去地藏庵的有藕官和蕊官。

為什麼都出家了呢?我想他們都有共同的原因。甄士隱經歷了大富大貴,落魄的時候也真落魄,不僅貧病交迫、還受老丈人冷嘲熱諷;柳湘蓮曾面對一份真摯的愛情沒有珍惜,最終心灰意冷;那幾個唱戲的女孩子,比如芳官,在怡紅院中持寵而嬌,度過她人生中最耀眼的日子,從賈府出去,女孩子家家,落到陰狠歹毒的乾娘手裡,剩下的恐怕只有暗無天日;惜春出家是因了她用一雙慧眼看世界,看到世間的繁華轉瞬即逝,看到她的姐姐們不幸的遭遇、彷彿看到自己落入世俗悲慘的樣子,所以她選擇了出家;紫娟雖是黛玉的婢女,卻和黛玉感情厚密,勝似親人。黛玉的離去讓這個情深義重的女孩子深受打擊,使得她的心從此像葉沒根的浮萍,找不到方向,服侍惜春出家,彷彿給心找到了一個出口;寶玉更是大徹大悟,他不僅失去了最愛的情人黛玉,還經歷了人生的大起大落,他不僅有甄士隱的悲,還有柳湘蓮的傷。所以他更要出家度自己出苦海。

他們這些人共同特點都是太感性,最能體會幸福,也最能體味悲傷。悲和空的覺悟讓他們選擇了早死——出家。


謝謝邀請,紅樓夢有哪些人出家了,我一共找到了七位,和大家共同探討一下不知是否正確。

第一位:甄士隱:老來得子,女兒丟了之後人就瘋癲了,作「陋室空堂」,自悟,隨縹緲二仙而去

第二位:賈敬,他是賈珍、賈惜春之父。是丙辰科進士,卻一味好道,在都外玄真觀修鍊,燒丹鍊汞,別的事一概不管,放縱家人胡作非為。後因喫祕製的丹砂燒脹而死。

第三位:柳湘蓮,尤三姐死後,感情受挫,隨癲道人而去,遁入空門。

第四位:芳官,剪髮明志, 堅決要求出家當尼姑, 等待她的,同樣是悽慘的處境和悲涼的結局:被水月庵的智通, 這個名為住持, 實為人販子的宗教敗類, 拐去做了苦力

第五位:妙玉,妙玉爭求自由平等婚戀與男人平等權利受挫無法實現出家。

第六位:惜春,金陵十二釵之一,她是賈家四姐妹中年紀最小的一位,寧國府中賈敬的幺女、賈珍的胞妹。因父親賈敬一味好道煉丹,別的事一概不管,而母親又早逝,她一直在榮國府賈母身邊長大。由於沒有父母憐愛,養成了孤僻冷漠的性格,心冷嘴冷。抄檢大觀園時,她咬定牙,攆走毫無過錯的丫環入畫,對別人的流淚哀傷無動於衷。四大家族的沒落命運,三個本家姐姐的不幸結局,使她產生了棄世的念頭,便剃髮為尼了。惜春判詞:「勘破三春景不長,緇衣頓改昔年妝。可憐繡戶侯門女,獨臥青燈古佛旁。」

最後一位:賈寶玉,賈寶玉的結局書裏一開始就寫到了,就是這個石頭跟隨神瑛侍者經歷了一番世間的繁華和落寞,嘗盡了人生的酸甜與苦辣,也歷經了世態炎涼,看透了人間百態後最終落在這個青埂峯下,把經歷的這些都記錄了下來。作者一開始給的基調基本就是「千紅一哭,萬艷同悲」,所以前面有多麼的繁花似錦,後面就會如何的窮困潦倒。抄家後的一段日子應該是他的生活從天上掉到了地獄的過渡,而他在經歷了所有的痛苦之後才對人生有了痛徹心扉的感受,而不是原來憑空想像的一種頓悟。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