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魏玉县、陈谊谦
摄影/黄伟恩、陈谊谦

「我的呼吸都能感受到你们的珍贵!」「我的心中有比万分感谢还要更多的感谢!」这是叙利亚难民最真实的感受,也是对来自慈济人医会最真诚的回馈。

叙利亚战争未歇,难民维持生活已捉襟见肘,何况是就医、孩童的教育,慈济约旦义诊团7月28、29日在马弗拉克省(Mafraq)提供难民孩童教育的进修中心(Quran & Hadith Science Center)举行义诊,尽管病人数多,慈济人医舍弃吃饭也要把握时间为病人看诊,因为对难民而言,医疗资源如同荒漠甘泉般地珍贵。

根据联合国难民署统计,全球有7080万人被迫流离失所,包含境内流离失所4130万人、难民2590万人,以及350万人寻求庇护。其中2590万名难民中,约半数为18岁以下,这些无国籍人士被剥夺基本权利包含教育、医疗卫生、就业和行动的自由等。

住在辽阔的沙漠,经年累月的徒步、逃难,以及身心压力,多数病患有关节疼痛、肠胃不适,以及因为居住环境卫生差引起的皮肤病、眼疾,更有许多是受伤后没有接受完整的治疗,而长年忍受病痛。

7月28、29日慈济在马弗拉克进修中心举办义诊,分为牙科、内科、耳鼻喉科、眼科、中医科。住在离进修中心约15公里的哈勒夫平日在农场打工,他的双脚无法蹲,双手无法举高,认为是过去曾发生车祸的因素。花莲慈济医院中医师陈中奎为哈勒夫施针、拔罐舒缓,哈勒夫以手势表示「我的呼吸都能感受到你们的珍贵」,治疗后感受关节的舒缓,哈勒夫再次以手势及阿拉伯语表示「我心中有比万分感谢还要更多的感谢!」

医病之间虽有语言隔阂,但人与人之间的真诚,能用眼神交融。医师透过身穿志工背心的翻译志工了解病人的病况,请翻译志工转达医嘱。国合会黄玉慧来自花莲,4年前受派到约旦教中文,每当慈济有活动需要翻译志工,黄玉慧就邀约学生。

其中一位约旦人莎帆(safaa)的职业是导游,提及约旦原本天然资源就不足,许多物资依赖进口,但却愿意接纳上百万位难民,这是因为《可兰经》告诉他们:「人们需要帮助贫穷的人。」对于难民的处境,莎帆表示,少部份人的无知造成战争,让这么多人受到伤害,但是慈济在这里为他们付出,让我看到希望。

翻译志工林娜(Lina Adnan Alrababh)在牙科协助卫教,连续两天负责解说正确的刷牙方式,同样的话重复说了上百次,但仍保持笑容、有耐心。林娜表示,我不会感觉厌烦,因为每一位都是初次互动,我替难民感谢慈济来帮忙,替他们感到开心,你们这是做很伟大的事。

翻译志工王奕在叙利亚留学时遇到战争而来到约旦,王奕提及难民一开始无法置信这么多人求诊,自己能获得诊疗。王奕表示,难民们已经相信不管病人再多,慈济都会为他看诊,慈济的医师非常有同理心,不是开完药就结束,慈济的医师看诊给予的心灵关怀,连心灵上也照顾到。

慈济基金会表示,2014年起台湾慈济人医会开始组团前往义诊,7月30、31日将前往死海果雅玛兹儿(Ghor AI Mazzer)为非裔贝都因人义诊,盼望能为无法获得医疗资源的流离失所者拔除病痛,种下善的种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