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三桶油和民營石油企業的機遇,也是考驗。

上游開放 改革 民營企業

共2200字|建議閱讀時間5分鐘

文 |樂楓

剛剛,我國油氣改革迎來新動作,2019年油氣勘查開採將向社會資本敞開懷抱。

據悉,國家發改委提請“今年放開油氣勘查開採准入限制,積極吸引社會資本加大油氣勘查開採力度”的決議已獲通過。這是繼2017年國家下發油氣體制改革意見之後,再次大幅度降低上游准入門檻。

值得注意的是,以往由於行業壁壘的限制,面對油氣行業上、中、下游的廣闊市場,民營企業卻不得不偏居一偶,大多聚焦下游,或是以油服身份出現。

如今,舉措一旦落地,將爲有能力的企業參與全產業鏈提供契機。屆時,國企、民企、外企三方在油氣全產業鏈上的競爭新格局有望逐步形成。


:重磅!國家放開油氣勘查開採准入限制,三桶油的競爭來了


◆◆◆

油氣產業競爭新格局

多年以來,國內石油及天然氣資源的嚴格管控,使得國內民營石油企業在國內油氣市場缺乏“根據地”,踏足上游成爲他們的訴求。

據悉,目前全國已登記的油氣資源勘查開發區域中,95%以上由三桶油控制,民企獲得的探礦權佔比僅有1%。無疑,油氣資源的勘探開採權成爲橫亙在民營企業面前的一道屏障。

事實上,針對油氣產業鏈條中改革難度最大的一環,國家進行了長時間的探索。

在這其中,國內油氣資源豐富的新疆充當了排頭兵的角色。

譬如,2013年塔里木盆地油氣探礦權競爭性出讓,2015年石油天然氣勘查區塊探礦權公開招標出讓,再到2018年以掛牌方式公開出讓5個石油天然氣勘查區塊探礦權,無不彰顯油氣上游領域市場化改革提速。

此外,在油氣勘查開採改革進程中,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3家油企也進行了讓路。

在2017年新疆國土資源工作會議上,三桶油同意退出在新疆的30萬平方千米、近30個油氣勘查區塊,面向社會招標。

並且,爲確保油氣領域體制改革順利推進,國內已先後出臺重要舉措。

2017年5月,國家印發了《關於深化石油天然氣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允許符合准入要求並獲得資質的市場主體參與常規油氣勘查開採。這標誌着油氣體制改革正式拉開帷幕。

如今,國家擬放開油氣勘查開採准入限制,積極吸引社會資本加大油氣勘查開採力度。這一系列油氣上游改革措施的不斷推進,將讓更多民營企業、地方國企等擁有開發實力的單位獲得新機遇,同時重塑國企、民企、外企多元主體競爭的油氣市場格局。

以此前下游油氣改革爲例,2015年地煉企業進口原油使用權和原油進口權實現並軌,解放了民營煉廠的油源束縛,提升企業的盈利能力,並推動了煉化市場格局的升級。

2018年4月,恆力石化獲取進口原油配額2000萬噸/年。原油進口權的獲得,助力恆力石化建成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超過2000萬噸的一體化項目。其產能將與中石油大連、中海油惠州等國家煉廠分庭抗禮。至此,揭開了以三桶油所屬的主營煉油廠和地方煉廠競爭的時代序幕。


:重磅!國家放開油氣勘查開採准入限制,三桶油的競爭來了


◆◆◆

國內油氣產業獲發展新機

實質上,無論對企業而言,還是對國家而言,油氣行業開放已成爲必然趨勢,也是國內油氣產業長足發展的契機。

據中石油公佈的《2018年國內外油氣行業發展報告》顯示,2018年原油產量預計爲1.89億噸,同比下降1.3%,已經是連續第3年錄得下降。

而與國內油氣產量的“低迷”,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國內油氣高漲的消費需求。

據國際能源署預測,2030年中國原油消費量可能達到8億噸以上,如果國內原油產量保持在2億噸水平,對外依存度將超過80%。

針對油氣對外依存度不斷攀升的現狀,儘管三桶油今年紛紛表態加大上游勘探開發投入,但面對國內經濟高速增長拉動的油氣消費需求,顯然除了三桶油以外,還需要更多力量參與其中。

當前,我國油氣資源總體充裕,具備可行的增儲上產空間。

國土資源部發布的《全國油氣資源動態評價2010》顯示,全國石油資源探明程度僅爲34%,天然氣的探明程度只有18%,大量的油氣資源尚未探明。

此番放開上游油氣的勘探開發,引入社會資本,將盤活油氣資源,爲保障國內油氣安全的提供重要支撐。

於民營企業而言,進入上游業務,獲取低成本規模油氣儲量,拓寬產業鏈,將是企業應對低油價風險的利器。

2018年1月23日,新疆國土資源交易中心掛牌出讓5個石油天然氣勘查區塊的探礦權,在此輪油氣區塊探礦權競價中,中曼石油天然氣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以8.6687億元的價格競得塔里木盆地溫宿區塊的探礦權。

值得注意的是,中曼石油是一家以鑽井工程業務爲主的民營油服公司,此番向上遊產業鏈延伸,加快企業勘探開發與工程服務一體化進程,提升了公司整體盈利水平。

除了企業本身,國內油氣行業也將在改革中迎來發展新機。

民間資本進入油氣勘探開發領域,削弱上游企業的壟斷,將激活國內油氣勘探開發。同時,競爭性的上游投入將帶來油氣業務的新一輪增長,進而推進國內油氣產業發展。


:重磅!國家放開油氣勘查開採准入限制,三桶油的競爭來了


◆◆◆

三桶油和民營企業的“大考”

實質上,油氣勘查開採權的開放,並不意味着三桶油丟了“奶酪”,也不代表民營企業獲得了“大蛋糕”。

長遠來看,油氣行業上游領域開放,形成以國有油氣公司爲主導、多種經濟成分共同參與的格局,有助於提升國內油氣行業應對風險的能力。

衆所周知,上游業務是資本密集型、技術密集型行業,伴隨着高收益和高風險,而多元投資主體的參與,可以有效實現風險共擔,提高勘探開發效果。

對於想參與的民營企業,尤其是未涉足過上游油氣資產的企業,在看到機遇的同時,也要看到挑戰。

此前,煤層氣、頁巖氣、緻密氣等非常規油氣勘查開採已經部分向社會放開,而獲取油氣勘探開採權的石油企業境遇卻不盡相同。

涪陵頁巖氣田自2012年開發建設以來,已累計探明地質儲量6008億立方米,建成產能100億立方米/年,成爲全球除北美之外最大的頁巖氣田。中石化爲了這一油氣成果,在勘探階段投入20多億元。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頁巖氣招標第一輪中標的兩家公司,在勘查許可證有效期內,均未完成承諾的勘查投入,因此受到國土資源部的罰單。

文 | 石油Link (更多深度內容,請關注公衆號:石油Link)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