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

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裡埋。

釵黛的判詞,合在一首詩裏。是在暗示「釵黛合一」。一四句寫寶釵,有德,但「雪裡埋」;二三句寫黛玉,有才,但「林中掛」,都是悲劇結局。

我比較贊同「釵黛合一」的觀點。

其一,從氣質上,寶釵鮮艷嫵媚,黛玉風流裊娜。

《紅樓夢》第五回賈寶玉夢遊太虛幻境,有這樣的敘述:

賈寶玉睡在秦可卿房裡,做了一個春夢,那女子為警幻仙姑之妹可卿:其鮮艷嫵媚,有似乎寶釵,風流裊娜,則又如黛玉。

其二,從體態上,寶釵偏胖,黛玉偏瘦。

有一次,賈寶玉說:「怪不得他們拿姐姐比楊妃,原來也體豐怯熱……」

黛玉偏瘦弱,「閑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

其三,從為人處事上,寶釵懂人情世故,黛玉愛我行我素。

薛寶釵處處為他人著想,時刻都在竭盡所能地討好別人;而林黛玉在意的永遠是自己,無時不刻不在在意自己的心情和感受。 薛寶釵多情至此,而林黛玉無情猶甚。

寶釵壓抑自我,代表人世俗的一面,隨分從時;黛玉釋放自我,代表人靈性的一面,超凡脫俗。

「釵黛合一」這是作者心中最完美的女子形象:色藝俱佳,德才兼備,既理性又感性,既入得了廳堂又下得了廚房,既入得了世俗又出得了世俗……


在探討黛玉的結局時,人們大多把判圖中的兩株枯木和姓氏林以及樹木聯繫起來;在探討寶釵的結局時,又往往把目光聚焦在判圖中的雪堆上,而忽視了那堆雪和金簪也在兩株枯木之下。事實是,兩人的悲劇都與這兩株枯木有關,這是兩人共用同一判圖、判詞和判曲的主要原因。

揭開謎底的關鍵之處是兩株枯木的寓意。它既指姓氏,也指樹木,但這並不是主要的。賈寶玉給黛玉講故事時提到了一個林子洞的概念,這個林子洞在何地呢?在黛山。這個黛山隱寓的是北京煤山(今景山)。在當時,景山周圍住的都是什麼人呢?是滿族人,是眾多皇子皇孫。林是由很多樹木構成的,每一株樹代表一個滿清皇族子孫,那麼,這個木原來是取其諧音滿之意。在這個林子裏,有兩株枯死了,顯然它隱寓的就是兩個皇子家族消失了。

這兩個家族是誰呢?一個是理親王,一個是平郡王。黛玉原型是平郡王的女兒,這不用說,寶釵是如何與王爺聯繫起來的呢?其實,賈雨村原型姓傅,是寶釵原型傅秋芳的伯祖父,也是曹寅的妹夫。在奪嫡之爭中,傅鼐和小平郡王福彭都是理親王弘皙的大將,早在乾隆三年秋,弘曆就羅織罪名將他倆幹掉了。黛玉的秋窗風雨夕詩隱寓的就是這件事。

總之,黛釵悲劇的總根子因為都與兩株枯木有關,同時兩人又有諸多相同的屬性,比如兩人都是寶二奶奶的候選人等,所以作者才將她們設置在一處。這也是黛釵合一的謎底。


《紅樓夢》為什麼寶釵和黛玉是一首判詞?


我們先來看看這首判詞:

「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裡埋。」

「可嘆停機德」顯然講的是寶釵的賢德,而「堪憐詠絮才」講的就是林黛玉的才華了。

「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裡埋」講的是二人的悲慘結局。

我們再來看看賈寶玉夢遊太虛幻境的時候,聽到的紅樓夢曲,林黛玉和薛寶釵的分別為《枉凝眉》和《終身誤》:

終身誤:都道是金玉良緣,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對著,山中高士晶瑩雪;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嘆人間,美中不足今方信。縱然是齊眉舉案,到底意難平。

枉凝眉: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若說沒奇緣,今生偏又遇著他;若說有奇緣,如何心事終虛話?一個枉自嗟呀,一個空勞牽掛。一個是水中月,一個是鏡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怎經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

從上面這兩首曲子的曲名你就可以看出,一個「誤」一個「枉」。說明瞭作者曹雪芹對這兩位青年女子傾注了太多了憐惜與不捨。賈寶玉十分愛林黛玉,愛她的才華與相知。雖然對薛寶釵沒有林黛玉那樣的愛情,卻也十分敬仰她的賢德,並且看到她「雪白的臂膀」也會心動。

《紅樓夢》中,大部人的人物都有原型。但有很多的原型並不能簡單的就替代成書中的人物,曹雪芹在創作的時候有時候會把原型進行拆分或重大的改變。

比如李紈的原型,在書中就被降了一輩來描寫。賈蘭的原型很可能是虛構的,或者是李紈抱養的。

而《紅樓夢》的重要評書人脂硯齋對林黛玉和薛寶釵評價卻是這樣的:「四十二回脂硯齋批語:【庚辰:釵玉名雖兩個,人卻一身,此幻筆也。今書至三十八回時已過三分之一有餘,故寫是回使二人合而為一。請看黛玉逝後寶釵之文字便知餘言不謬矣。】」

也就是說按照曹雪芹的筆法,全書中有很明顯的拆分法把釵、黛原型按照作者自己最中意的樣子進行拆分。很可能曹雪芹很愛的那個人有個連曹雪芹都不能接受的缺點,曹雪芹就把她拆分成寶釵。

也就是說其實釵、黛同為一人,所以纔有題目中的判詞合一。


謝邀!

這個問題,其實書中的脂硯齋批語已經告訴讀者們了,那就是,釵和黛,既是二人、又是一體。

個人以為,《紅樓夢》筆法很玄幻,同時又高度尊重事實。

魯迅說過的一句話,大意是每個人都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去解讀《紅樓夢》,都可以從中得出一大套自己的見解來。

而我本人,選擇了結合真實歷史的演變去解讀,而且相信這是相對比較好的一種解讀方法。

多說一句:在這樣解讀時,所遇到的一個「不通」,或者說「一個 bug」,就是與這裡所說的釵黛一體是有關的。也可能,這不是什麼「不通」,而是因為我對那段歷史的瞭解還不夠深入。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