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1.jpg 

会跟谢师父开始接触,
是103年参与台北市储备社区规画师的课程提案,
唭哩岸的小组开始在立农街与东华街一带做当地的田野调查。
师父总是不厌其烦的诉说著他记忆中的打石产业,
那是曾经如何的辉煌,但也因物换星移而隐没在人们的记忆当中。

幸好,有谢师父,
让我们有幸能了解唭哩岸打石产业的末代兴衰,
甚至借出他收藏的打石工具、带我们去走读唭哩岸山,
今天,阿庚与伙伴们才能站在有根据的立足点上,
去俯瞰整个唭哩岸的在地文化。


103-1.JPG



去年年底,
正是谢师父针对唭哩岸石头屋保存一事,
与建商对薄公堂的时节,
当时的阿庚并无法全盘了解案情的来龙去脉,
听著师父诉说他的理想,
如果唭哩岸聚落无法全数保存,
那他的石头屋也许可以异地重建,
来日化作属于大家的公共财、文化资产,
展示传统打石文物、有个诉说唭哩岸故事的地方。

现实总是有很多的无奈,
在大多数的居民且多是谢师父亲戚都答应要拆屋的状况下,
师父只能算是孤军奋战,
阿庚能做的就是希望汇集大家的正向念力,
祈求石头屋能有好的处理方式,
所以当我在分享唭哩岸的在地故事时,
(103.11.22~23 台北、103.12.21 云林)
就试著邀请大家写张鼓励小卡,为奋战中的谢师父打气,
正本我已经买了一本皮册将其收纳,在今年年初送给谢师父啰!


For 谢师父.jpg



今年,
因为正式拍摄唭哩岸打石的纪录片,
我们在访谈中听到了很多师父针对石头屋保存的诸多无奈,
阿庚与伙伴们也试图要帮忙提案,
为了保存师父的石头屋甚至是聚落尽一份力,
不管是最理想的原地保存或是求其次的异地重建,
都需要更多人的关心跟支持,
才不致于让唭哩岸石的产地看不到其原料在先民生活上的应用,
最后只能到其他地方甚至是外地才能看到,
将会是非常可惜的一件事!


103-2.JPG



请持续关注我们的行动,
并邀请用实际的参与帮忙在地文化永续,
拜托大家了!!!

- 唭哩岸文化工作室 总召集人 李庚霖(阿庚) 诚邀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