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的吳用人稱智多星,以他的智慧,怎麼就想不到跟隨宋江最後的下場呢?這並非他能力的問題,只是一切來得太忽然讓吳用猝不及防,加上他有些高估了自己,認為奸臣也念著他。

教書先生看到人生轉折機會

吳用原本只是一名教書先生,一名連私塾都開不起的教書先生。空有一身本事卻沒處發揮,吳用當然是不甘心,與其教書還不如到外面闖一下。讀書人壞起來做的事也是夠大膽的,吳用辭職後的第一件事,居然是打起生辰綱的主意。後來,他總算被人看得起,與幾個江湖朋友結拜後弄了驚天大事 ,之後便瀟瀟灑灑的上梁山當頭目去了。

牆頭草遇到更好的主子宋江

起初吳用追隨的大哥是晁蓋,但後來遇到的宋江讓他眼前一亮,這個黑黑的漢子在拉攏人才方面是晁蓋遠遠不能比的,不到半年因為宋江上山的各路朋友多達二十幾人,完全把晁蓋之前的十二人給鎮住了。於是,吳用牆頭草的本性露出來,晁蓋還在的時候就公開轉投宋江,這也是為什麼晁蓋死後公孫勝三番五次要走的原因,因為宋江吳用這個組合實在是太噁心了,讓人受不了。

一心挺宋江支持招安

吳用畢竟是讀書人出身,骨子裡渴望皇恩浩蕩的意識難以改變,於是,為了幫助宋江擴大勢力,增加與朝廷談判的籌碼,吳用能想到的陰招毒計全用上了。也許是苦心人天不負,宋江和吳用的夢想得以實現,一個窮教書的能翻身當官,而且是大官,吳用能不開心麼?一開心起來,什麼事都忘了防。

結果來得太突然,吳用衝動陪葬

宋江遇害,這是吳用想都沒想過的。這個宋江也是夠狠的,不給李逵重新做人的機會也就罷了,居然還託夢給吳用和花榮,這不就是暗示讓他們一起麼。儘管宋江夢裡並沒有說明讓陪葬,可吳用畢竟也是個封建社會的人,他相信夢的這些玄乎。另外呢,吳用也是要臉的人,既然兩個大哥先後走了,那下來應該是他老三了吧?吳用也真是太能給自己貼金,人家朝廷奸臣壓根就沒想過要動他,可吳用非要一廂情願認為自己也是大人物,一定也會被害,所以本著「與其讓人動手,不如自己主動」的想法自行了斷了。

吳用的結果,完全是他自以為是。一來因為夢的事讓他害怕,二來他把自己看得太重,認為自己也必定是奸臣的目標。可人家並沒有那麼想,可悲!


智多星吳用確實做了幾件事:他當時就是一個鄉村代課老師,在某員外的支持下,坐堂開館。他是一個有文化,能識字,有些聰明的農村上進青年。

聽說發小晁蓋有劫生辰綱的圖謀,便主動參與謀劃。作為主要策劃人,效果達到預期,順利的辦妥了事情。這時候他得到了智多星的稱號。

晁蓋勇猛講義氣,是很好的一個大哥。但是跟在混官場出身的宋江比,明顯是宋江更會來事,更會籠絡人心,宋江在梁山的朋友圈瞬間爆棚。吳用也迅速的盤算著更換老大。晁蓋也明顯感覺到宋江到來強大壓力,前車之鑒王倫,給了他提示,想要更好的在梁山老大的位置混下去,必須得有點成績。

正好土財主祝家莊來找茬,晁蓋覺得表現的機會來了,本可派出武將,甚至宋江出戰。晁蓋卻親自出戰了,這裡除了發小吳用的慫恿外,也有老大位置不穩的恐慌。留下的宋江與吳用談好了交易,於是晁蓋就被一直不明不白的毒箭射殺了。

吳用巧妙的安排新拜碼頭的病尉遲孫立幾人,打入祝家莊作為內應,孫立的師哥欒廷玉是祝家莊的著名教頭,名正言順。在內應外合下,終於打掉實力雄厚的土財主祝家莊的祝老莊主,功勞也算到吳用身上。

智取大名府,智賺盧俊義都是吳用一手策劃的,就是因為盧俊義是個人才,就去設了一個又一個的局,讓大員外盧俊義家破人差點被砍頭,盧俊義被迫上了梁山。

盜走徐寧雁翎甲,也是被呼延灼打的沒辦法了,無意中聽湯隆說,徐寧的鉤鐮槍能破連環馬,說起來是湯隆,做起來是時遷,功勞是吳用。

九宮八卦陣對付童慣大軍,小說把這功勞記到吳用身上了,我覺得這事應該公孫勝做的,或者混天魔王做的。不過既然給他了,咱也不爭了。

綜上所述,吳用同學是有個小聰明的農村代課老師。真正的軍師,應該像郭嘉荀彧諸葛亮賈詡一樣,高屋建瓴,做戰略架構,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方針都已經做好了。吳用的聰明打打小戰術,陰一下人,再救你一下可以。真用在戰略上遠遠不行,如果有遠見,聯合南方方臘一起,有可能宋朝江山是另一景象。


誠邀來一起探討這個話題!

在大多數人的認識中,吳用是一個比較聰明的人,有很多計謀,與梁山上其他以武力見長的好漢不同。但就是這麼一個人,最後卻跟著宋江一起走到陌路。

梁山上是有派系的,但有一個派系,他人數不多,但都是能人,他走的路大家都不是特別同意,但大家都選擇了這條路,這個派系就是壯志未酬派,這個道路就是招安。

宋江是這個派系的老大,他明著是畏罪潛逃派,實際是掩人耳目,因為他的官司其實完全可以打點成功,這麼安排主要是為接地氣,發展羣眾基礎吧。

吳用本人常以諸葛亮自比,在科舉考試失敗之後,到了晁蓋的莊上以教書衛生,後來與晁蓋一起投了梁山,上了梁山後成為梁山眾人倚重的軍師。

吳用是個落第書生,開始的時候只是為取富貴,但認識宋江後,思維發生了本質變化,那就是壯志未酬,要有所作為。

吳用在水滸傳中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他是梁山起義軍中知識分子的代表,同時也是底層人民中智慧的化身。

宋朝重文輕武,讀書風氣極高,他們的目標都是通過科舉考試,進入仕途,文人能在朝廷中取得很高的成就,吳用作為一個落地秀才出身的人,這就給他的思想帶來了局限性。而跟隨宋江一起走上招安這條路,是符合他的思想的,這是他心中施展才華的一條路。


 

在《水滸傳》這本書中,作者施耐庵刻畫了很多性格鮮明的人物,但是大多是以武力見長,靠智慧生存的沒有幾個,而作為梁山上的三號人物吳用就是其中的一個。他自認為自己滿腹經綸,通曉文韜武略,足智多謀,常以諸葛亮自比,道號「加亮先生」,但就是這樣一個號稱「智多星」的人物,難道想不到跟隨宋江以後的下場嗎?

吳用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知識分子,也曾試圖通過科舉考試來實現自己的遠大抱負,但是卻屢試不中,這對他的打擊很大。但是他又不安心當一名私塾教師,於是慫恿晁蓋等人在黃泥崗劫了生辰綱,策劃了一件大事情。但是,作為事情的總策劃人,竟然沒有風險控制意識,沒有任何後續方案,當官府派人來捉拿的時候,吳用竟然沒有任何應對之策,所以從這一點上來看,吳用毫無全局規劃能力,所以不會想到跟隨宋江的下場,即使他想到了,也不得不跟隨宋江,因為他要想實現自己的理想,別無選擇。

作為和晁蓋曾經共患難的好兄弟,在宋江上了梁山之後,他卻很快背叛了晁蓋,投奔到宋江的懷抱,最明顯的場景發生在楊雄、石秀逃離祝家莊,投奔梁山時。書中原文是這樣描寫的:

楊雄漸漸說到有個來投託大寨同入夥的時遷,不合偷了祝家店裡報曉雞,一時爭鬧起來,石秀放火燒了他店屋,時遷被捉,李應二次修書去討,怎當祝家三子堅執不放,誓願要捉山寨裏好漢,且又千般辱罵,叵耐那廝十分無禮。不說萬事皆休,才然說罷,晁蓋大怒,喝叫:「孩兒們將這兩個與我斬訖報來!」

楊雄上了梁山以後,酒後多言說出曾和時遷在祝家莊偷雞,惹得晁蓋大怒,認為他們屬於雞鳴狗盜之輩,有辱梁山的聲譽,因此要將揚雄、石秀斬首。宋江卻站起來反對,認為為了梁山將來的興旺,不但要收留楊雄、石秀,還要用武力征討祝家莊,救出偷雞摸狗的時遷,書中是這樣寫的:

晁蓋道:「俺梁山泊好漢,自從火併王倫之後,便以忠義為主,全施仁德於民。一個個兄弟下山去,不曾折了銳氣。新舊上山的兄弟們,各各都有豪傑的光彩。這廝 兩個,把梁山泊好漢的名目去偷雞喫,因此連累我等受辱。今日先斬了這兩個,將 這廝首級去那裡號令,便起軍馬去,就洗盪了那個村坊,不要輸了銳氣。孩兒們快斬了報來。」

宋江勸住道:「不然。哥哥不聽這兩位賢弟卻才所說,那個鼓上蚤時 遷,他原是此等人,以致惹起祝家那廝來,豈是這二位賢弟要玷辱山寨?我也每每 聽得有人說,祝家莊那廝,要和俺山寨敵對。即目山寨人馬數多,錢糧缺少,非是我等要去尋他,那廝倒來吹毛求疵,因而正好乘勢去拿那廝。若打得此莊,倒有三五年糧食。非是我們生事害他,其實那廝無禮。哥哥權且息怒,小可不才,親領一 支軍馬,啟請幾位賢弟們下山,去打祝家莊。若不洗盪得那個村坊,誓不還山。一 是與山寨報仇,不折了銳氣;二乃免此小輩被他恥辱;三則得許多糧食,以供山寨之用;四者就請李應上山入夥。」

此時作為晁蓋的親信,吳用本應支持晁蓋,可是他是怎麼說的:

公明哥哥之言最好,豈可山寨自斬手足之人?

正是因為吳用表明了態度,包括戴宗在內的眾人才開始公開支持宋江,保住了楊雄、石秀的性命,其實晁蓋考慮的是梁山的聲譽,自始至終都以忠義為先,宋江看到的卻是得失利害,為了長遠利益可以暫時把忠義放在一邊,從梁山的發展大計來講,無疑宋江做出的決定更靠譜,因此吳用才會旗幟鮮明的倒戈晁蓋,投到宋江的懷抱。

吳用最大的理想是就是能夠用自己平生所學,做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從而不枉費胸中韜略,不虛度此生,但是晁蓋卻是小富即安,只要能守著兄弟們大碗喝酒,大塊喫肉就行,不用考慮梁山的未來,而宋江從上梁山之日起就想著有一天能夠被朝廷招安,帶著兄弟們博取功名,吳用對兩個人的理想抱負心知肚明,自然不會再繼續跟隨沒有前途的晁蓋,至於跟隨宋江被招安以後會發生什麼事,也不是他所能預料到的,即使被害,他也算是轟轟烈烈地活一回了,沒有糟蹋自己這一肚子的韜略。

並且宋江上山之後,按照英雄排座次,宋江讓原來山上的頭領坐在左邊,後來上山的坐在右邊,結果左邊僅有9人,其中還有一個並不真正聽命於晁蓋的林沖,右邊卻有27人,晁蓋和宋江的實力對比如此明顯,吳用又怎麼會看不清楚未來的趨勢?

吳用背叛晁蓋追隨宋江以後,吳用就失去了自己的主見,成為宋江的附庸,只要宋江高興,他就不折手段的去做一些惡事。比如為了逼迫朱仝上梁山,安排李逵殺害了四歲小衙內。再比如為了讓盧俊義上梁山,在盧府寫下反詩,害得盧俊義家破人亡。種種做法不但給團隊內部埋下了巨大的隱患,還表現出他眼界的短淺。

其實在梁山上,還有一個靠智謀取勝的人,就是排在77位的鐵叫子「樂和」,關於樂和作者給出這樣的評價:

諸般樂品學著便會,作事道頭知尾,說起槍棒武藝,如糖似蜜價愛

所以憑藉著才華,樂和上山完全應該受到重用,但是就因為害怕樂和影響到自己的地位,吳用在樂和上山後就直接將他安排到朱貴的酒店幫忙,導致其才華髮揮不出來,在後來的梁山排座位時只能排在77位,尤其是梁山好漢大敗高太尉,活捉了高俅以後,為了活命,高俅假裝答應宋江,回去以後就早日勸天子招安梁山,為了表示誠意,還讓宋江派一個精細的人跟他回去,宋江大喜,當時就派聖手書生蕭讓跟高俅去,吳用這時卻跳出來表示一個人去不夠,把鐵叫子樂和也派給高俅帶走了,從後文來看,樂和去了並沒有發揮什麼作用,只不過是多了一個被軟禁的人而已,至於吳用為什麼主動提出讓樂和也跟著去,只有他自己心裡明白了。

宋江死後,吳用也用一條繩子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因為宋江就是他的全部理想之所繫。宋江一死,他的理想徹底破滅了,萬念俱灰之下只有一死了之。

所以說,吳用的學識和智慧沒有什麼可挑剔的,但是由於他生活在宋朝時期的太平年代,接觸的都是社會底層的市井小人物,沒有經歷大風大浪的改朝換代的事情,因此閱歷和眼界都有問題,如果讓他處理一些民間生活的瑣事,耍點小聰明還可以,但是如果讓他對大事進行宏觀把握,他就顯得缺乏歷練和經驗,總體來說吳用就是一個服從性很強的人,只是對宋江唯唯諾諾,沒有戰略眼觀,私心很重的人,不要說他看不到跟隨宋江以後的下場,即使看到了,他也會義無反顧的追隨宋江。

以上就是我對「吳用人稱智多星為什麼他想不到跟隨宋江的下場?」這個問題的一點淺顯見解,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大智若愚,難得糊塗


小聰明多,大智慧少。吳用從開始到結局都是小打小鬧的小伎倆,談謀略談智慧一直沒有。能做什麼大事能想到什麼結果。和名字一樣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