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的海滩饭店步道上,一对甫新婚、享受蜜月假期的夫妻漫步在其中,

外界看似多么罗曼蒂克的情景,想必言谈之间,该是情话絮语绵绵吧

任谁又能够想像得到深爱著对方的彼此,竟会在这般氛围下大谈分手、怅然离去呢

相信如此悬殊的反差张力,

或许正是伊恩麦克伊旺(Ian McEwan)同名原著之所以为阅听大众赞叹不已的特点吧

(以下有雷,敬请慎入,谢谢)

 

 

电影叙述一对于校园中邂逅的情侣,尽管彼此来自于不同阶级、宗教、以及社经地位,

但却因爱得坚贞,跨越了种种世俗的藩篱,最终走入红毯的另一端。

在新婚的第一天,当两人期欲翻云覆雨、享受鱼水之欢当下,

妻子因著儿时不快的记忆,以及传统礼俗等窠臼,对性爱一事备感恶心,

甚或因此认为丈夫若真的爱他,便应该尊重她的自主权,选择以无性生活处世。

不料丈夫将此视为一种羞辱,在最浪漫的时分,愤而决定分手……

多年之后,当年的妻子成为著名的小提琴手,

丈夫偶然间欣赏她的表演,发现其已有了幸福美满的家庭,

这才不禁回想起分手的那一刻,总不免懊恼著

当初倘若自己多点包容,是否今日结局的将有所不同

但一如套用在每个爱情故事中的命定格言感情的世界中,没有如果……

 

 

故事中所点出的核心问题,乃考验著有情男女间的爱情坚贞。

一般而言,每当我们听闻爱情能够跨越社会阶级、经济条件、

乃至于种种外在社会价值下所认知的差异,总是不免抱以著欣羡赞许的眼光,

毕竟这某种程度象征著爱情,是可以超越一切物质条件而存在的。

然而,倘若更进一步的去检验爱情的纯度,

则存乎于爱情内在的元素,譬如性爱一事,也是得以立基在真爱无敌的框架下而无视吗

相信个中答案,或许因人而异,

但如果我们连非操之在己的社会条件框架,都可以在坚贞爱情下突破荆棘,

又何以出于本能的性爱,没办法同样以爱为名来克服呢?

我想,这是原著作者所希冀点出的人生大哉问吧!

 

问题的症结点呢……也许就在于时间

常言道:「婚姻就是爱情的坟墓。」这句话在某种程度上,或许是金科玉律。

我们不妨去回想:在婚前与婚后,自己究竟有何改变呢?

答案呢,在于『包容』二字。

婚前,凡事以对方为先,处处为对方设想,外界看来将成为爱情障碍的围篱,

往往可以在包容的气度下,全然概括承受而不成问题。

婚后,当你拿到了那张许可证,

总是难免下意识的认为「终于得到她了」、「她就是我的人了」,

在笃定的所有权认知附加下,种种夫妻之间应该奉行的定则,

也就一一的加诸到对方身上,其中自然也包括性爱。

基此,一旦对方拒绝自己的求欢,除恼羞成怒外,

更多的,是之作为是否展现爱情的表征,

不从即代表著对方不属于自己,等同未能体现真爱的具象。

但吊诡的是,当初爱情长跑期间的包容,

怎会在透过婚姻认证彼此的坚贞之后,反而从此产生质变呢?

 

爱情,该有无限种可能……

不该因著走入婚姻而终止,更无须计较无性而分离

当局者迷,陷落到感情漩涡的人们,总是难以洞悉真爱无尽的箴言,

或也只有走到了最终,在我们回顾人生的结局之际,

心下想及曾经错过的最爱,才会发现当初的执著是多么愚不可及

 



相关文章